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茶汤:古代保健饮品的代名词

茶汤:古代保健饮品的代名词

在中国古代医药书籍中,记载了大量具有保健治疗作用的饮品,或含茶或不含茶,且名目繁多,有“茶”、“茶汤”、“药茶”、“汤”、“熟水”、“渴水”、“饮子”等等。到底哪一个名词更能较为全面而准确地概括古代保健饮品的内容呢?笔者对这些名词逐一进行考证,得出一个初浅见解——茶汤:古代保健饮品的代名词

苏诺

茶既是用茶叶制成的饮料,也是某些采用造茶法制成的或如饮茶法饮用饮料(含茶叶或不含茶叶)的通称。

原料不是茶叶,但仿照造茶法制成的饮料有槐芽茶、皂荚芽茶等,见《太平圣惠方》等书。含有茶叶或不含茶叶的药方,均如饮茶法一样饮用,如现在常见的甘和茶、天中茶等。因此“茶”既是茶叶饮料的特称,也是某些代茶品、含茶汤药的借名。上述带有“茶”名的饮料,无论是真茶还是代茶,都具有治疗保健的功能。因此“茶”肯定属于古代保健饮品之一。但“茶”一个字,还不能囊括许多具有同类功效而不以茶为名的其他饮料。含有茶叶的煎液,未必都供饮用,也可用于含漱或外洗。所以,“茶”尚不能概括古代保健饮品内容。

药茶

该词首见于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卷96“药茶诸方”一篇。其中有方8首。分析这8方,可知“药茶”最早的含义有二:第一,含茶药方。用于治疗疾病而非日常饮用。第二,代茶晶:计有槐芽茶方、萝蘼茶方、皂荚芽茶方、石楠芽茶方4首。虽然这4种药茶并非真茶,且各有自己独特的功效,但是它们都能与茶一样“不计时候服”,也就是具有了饮料的特征。由此看来,“药茶”一名虽然出现较早,也常被后世用来作为某些保健饮料的代称,但其中的“药”字,过度凸显其含药的特点,强调其治疗作用,从而掩盖了其作为日常保健饮料的作用。而且,其中包括的含茶药方,乃治疗所需,并非单纯的保健饮品。因此“药茶”也很难概括古代保健饮品内容。

汤的本义为热水。中医学里的“汤”是药物加水煎煮,取汁饮服的一种剂型。但到了宋代,有一类以“汤”为名的方,其服用方法却采用了与茶类似的“点服”法,不拘时服。宋·《萍洲可谈》记载:“今世俗客至则啜茶,去则啜汤。汤取药材甘香者屑之,或温或凉,未有不用甘草者。此俗遍天下。”可见北宋时的“汤”是非常盛行的日常饮料。此类“汤”的具体组成,可见于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10“诸汤”。该卷的汤方没有突出的主治,附在全书之末。其下各方多用甘香之物,并用甘草调味,用量多为细末一钱,采用茶法“点服”,或注明“如茶服”、“不拘时”。这类的汤,正属于保健饮品的范围。如古代著名的保健饮料“二陈汤”、“青梅汤”、“绿豆汤”,都以汤为名。但属于饮料的“汤”,毕竟只占汤剂的一小部分,而且“汤”也无法概括最多用的保健饮料“茶”。所以单用一个“汤”字,还是无法全面而准确地概括古代保健饮品的内容。

熟水

与生水对应,即烧开的水。从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到唐宋医方,经常可见用熟水送下药物的记载。但在宋、元间,“熟水”乃是一类保健饮料的特称。据元·邹铉《寿亲养老新书》记载:“前朝太医院定熟水,以紫苏为上,沉香次之,麦门冬又次之。”可见“熟水”曾一度是保健饮料的专用名词。宋元间以熟水为名的保健饮料有沉香熟水、丁香熟水、豆蔻熟水、紫苏熟水等。但“熟水”一名,晚近基本不用,其制作方法也很少有人提起。因此,如果用“熟水”概括古代保健饮品,显然也不合适。

渴水

“水”也是古代一种保健饮料的特称。“渴水”可作为症状,有口渴欲饮水的意思。在《本草纲目》、《农政全书》、《竹屿山房杂部》等明代著作中,“渴水”也是一种饮料名称。综合各种“渴水”的制作法,可以知道这是一种类似糖浆的浓缩制剂,用时根据情况稀释饮用。大约相当于当今的稀释果汁类的保健饮料。其种类有林檎渴水、木瓜渴水、五味渴水、杨梅渴水等。此类饮料,过去少有研究,值得发掘整理。但“渴水”毕竟属于古代保健饮料的一个小类群,无法涵盖古代保健饮品的全部内容。

饮子

“饮子”是中医一种剂型名。这类剂型虽与汤剂同属水煎,但在用水量与服法上,有时会略有区别。将某些富含汁液的药物榨取汁,服用时略煎或不煎,也叫饮子。《药性论》中载有一个名副其实的保健冷饮方:“虎杖……主治大热烦躁,止渴利小便,压一切热毒,暑月和甘草煎,色如琥珀可爱,堪看,尝之甘美。瓶置井中,令冷彻如冰,白瓷器及银器中盛,似茶啜之。时人呼为冷饮子,又且尊于茗。”可见这是一个在当时被视为比茶还好的暑天冷饮。但“饮子”内容比较狭窄,难以与其他类型的古代保健饮料相比。

茶汤

唐代以后的医药书中,多见“茶汤”一词,某些丸药常需要用“茶汤”送下,这类的“茶汤”,就是以茶叶为原料制成的汤液。但到宋代,茶汤的含义扩大到以茶或其他药物、食物制作成的日常饮料。宋·朱或《萍洲可谈》中经常使用茶汤一词。他特别介绍了宋代“客至则啜茶,去则啜汤”的习俗。这里的茶是真茶,而汤则是一类甘香药材制成的饮料。因此,在宋代及其以后的岁月里,“茶汤”实际上具有了茶与其他药物制成的日常饮料的含义。宋·吴自牧《梦粱录》记载的“茶汤巷”、“蒋检阅茶汤铺”、“夜市……设浮铺点茶汤”等,按宋代的习俗,其“茶汤”含义决非单纯的茶叶汤,而是包括了甘香物制成的“汤”。所以他提到当时的茶肆“四时卖奇茶异汤,冬月添卖七宝擂茶、馓子葱茶,或卖盐豉汤;暑天添卖雪泡梅花酒,或缩脾饮暑药之属”。从这些经营的范围来看,所谓茶汤,实际是两部分内容:“茶”加“汤”。此外,在杭州“城东、城北善友道者,建茶汤会,遇诸山寺院,建会设斋。及神圣诞日助缘,设茶汤供众”。这里的“茶汤会”、“设茶汤供众”,其中的茶汤,也不是单纯指茶叶汤,实际上是作为日常保健饮料的总称。

宋代“茶汤”的兴盛,使得这个词被用于其他方面。例如宋·陈骥《南宋馆阁录》提到“绍兴九年九月四日,诏秘书省官,雠校《国朝会要》。逐官每月添给茶汤钱二十贯”。所谓“茶汤钱”,据宋·赵升《朝野类要》记载:“茶汤钱,为兼职而给也”。也就是一种额外的收入。因为其数量无法与俸禄比,故委婉地用“茶汤钱”来表示,表面意思是日常茶汤(饮料)费用补贴。光禄寺是古代掌管皇帝的酒醴膳馐的机构。古代讽刺京师某些专职机构的不称职,有“光禄寺茶汤、太医院药方、神农观祈禳,武库司刀枪……”的民谚。其中光禄寺提供的“茶汤”,即茶与保健汤饮。直到清代,康熙皇帝在谈到沙蓬米时,还说“或为末,可充饼饵、茶汤之需”。可见茶汤的原料,并不限于茶叶,而是日常饮料的泛称。然而这类的“茶汤”,显然又不同于最普通的开水或最常见的茶水,而是选择各类具有某种保健作用的物品。

综上所述,“茶汤”一词在宋以后的含义,指一类以茶与其他植物煎液为主,具有保健治疗作用的饮品。组成茶汤的茶和汤,也都分别对应于古代保健饮品的两大内容,既可以指饮用的茶液,也可以指如茶法服用的汤液。因此,“茶汤”一词,最能体现古代保健饮品的原本意义,也符合现代对于保健饮品的理解,可以较为全面而准确地概括古代保健饮品的内容。

猜你喜欢

  • 脂肪肝两招标本兼治,中医一招轻松消除

    这个病人呢,是一个45岁一个男性,是自己做生意啊,平时呢,应酬啊,酒局也比较多,他在这个公司例行体检的时候呢,发现重度脂肪肝,然后呢,血脂特别高,我看到他一个月之前的那个体检报告了,胆固醇是7.8,甘油三酯超过了12,他自己都说了,当时抽完

  • 吃饭满头汗,湿热上蒸怎么办?

    这个出汗的类型啊,有很多,中医把它分为自汗,盗汗,那还有一部分病人呢?是自汗当中的一种,是以上半身出汗为主,特别是在稍微活动之后啊,或者是吃饭之后啊,或者是喝点水,马上就出现上半身出汗,以头面或者头颈部为主。那这样的病人呢,我们就要认真的分

  • 老人吃肉有讲究,这样吃才能长寿

    临床上,我们发现有些老人过度的追求这些养生或者是健康,严格控制自己的饮食,或者以全素为主,甚至连蛋奶都不吃,临床上我们发现有个别老年人甚至因为控制这些饮食造成了营养不良,甚至是严重的贫血,是在临床上都发生过,这就得不偿失了。老年人随着年龄增

  • 三伏贴人人都能贴吗?

    大家好,大家呢都对三伏贴呢有所了解,它的完整叫法呢,应该叫做伏九贴敷法,就是在三九和三伏进行穴位的贴服,利用药物渗透的原理,刺激穴位来达到振奋阳气,祛病防病的效果。那适合哪些人群呢?伏九贴服呢,适合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

  • 心脏供血不足会有哪些症状

    那么中医,通常把这类疾病归结为胸痹心痛,或者是心悸怔忡等等。它主要的疼痛方式,通常我们所说的心胸痹痛,通俗来讲叫心绞痛,或者是闷痛,刺痛,烧灼样疼痛,或者是刀割样疼痛。那么以绞痛和刺痛为多见。通常诱因都是因为劳累,比如说老年人早晨起来去早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