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帛书五十二病方》的十宗“最”

《帛书五十二病方》的十宗“最”

张 雷 安徽中医学院针灸骨伤临床学院

《帛书五十二病方》是现知我国最古的医学方书,全书为9911字,抄录于一高约24厘米、长450厘米长卷之后部分,西汉文物,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

《帛书五十二病方》是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医书中内容最丰富的一种,该书出土时本无书名,因其目录列有52种病名,且在这些病名之后有“凡五十二”字样,所以整理者据此而给该书命名。它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和重视,随着学者不断的深入研究,其价值得到了较充分的挖掘,现列举几例以飨读者:

1.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验方集,其成书早于《黄帝内经》,该书收录了103个病名,涉及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五官科等,先列病名,后开治方。

2.它在马王堆同时出土的十四种医书中体例最完整,文字最多。全书由目录和正文组成,包括283个病方,涉及247种药物,药剂种类多,治疗方法丰富。

3.它记载了最早的治瘢方,如“以男子洎傅之,皆不瘢”和“瘢者,以水银二,男子恶四,丹一,并和,置突上二、三月,成,即囗囗囗(囗处为书中残缺部分)囊而傅之。傅之,居室塞窗閉户,毋出,私内中,毋見星月一月,百日己。”前者记载了治疗金刀、竹木、损伤等外伤不留瘢痕的方法,后者记载了烧伤瘢痕的方法。

4.它最早记载了使用化学制剂的情况,如上述所引治疗烧伤造成瘢痕的治方,不用炼丹炉“升华”,而是利用烟囱的微热加工,用“养法”制作丹剂,这比晋代的炼丹家葛洪要早八百年。

5.它反映了祖国医学中最早期的辨证治疗思想,“疽病:冶白蘞、黄耆、芍药、桂、薑、椒、茱萸,凡七物。骨疽倍白蘞,肉疽倍黄耆,肾疽倍芍药,其余各一。并以三指大撮一入杯酒中,日五六饮之。须已囗”。从该治疽病方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发病部位选择相应的药物用量,体现了我国古代医学早期朴素的“辨证施治”的思想。

6.它记载了最早的,也是最原始的齿牙充填法,也可说是我国口腔医学史上最早的齿牙充填记录:“蟘蚀齿,以榆皮、白□、美桂,而并□□□傅孔。”文字虽残缺,但可以看出,帛书用榆皮等药物填充牙齿的龉坏部分,来保持牙齿的原貌。

7.它记载了目前所知中国医学史上疥癣病的最早记录,弥足珍贵。如“痂:以小婴儿溺渍羖羊矢,卒其时,以傅之”。整理者认为“痂”是疥癣类皮肤病,与后世字义不同。

8.它最早使用豆叶治淋病,“女子,取三歳陈藿,蒸而取其汁,囗而饮之”,為后世医书提供了证据,如《千金方》:“大豆叶一把,水四升,煮取二升,顿服之。”

9.它保留了最早使用拔罐治疗的记录,所用结扎开刀法手术虽然是一种小的外科手术,在现存的中医古典医学文献中也是最早的,如“牡痔居窍旁,大者如枣,小者如枣核者方:以小角角之,如熟二斗米顷,而张角,絜以小绳,剖以刀。其中有如兔,若有坚血如抇末而出者,即已。

10.使用“滑夏鋌”是我国最早使用医学探针的记录。木质探针具有取用方便、使用安全等特点,至宋代一直使用,见宋代严用和的《济生方瘘》。冶金业出现后,也出现了金属探针,但并没有立即取代木质探针,后被逐渐取代。

猜你喜欢

  • 藏红花的功效与作用

    藏红花至明代传入中国,记载在李时珍《本草纲目》被列为药用,是一味名贵的中药材。那藏红花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对于月经量少、月经延后、经期腰酸腹痛、血块多、面色暗淡、脸上斑点比较多的女性尤为合适。那它到底怎么用呢?取四到六根泡水当茶叶,可以反复冲

  • 冬病夏治主要针对哪类疾病

    有些疾病适合在夏天治疗,因为夏天阳气比较旺盛,人体也与四时相应,人体的阳气也被激发出来,在这个时节适合有一些冬天易发的疾病,在这个时候治疗。第一个就是咳喘类疾病,很多病人一到入冬或者入秋的时候,就出现肺气的一些症状,比如说咳嗽,喘促,甚至哮

  • 血糖高中医怎么调理

    糖尿病在我们中医把它叫做消渴,本质上来讲这是以阴虚为主的一系列并发症,那么有肺阴虚,胃阴虚,肾阴虚等等,那么总的来说是以气阴两虚为主的这么一系列的症状表现。那有些病人服用了很多降糖药,或者已经开始扎胰岛素了,但是这个血糖始终呢降得不是很理想

  • 知柏地黄丸适合什么样的人吃

    知百地黄丸呢,出自于清代的《医宗金鉴》是在六味地黄汤的基础之上加了知母和黄柏,经常呢用于治疗肾病,糖尿病,更年期综合症,男性的遗精,早泄,不育症等,这些疾病会表现为潮热,颧红,口干,烦躁以及失眠盗汗等阴虚火旺的人群。

  • 黄芪提高免疫力吗

    黄芪能够增强免疫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有很多这样的研究,所以很多人用它来泡水代茶,去预防治疗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反复的感冒,哮喘以及慢性胃炎等等。但是大家在使用的时候呢,把握好它的适应症很关键,凡是由于脾肺气虚而出现气短,乏力,自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