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春捂”过犹不及

“春捂”过犹不及

随着春天万物复苏,人体阳气日渐升发,腠理相对冬日疏松,而天气乍暖还寒,风气为甚,因此,中医讲究养生防病应当“春捂”,减衣当慎当缓。

可是现在的小儿家长,大多数是对自己的独生子女宝贝“捂”得太过,不仅冬天厚衣重棉、惟嫌穿少,春天生怕减衣受凉,天气再暖照“捂”不怠,甚至个别到了初夏时节还毛衣、线衣重重包裹,于是在冬天稍动则汗出湿衣,春天不动也汗出蒸蒸,毛窍开泄,卫外之气失于抗邪,所以反复感冒,导致久病体虚。这种患儿临床十分常见,若不随季节气候增减衣服,望身体健康恐怕很难。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生机旺盛而好动,一方面对自然气候的变化反应十分灵敏,有较强的阴阳整体协调性和适应性,另一方面自控机制处于完善发育时期,肌肤薄弱脏腑柔嫩,对外邪的防御能力相对较差,所以中医认为小儿为“少阳之体”(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清代医家陈复正认为:小儿“肌肉未实,宜用旧絮护其背,亦不可太暖,更宜数见风日,则血气刚强,肌肉致密。若藏于重帷密室,或厚衣过暖,则筋骨软脆,不任风寒,多易致病。衣衫当随寒热增减,但令背暖为佳”(《幼幼集成·卷一·初生护持》)。但现在的家长,只担心小儿受凉受风,不害怕过热伤身,不管天气冷热,穿衣总是多多益善,抵抗力很差,外感疾病不断,病后又总是寄希望于医药,要求用药提高小儿对疾病的抵抗力。小儿健康,主要在穿衣饮食得当,适合小儿自身特点。如果穿衣总是多多益善,卫气开泄,自身抗邪能力不能健全,无论怎样用药,都只能愈病于当时,不能防病于以后。

“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当此“春捂”之际,我们却不得不提醒广大家长,不要给小儿“捂”得太过,天暖,衣服当减则减,天凉,衣服当加则加。小儿好动,衣物太过不仅滋生内热,还容易出汗受凉,如若要“捂”,注意腹背保暖即可。

猜你喜欢

  • 上药三品,神与气精。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中医望诊里面啊,望眼神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的眼睛炯炯有神,发光的,明亮的,那是精气神好的表现。失神的人啊,目光呆滞,眼睛浑浊。所以有句话叫做,藏于内者曰精,发于外者曰神。就是说精保养得好,就好像我们平时不着急,不发怒,不乱

  • 疑心病需要心理疏导

    我在临床上,经常遇见一些病人成天认为自己的身体有病,从心脏到血管到骨骼到大脑,到五脏六腑,特别怀疑自己得怪病、重病。通通检查一遍,也查不出什么大毛病来,但是还是不肯善罢甘休,继续换医生,换医院,做更多的检查。这个疑心病,其实不是身体生病了,

  • 合理的健康饮食很重要

    我不建议大家过度节食减肥,或者单一的饮食减肥,黄帝内经里面说:“平人不食饮七日,而死者,水谷精气津液皆尽故也”,也就是说一个普通人啊,七天不吃不喝,身体呢就会因为气血耗竭而终结,所以呢,合理的健康饮食是很重要的。

  • 晒太阳要多晒背

    晒太阳晒背。背部呢有督脉,督脉是“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气,反应脑,髓,肾的功能。晒太阳可以振奋督脉经络,帮助我们温通气血,对身体养生很有帮助。

  • 汗法适用于什么证

    《医学新语》记载啊,中医治病八大原则,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可见啊汗法非常重要,很多疾病都需要发汗,我们常见的风寒感冒就是往往汗出了热就退。汗法还有消肿透疹,去风湿等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啊发汗呢,以汗出邪去为目的,过汗则伤津耗气,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