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壮医分科的出现

壮医分科的出现

壮医分科的出现较晚,而且分科只是相对而言,并不彻底,这和中医的情况有些相似。据文献记载(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医在战国时期已出现分科,扁鹊入乡随俗,或为带下医(妇科),或为耳目痹医(五官科),或为小儿医(儿科),早于扁鹊四五百年的《周礼》更明确记载当时有食医、疾医、疡医等之分,但在其后漫长的发展岁月中,中医并不形成严格的分科制度,这大概和医学及科技发展水平有关。

由于壮医缺乏文献资料,故其分科的出现始于何时,不可能十分明确,只能根据有关线索,进行初步的探讨。

药线点灸疗法长期在壮族民间流传,是壮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疗法由龙玉乾的祖母传给她的儿子龙见宏,再由龙见宏传给他的儿子龙玉乾,该疗法起源年代尚待考查,据其在龙氏家族已流传3代以上的事实推算,至少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现已成为独具特色的壮医治疗方法。

广西德保县著名壮医罗家安,擅长壮医针挑疗法,绘制和编写了《痧症针方图解》一书。罗家安生于1901年,幼年即向当地民间医生学习有关壮医药知识,说明针挑疗法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考诸文献,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卷七"疗沙虱毒方''载:"已深者,针挑取虫子"。葛洪到过岭南,曾在广东的罗浮山及广西北流县勾漏洞炼丹多年,有的说曾做过勾漏(今广西北流)县令,其记载的以针挑疗法治疗的"沙虱毒",与恙虫病生活形态、发病情况、临床特征等较符合,而恙虫病主要流行于气温与湿度较高的热带与亚热带,本病在我国主要流行于福建、浙江、广东、广西、云南和台湾等省区,葛洪曾到过恙虫病流行地区,故所记治"沙虱毒"的针挑疗法,似与壮族先民有关。宋代的范成大于乾道八年(1172年)至淳熙二年(1175年)任静江府(今广西桂林地区)知府兼广南西路(今广西)安抚使,所撰《桂海虞衡志》对广西的壮、瑶、苗等少数民族社会的历史及生活习俗,均有较详细的记载。关于针挑疗法,《桂海虞衡志》曰:"草子,即寒热时疫,南中吏卒小民,不问病源,但有头痛不佳,便谓之草子,不服药,使人以小锥刺唇及舌尖出血,谓之挑草子。"这是针挑疗法与壮族先民有关的不可辩驳的事实,据此壮族民间的针挑疗法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也就是说,这种疗法能够成为专科,是有深厚的基础的。

壮族地区古时山高林密,毒蛇猛兽出没其间,壮族先民在这种环境中生活,外伤和毒蛇咬伤是常有之事,壮医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治疗外伤和毒蛇咬伤的丰富经验,所以壮医在外伤和蛇伤方面,早就出现了分科。如广西天等县民族医院张国宁老壮医,家传蛇伤药"双龙胶囊"(现名),据说已有4代,药由龙衣、地龙各等量,分别研末,分装瓶内备用。凡被毒蛇咬伤者,先用上两药各等量开水送服,继用土半夏根捣烂外敷伤口周围,效果很好。

猜你喜欢

  • 肚子胀气,老放屁是什么原因

    一、肝气郁结,肝主疏泄,如果肝气不能调达,就容易肝气犯胃,并且导致气滞、气逆,出现肝胃不合而引发胃胀。肝气郁结的患者一般会出现胸闷胀痛、呼吸不畅、心情烦躁、急躁易怒,一生气就感到胃胀不适,而且还会随着病情的变化不断加重,这个时候就需要疏肝理

  • 酸枣仁的功效与作用

    这个酸枣仁在临床用的比较多啊,首先要了解酸枣仁的功效吧,酸枣仁在临床上其实主要功效是宁心安神,生津止咳的作用,这个对于失眠的话,要针对不同失眠类型来选择用药,我们失眠的临床类型比较多,有脾胃虚弱导致的失眠,由阴虚内热导致失眠,还有肝气郁结导

  • 胃要怎么保养

    一、胃怕寒,胃是娇弱的器官,对寒凉的刺激比较敏感,所以胃部要注意保暖,不要吃太多寒凉的食物。二、胃怕撑,吃得太饱会使胃排空延迟,从而造成消化功能紊乱。三、胃怕晚,很多人因为工作忙或者其他原因不按时吃饭,饿了就忍着,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毛病。

  • 黄芪泡水喝的禁忌,不懂的人不要乱喝

    黄芪泡水不是谁都能喝,我们都知道黄芪泡水好处多,对脾虚失眠都很有帮助,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喝的。对于感冒发热者,阴虚湿热者,或者身体处于虚弱的状态,此时喝黄芪水可能使得病情加重,甚至会出现头晕,上火等不适情况,所以这类人群最好不要喝。其次,黄

  • 晨起喝凉白开好吗

    晨起一杯凉白开是对还是错。很多人有早晨喝一杯凉白开的习惯,认为可以调节内分泌,还能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其实这种习惯是不正确的。中医认为,晨起正是阳气升发的时候,此时喝杯凉白开,好比正常工作的发动机泼上一盆冷水,这样做会大伤人体下焦阳气,对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