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瞑眩与自愈

瞑眩与自愈

张英栋 山西省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

瞑眩,语出《尚书·说命》,曰“药不瞑眩,厥疾弗瘳”。瞑眩反应即疾病貌似加重的好转反应。

瞑眩是一种疾病治疗或者自愈过程中的动象。动者属阳,相对于静止不动、处于相持状态的人体疾病状态来说,这是由阴转阳的佳兆。对于瞑眩的认知,涉及到医者对于医学、人体、疾病的态度问题。是尊重人体的自愈规律,顺着人体的自愈规律来呢?还是将医学凌驾于人体自愈规律之上,逆之而行呢?答案当不难选择。

《伤寒论》中很多条文谈及自愈过程中的瞑眩问题。如原文47条“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病本太阳伤寒,正气抗邪于表故脉浮;邪盛机体如临大敌故紧;正气奋力抗邪表现为暂时的“气有余便是火”的状态——即发热;然人体之热欲开表,但尚处于“发之不开”阶段,故身无汗。这种时候,自发出现的衄血,为邪正相持的发热无汗状态带来了转机,衄血——红汗,看似症状加重,实则为邪提供了出路,用赵绍琴先生的话说就是“开多了不行……开一点儿缝”。气血郁闭只要有一丝开泄之机,便打破了原先的僵持状态,由阴转阳,“阴阳自和”而达到自愈。

又如第278条“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病本太阴病,脾阳来复,出现“暴烦”,为正气郁极初伸,略有失控的表现。同时出现“下利日十余行”。如果不识病机根本,仅晓“随证治之”,怕是很难待其“自止”就急急用药,这样会干扰机体的正常“阴阳自和”程序,使“有病不治”就可坐等来的人体正常秩序,随着“下医”之术的胡乱使用,而渐行渐远。“脾家实,腐秽当去”意即随着身体阳气、正气的恢复,身体内残留的余邪会被自发逼出体内,这种情况下,有机体整体好转作为保障,医者、患者采取任何对症措施都不仅是画蛇添足,很多时候药过病所,会引邪深入,干扰机体自我恢复的顺序,从而使轻者重、重者死。对待患者可能出现的瞑眩反应,医者须有定力,患者更须理性。这个时候最佳的选择就是停药,“候气来复”,静候症状之“必自止”。

疾病到了某一阶段,随着正气的恢复,会出现疾病自发向愈的趋势,瞑眩作为一种看似加重的表现形式,需要医患共同重视。医者要审察病机,勿失其宜,因势利导,促其阴阳自和。患者应该明白本该“不药而愈”的时候使用药物治疗只能是帮倒忙。古人云:“药以攻病……不独峻剂能伤正气,即和平之品亦堪杀人。”《伤寒论》第58条给大家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无论如何变化,只要守住“阴阳自和”,就会出现“必自愈”的结果。“阴阳自和”是体质的好转带来的机体平衡状态。当机体整体好转的过程中出现貌似加重的瞑眩反应,我们需要当作症状来治疗吗?

如果我们能遵从仲景指明的顺应人体自愈之道的医疗模式,便会很容易理解银屑病症状从本质上看是人体疏泄内热的一种瞑眩反应。如果尊重人体自愈的趋势——发,医者应该做的就是:顺着发的方向,将其发的过程尽量控制在人体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从大禹治水的结果来看,对于人体内热疏泄的洪流,正确的治理方向,应该是疏导,而非壅堵。笔者治疗银屑病的整体策略——由汗来代替皮损,就是基于顺应人体自愈规律的大方向而制定的。

在银屑病自疗和治疗的过程中,会出现皮损不红变红、不痒变痒;皮损由聚变散;体温由低到高;皮损由下半身变为上半身(阴位变阳位);起或者不起银屑病皮损的部位出现荨麻疹(笔者将银屑病皮损多数视为冰,判断其病机为寒湿,而荨麻疹的特征符合风象,故将荨麻疹替代银屑病皮损的进程命名为“春风化寒湿”,起荨麻疹的部位银屑病皮损多会很快褪去)等现象。笔者认为,很多时候,这些看似加重的现象,是疾病在向愈,而非恶化。医者和患者都应该从本质上识别这些现象,正视这些现象,从“加重”的恐惧中摆脱出来,充分地尊重人体自愈规律,迎接自愈的最后结果。这种时候,医者应该做的是调节患者的心身,为自愈扫清障碍;积极调整患者“后天之本”脾胃,为自愈提供动力、创造条件。而不应该见招拆招,去攻击和阻止人体的自愈反应——瞑眩。

当然,具体到疾病现象的变化到底是本质上的加重?抑或减轻?还需要医者来临证查机,“察色按脉”,“别阴阳”。如果将表面上的“加重”一律视为“瞑眩”,也是有失客观的。《内经》云:“必求于本”。

猜你喜欢

  • 自拟方治血管性皮肤病

    笔者在临床中自拟活血化瘀方治疗某些血管性皮肤病,获效较好。基本方丹参30克,当归10~12克,赤芍10~15克,红花6~10克,牛膝10~15克,桃仁10~12克。亦可据不同病变随症加味,水煎服,每日一剂。案例过敏性紫癜:刘某,女,19岁。

  • 上消化道出血中医诊疗技术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的空肠病变引起的出血也属此范围。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和(或)黑粪,伴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临床应

  • 厚朴三物汤治腹胀痛

    蒋玉清 安徽省亳州市华佗中医院笔者最近因饮食不节,出现腹胀、腹痛,自认为胃肠功能良好,而未予重视。但胀痛之症状逐渐加重,夜间常痛醒。虽大便不干但很难解,小便正常,舌红苔白,脉稍弦数。因按压腹部则痛甚,辨为阳明腑实证,以厚朴三物汤加味治疗:厚

  • 从瘀论治流泪症

    孙国印 湖北省十堰市郑家沟社区卫生服务站李某,女,55岁。2009年3月20日初诊。双眼反复流泪半年余。患者平素流泪,遇风更甚,伴视物不清,头晕乏力,气短,纳差,双手甲床色泽青紫,舌苔薄白,脉细涩,曾在当地医院检查诊为“功能性溢泪”,并用中

  • 长期服 缓起效——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8)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膏方是一种中药剂型,有别于一般“补品”,缓图起效是其特点之一。如果不坚持服用,急于求成,就达不到膏方养生保健、防治慢性疾病的目的。膏方配伍中除了中药饮片外,参类、虫草等补益性中药,阿胶、龟板胶等胶类、糖等在配伍中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