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胃苓散为主治疗小儿腹泻

胃苓散为主治疗小儿腹泻

河南省安阳市中医院的冯业贺医师自2001年6月至2003年6月用胃苓散制成散剂,并随证加味治疗小儿急性腹泻154例,并设西药治疗154例对照观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浙江中医杂志》2005年第40卷第2期中对此作了报道。

将308例该病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4例。治疗组用胃苓散(茯苓、肉桂、猪苓、泽泻、厚朴、苍术、陈皮)为基础,风寒型加香苏散(藿香、苏叶、白芷);湿热型加止痢散(黄连、黄柏、栀子、白头翁);伤食型加消导散(麦芽、陈皮、山楂、神曲)……共研粗末备用。剂量:6个月以内0.5~1.5g,6个月~1岁每次1.5~3g。1岁以后每加1岁剂量增加1.5~3g。每次加水40~100ml,浸泡1~2分钟,煎1~2分钟,去渣温服。每日2次,3天为1疗程。伴脱水或腹泻较剧者配合口服ORS液每日500~1000ml。对照组口服头孢氨苄10~12.5mg/kg/次,思密达1~2g,乳酸菌素0.2~0.8g,每日3次,服药时3种药物各间隔1小时。有脱水或腹泻较剧者配合口服ORS液。经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痊愈97例,好转47例,治愈率62.99%,总有效率93.51%。对照组痊愈78例,好转52例,治愈率50.65%,总有效率84.42%。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对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

胃苓散出自《丹溪心法》的胃苓汤去姜、枣,研粗末而成,具有健脾和中利湿的功效。不论何种原因泄泻,终属脾失运化、水湿内停,水谷精微并走大肠而成,故古人有“无湿不成泻”、“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之明训。据此,冯业贺医师以胃苓散为基础再结合不同病因而配合其他散剂治疗小儿腹泻,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猜你喜欢

  • 拔罐黑紫色说明什么

    一、紫黑色,供血不足,有积寒二、紫色,并伴有黑斑,气血不畅通三、紫色,并有深浅不一的块状风湿四、鲜红而艳,局部发热,阳症、热症、实症,热毒炽盛,体质阴虚火旺。你拔完罐的罐是什么颜色呢?

  • 补脾胃的中药方子

    一、(附子理中丸)用于脾胃虚寒二、(参苓白术散)用于脾胃气虚三、(香砂养胃丸)用于胃阳不足,湿阻胃气导致的胃痛四、(保和丸)用于脾胃不运,还伴有积食最后提醒大家一点,中成药虽然服用方便,但是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好还是在医生的辨证论治下指导

  • 脸上出汗怎么回事

    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是出汗的方式、汗量、汗色和汗味发生改变,则为病理现象,颇为某些疾病的前兆。正常情况人体的头面部容易出汗,因为头面部人体的一身阳气所在,头为诸阳之首,所以阳热之气首先表现在面部。因此,活动后,特别是大

  • 宝宝便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胃肠积滞有内热,大便干燥容易造成便秘。二,宝宝喝水少,蔬菜吃的少,进食纤维素的含量很低,肠蠕动弱,会造成大便秘结。三,宝宝拒绝排便,因为肛门有痔疮或肛裂,排便时疼痛,所以拒绝排便。长期不排便可导致大便更加干燥,不容易排出,形成恶性循环。

  • 脾胃不好的人应该注意什么

    第一,脾胃不好有可能消化功能比较差,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不吃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也不要吃过硬、过酸、过烫的食物。建议饮食易消化,适当摄入蛋白类食物,少吃油腻肉食。第二,注意三餐规律,饮食有节,千万不能暴饮暴食。第三,饭后要尽量适当活动,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