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润肺止咳”勿滥用

“润肺止咳”勿滥用

夏津滨 山西中医学院

疾病的发生、发展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时令气候、地理环境等。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必须根据季节、气候、地区、病人体质、年龄的不同等特点而选用适当的治疗方法,如北方寒冷而少雨,其病多燥,秋冬季节,寒邪与燥邪杂至,更为多数医家所认可,故医家多在秋冬季治疗外感疾病时采取润肺止咳法,滋阴润肺药自是必不可少的。

但在临床上虽应重视常理,也不可忽视特例。反观2009年秋冬季节,雨雪较多,在笔者看来,此季正是湿热病流行之季,临床所见也印证了这一观点。外感疾病,一般表现为舌苔黏腻,或黄或白,而口不渴,是湿之候。湿热病四季皆有,多由外感之湿或从雨露而得,对于2009年秋冬季节的外感疾病,采用湿热病的辨证思路,在临床上屡用屡效,现仅列举一病例,请同道指正:

李某,女,52岁,咳嗽半月余,经医用润肺止咳的汤药及止咳糖浆等无效,反而加重,前来求治。

初诊:咳嗽,晚上甚,患者每届冬季,易咳,咽痛,胸闷,声音嘶哑,痰多,纳减,舌暗红苔腻,脉微数,投以甘露消毒丹加减:

处方:藿香12g,白蔻仁(包)9g,茵陈9g,滑石(包)18g,通草9g,石菖蒲9g,黄芩9g,连翘15g,浙贝母12g,射干12g,蝉衣9g,桔梗9g,炒杏仁12g,3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二诊:服药后,咳嗽减,痰多,舌苔仍腻,嘱再服两剂。

三诊:痰多,它症皆无,舌红苔薄白脉缓,投以二陈汤加减。

处方:姜半夏9g,陈皮9g,茯苓12g,桔梗9g,浙贝母9g,全瓜蒌12g,炒苏子12g,生甘草3g,生苡仁15g,3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服药后痊愈。

按:现在很多人名为辨证,其实是依据西医病名开药,则离中医辨证论治的精神远矣。上述病人病因病机其实并不复杂,然却投以润肺止咳,实在令人费解,先医误用寒凉滋腻则湿邪愈盛,克伐阳气,不仅湿不能去,反而凉伏于中焦,气机不利,邪无出路,反而加重,此时治法应给邪以出路,湿邪开则三焦畅。湿邪黏滞,病难速已,其来也渐,其去也迟,治宜宣化三焦,分消湿邪,三焦通畅,气机才可通畅,咳嗽诸症自消。在临床上我们应活学活用,因气候而用药。

古之医者,著书立说,谆谆教导后世医家:凡为司命之士(古称医生为司命之士),必须重视人之生命,立方选药,不可粗疏,并严告诫,常观死于病者少,死于医者多,切勿草菅人命。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脱离了辨证论治就脱离了中医的灵魂,不仅不会减轻患者的痛苦,反而加重了病情。

猜你喜欢

  • 失眠泡脚用什么中药好

    不管是哪一种,都不是有效的睡眠,失眠内容很多很复杂,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治疗失眠的泡脚的方法,用中药夜交藤100克,加上洗脚用的足够量的水,烧开后啊煮八分钟,然后凉至40度左右,我们每天睡前泡半个小时左右。大家对夜交藤可能有点陌生,但说起何首

  • 上药三品,神与气精。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中医望诊里面啊,望眼神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的眼睛炯炯有神,发光的,明亮的,那是精气神好的表现。失神的人啊,目光呆滞,眼睛浑浊。所以有句话叫做,藏于内者曰精,发于外者曰神。就是说精保养得好,就好像我们平时不着急,不发怒,不乱

  • 疑心病需要心理疏导

    我在临床上,经常遇见一些病人成天认为自己的身体有病,从心脏到血管到骨骼到大脑,到五脏六腑,特别怀疑自己得怪病、重病。通通检查一遍,也查不出什么大毛病来,但是还是不肯善罢甘休,继续换医生,换医院,做更多的检查。这个疑心病,其实不是身体生病了,

  • 合理的健康饮食很重要

    我不建议大家过度节食减肥,或者单一的饮食减肥,黄帝内经里面说:“平人不食饮七日,而死者,水谷精气津液皆尽故也”,也就是说一个普通人啊,七天不吃不喝,身体呢就会因为气血耗竭而终结,所以呢,合理的健康饮食是很重要的。

  • 晒太阳要多晒背

    晒太阳晒背。背部呢有督脉,督脉是“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气,反应脑,髓,肾的功能。晒太阳可以振奋督脉经络,帮助我们温通气血,对身体养生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