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药用植物蕹菜猝倒病

药用植物蕹菜猝倒病

药用植物蕹菜猝倒病

蕹菜

学 名

Ipomoea aquatica Forsk.别名竹叶菜、空心菜、藤菜等。是旋花科甘薯属以嫩茎、叶为产品的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按对水的适应旱蕹和水蕹两种。以全草及根入药。具清热解毒、利尿、止血之功效。各地均有栽培。彩版205·1635症状 俗称“烂倒”、“腐头”。主要为害幼苗的嫩茎。种子在苗床出土前发病引起烂种。子叶展开后染病的,苗基呈浅褐色水渍状,后出现基腐,子叶未凋萎,苗却已猝倒,全株迅速枯死。病株附近成为发病中心,苗床出现大大小小的塌圈,病苗成片猝倒。

病原

Pythium aphanidermatum(Eds.)Fitzp.称瓜果腐霉,属鞭毛菌门真菌。菌丝体生长繁茂,呈白色棉絮状;菌丝无色,无隔膜,直径2.3—7.1μm。菌丝与孢囊梗区别不明显。孢子囊丝状或分枝裂瓣状,或呈不规则膨大,大小63—725×4.9—14.8(μm)。泡囊球形,内含6—26游动孢子。藏卵器球形,直径14.9—34.8μm。雄器袋状至宽棍状,同丝或异丝生,多为1个,大小5.6—15.4×7.4—10(F2m)。卵孢子球形,平滑,不满器,直径14.0一22.0μm。该菌在年平 均气温高的地方出现频率较高。此外P.spinosum Saw.称刺腐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也是该病病原。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卵孢子在12—18cm表土层越冬,并在土中长期存活。翌春,遇有适宜条件萌发产生孢子囊,以游动孢子或直接长出芽管侵入寄主。此外,在土中营腐生生活的菌丝也可产生孢子囊,以游动孢子侵染幼苗引起猝倒。田间的再侵染主要靠病苗上产出孢子囊及游动孢子,借灌溉水或雨水溅射到贴近地面的根茎上引致严重的损失。病菌侵入后,在皮层薄壁细胞中扩展,菌丝蔓延于细胞间或细胞内,后在病组织内形成卵孢子越冬。病菌生长适宜地温15一16℃,温度高于30℃受到抑制;适宜发病地温10℃。低温对寄主生长不利,但病菌尚能活动,尤其是育苗期出现低温、高湿条件,利于发病。当幼苗子叶养分基本用完,新根尚未扎实之前是感病期。时真叶未抽出,碳水化合物不能迅速增加,抗病力弱,遇有雨、雪连阴天或寒流侵袭,地温低,光合作用弱,幼苗呼吸作用增强,消耗加大,致幼茎细胞伸长,细胞壁变薄病菌乘机侵入。因此,该病主要在幼苗长出1—2片叶发生。福州地区3—6月播种的都会发病,尤以3—4月育苗或棚室电热线温床育苗易发病。该病发生情况与苗床小气候关系密切,其中主要是湿度、苗床低洼、播种过密不通风、浇水过量床土湿度大、苗床过热易发病。反季节栽培或夏季苗床遇有低温高湿天气或时晴时雨发病重。

防治方法

选用大鸡白(青叶白壳)、大鸡黄(黄叶白壳)、大鸡青、剑叶、丝蕹、青梗大叶蕹菜等耐风雨或耐寒的品种,可减轻发病。

猜你喜欢

  • 胆道蛔虫症需要与上腹部其他急腹症相鉴别

    胆道蛔虫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以30岁以下的青少年较多。胆道蛔虫需要与上腹部其他急腹症进行鉴别,如胃痉挛、急性胃炎、胰腺炎、胆石症、胆道蛔虫和胆石症并存,有时很难识别。因此,当诊断不明确时,西医镇痛解痉,掩盖症状,延误诊断;中药因煎药费时,呕

  • 养神补心安眠类对药

    现代名医施金墨先生从医60多年,博览医籍。他在古今中外都在寻找。他学习严谨,医理透彻,临床经验丰富,疗效显著,尤其是善用对药。现总结施老治疗失眠的经验,介绍如下:辨证施治分九法。施老将临床上看到的失眠分为四种情况:睡眠不能;睡眠时间短,醒来

  • 肝胆同治,重点是疏肝

    胆石症是一种由胆汁沉积、胆道感染、胆道蛔虫病或胆固醇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它是消化道的常见病和常见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中国胆石症的自然人口发病率约为7.8%。据报道,胆结石与胆癌的发生有很强的相关性。随着胆结石数量的增加,胆结石的风险也在增

  • 复元活血汤

    组成 柴胡10克,瓜蒌根12克,当归9克,红花6克,甘草6克,穿山甲(炮)10克,大黄(酒浸)3克,桃仁(酒浸,去皮尖,研如泥)10克。功效 活血祛瘀,通络散结。主治 跌仆损伤,瘀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者,亦可用治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等

  • 论中医之肾

    肾脏之识众所周知,中医学的脏腑并非一个单纯的解剖学概念,而是一个器官和功能的集合群,相关概念也因而呈现虚实相兼、过于抽象,且只有放在传统文化的语境下才能准确理解。在脏腑学说中,肾具有四个功能:一是藏精,主生殖、生长、发育;二是主水;三是主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