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黄芪对糖尿病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

黄芪对糖尿病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

黄芪主要药理成分为黄芪多糖(APS)和黄芪皂苷类,有固表止汗、补脾益气、托毒排脓和利水等功效,对心血管、血液、肾脏、代谢及免疫系统等均有作用。近年来,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黄芪对糖尿病(DM)患者肾脏有保护作用,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作用机制主要表现在对糖代谢的影响,对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影响、对肾小球滤过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对生长因子与细胞因子作用等。

对糖代谢的影响

黄芪是中医治疗DM常用药,据统计,518个中医治疗DM的处方中,黄芪使用频率最高。实验研究认为,黄芪有一定的降糖作用,但达不到正常水平,其机制为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也有实验表明,黄芪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所致的胰岛素抵抗有明显预防作用。蛋白激酶C(PKC)是人体细胞内一组蛋白激酶,高糖时,使PKC激活后可启动或增强细胞外基质mRNA转录水平,使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加,还可通过调节细胞的通透性、收缩性、细胞生长、血管收缩等改变,在DN的早期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给予野黄芪苷原后,对DN时增高的PKC活性有抑制作用,从而使DN大鼠尿白蛋白(UAE)、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肾脏肥大指数下降,系膜细胞(MC)增生、基底膜(GBM)增厚明显减轻。

对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影响

肾内血流动力学改变直接参与了DN的发生,其中肾小球高滤过起着关键作用。动物实验表明,黄芪可使DM大鼠早期升高的肾血流量(RPF)、肾小球滤过率(GFR)部分降低。其机制为DM大鼠肾皮质、髓质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增加,经黄芪治疗后,这一指标明显下降。提示黄芪抑制肾脏一氧化氮的产生是纠正DM早期肾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原因。大量的动物和临床试验证实了黄芪可以降低DM时GFR。

对肾小球滤过屏障保护作用

DN的特征之一为蛋白尿,是由肾小球电荷和机械屏障受损所致。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修饰的GBM可与血浆白蛋白或IgG交联,导致硫酸类肝素与细胞表面和细胞外基质结合障碍,影响GBM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从而影响滤过膜的通透性。研究发现,黄芪可减轻通透性蛋白尿而减少AGEs的产生,推测黄芪对肾小球电荷和机械屏障有保护作用。

对生长因子与细胞因子作用

生长因子和(或)细胞因子在DN发病中的作用涉及到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改变、细胞外基质代谢、细胞增殖与肥大等方面。

研究表明,黄芪可以抑制链脲佐菌素(STZ)大鼠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过度表达,有利于延缓肾小球硬化的发展,并发现若与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合用,此作用增强。肾病综合征鼠模型实验证实,在肾脏慢性纤维化过程中,TGF-β1在受损肾小管上皮细胞高表达,黄芪、当归可以降低TGF-β1表达量,进而减少系膜基质聚积。

DM患者血浆内皮素(ET)水平升高是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标志,而血管内皮损伤是DM微血管病变发生的主要原因。黄芪通过扩血管,改善血小板功能、改善微循环等作用使内皮细胞受损功能恢复,减少ET分泌,改善肾局部血流动力学异常,从而保护肾脏。

精氨酸加压素(AVP)是抗利尿激素,是一种强有力调节细胞外液量和心血管活动的多肽。黄芪可纠正DM大鼠过高的血浆渗透压及下丘脑AVP的过度表达,并可导致肾皮质V1琢mRNA量显著下降。发现黄芪的利尿作用与纠正肾病综合征时对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细胞AVP的高表达和下调V1α受体有关。黄芪可通过抑制血小板钙调蛋白的活性,使血小板磷酸二酯酶活性减少,环磷酸腺苷(cAMP)降解减慢,血小板为cAMP/cGMP(环磷酸鸟苷)比值升高,以及前列腺素I2(PGI2)浓度增加,血栓素A2(TXA2)浓度降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黄芪具有肯定的抗自由基作用。体外实验显示,黄芪三种提取成分对O2和羟自由基有良好清除作用,其中黄芪总黄酮作用最强。黄芪还含有丰富的硒,可与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结合,提高其活性,脂质过氧化物丙三醛显著减少,减轻肾组织细胞在缺血、缺氧时的损伤。

猜你喜欢

  • 晚期胃癌症状

    胃癌是常见的癌症之一,胃癌早期的症状不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胃癌病变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无转移至有转移是一个渐进性过程,因此早期,进展期乃至晚期之间并无明显界限,不仅如此,各期之间症状常有很大交叉,有些患者病变已届进展期,但症状尚不明显,

  • 胃癌高危人群的并发症是什么

    胃癌高危人群主要是感染过幽门螺杆菌男性,尤其是超过正常体重20~25公斤的男性年龄在50岁~80岁之间常吃加盐腌制蔬菜或烟熏肉和鱼等食物吸烟、酗酒接受过胃部手术、胃息肉家族肿瘤疾病、家族胃癌史恶性贫血A型血长期工作在含有大量烟尘、石棉和镍的

  • 胃癌辅助治疗的食谱

    胃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据相关资料统计,在全球范围内胃癌的发病率列居第四,而我国更是全球胃癌的高发区,胃癌致死率在全球排列第一。胃癌目前仍是因肿瘤死亡的第二大原因。迄今为止,手术切除仍然是治疗胃癌的最重要手段,但多数病人确诊时已处于

  • 老年人容易发生癌症的原因有哪些

    任何年龄的人都可能患癌症,只是随着人年龄增长愈易患癌。一般40岁以上最容易患癌。专家指出这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其一,发生癌症之前存在一个时间较大的潜伏期。致癌因素作用于人体后,并不是马上就会发病,往往要经过15-30年的致癌潜伏期。一般为2

  • 胃癌术后饮食注意事项

    大部份胃癌病人手术切除后仍可继续享受正常生活,一般来说,饮食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胃癌切除术后,使部分病人不能保持原有体重,由于创伤或不能正常进食,使体内蛋白质,脂肪等消耗,致使体重下降,还可发生一些维生素缺乏病及胃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在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