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因疾而医 杏林流芳

因疾而医 杏林流芳

代民涛 柴可夫 李秀月 浙江中医药大学

“不为良相,则为良医”这句古话,可谓妇孺皆知,在古代,很多读书人如果屡试不第,或是厌倦了通过读书来追求功名利禄,则会潜心研究岐黄之术,做一名苍生大医。然而,不为人知的是,在杏林之中,很多医家却是因为自己身染疾患,或是亲人受病魔所缠以致于阴阳相隔,而立志学医,救死扶伤,最后名扬天下,流芳百世的。

唐代大医家孙思邈,人称“药王”。享年102岁,也有说法为141岁,且不论真假,孙思邈在当时,甚至现代都称得上是老寿星。然而这位老寿星却打小是个病秧子,据《旧唐书·孙思邈传》记载:他“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所以药王对于医药是“青衿之岁,高尚兹典,白首之年,未常释卷”。药王一生,活人无数,并且著作颇丰,其所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含有医学理论、临床医案、食疗、养生、气功等,内容丰富,堪称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他所创的“大医精诚”、“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等言论更为后世医家作为座右铭而身践力行,而“行方智圆”也被河北医科大学作为校训来教导杏林学子。

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出身富豪,其母患病,请遍当地所谓的名医,却杂药乱投,至死都不知是什么病症,东垣悲痛之余,悔恨自己不知医术,难挽母亲于水火,于是投与千金,向名医张元素学习,尽得其传。李东垣年轻时在外为官,有一年,大头瘟流行,死人无数,他根据病症自创了普济消毒饮,药到病除,受到了百姓敬仰。现代的中成药“补中益气丸”也是据李东垣所创的名方补中益气汤而成,不仅可治脾虚下陷证,对于脱肛、子宫脱垂等病症也是疗效明显。东垣晚年回乡著书立说,著有《脾胃论》、《兰室秘藏》等,并且创立了脾胃学说,成为杏林一代宗师。

清代温病大家王孟英出身于医学世家,其曾祖王秉衡编写《重庆堂随笔》未成而亡。其祖父继续编辑,然惜染疾离世。其父接着校稿,然书未付梓,却已谢世,年仅49岁。王孟英为继先人遗训,发奋专研岐黄之术,足不出户,手不释卷,如痴如醉,故而自号“半痴山人”。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孟英刻苦又聪颖,最终功成名就,他对当时流行的温热、霍乱深入研究,在防治瘟疫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并且发展了瘟疫学说,成为温热学派的代表医家。其实,王梦英不仅对温病贡献卓越,在饮食养生方面,他也是独树一帜,其《随息居饮食谱》一书,所载食材齐全,分类细致,并详述食材的性味归经主治,是一部价值极高的营养学专著。

当然,除上述医家外,还有很多,如王好古、叶天士、唐宗海等等,都是因疾而从医,并且有所作为。而他们立志学医,救死扶伤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猜你喜欢

  • 心脏供血不足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讲一讲心脏供血不足有哪些表现,心脏供血不足呢,是中老年患者常见的一种状态,它主要的表现呢是胸闷,胸疼,呈阵发性,通常会在劳累啊,情绪激动啊,寒冷啊之后诱发,那么中医呢,通常把这类疾病呢,归结为胸痹,心痛,或者是心悸,怔忡等

  • 不吃晚饭到底对身体好不好

    第一,就是不吃晚饭会导致什么呢?胃酸分泌增多,损伤胃粘膜,损伤胃粘膜之后啊,这个胃口啊就更不好了,就更不爱吃饭了,这样就瘦得更快,因为人体有这个生理周期,这个胃液也有它分泌的规律,你即便不吃饭,到了晚饭这个时间胃酸也会分泌,胃酸的酸度是很高

  • 喉咙干痛 咽口水都痛怎么办

    这个喉咙干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情况。咽痛喉咙干痛不仅仅是在冬春季易发生,那么在夏秋季也同样,因为夏季火热之邪旺盛,火热上炎,首先就会侵袭咽喉,鼻腔等等这样的部位,那所以今天我讲四个小妙招来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问题。这个喉咙

  • 心慌胸闷气短是什么原因

    很多人有心慌、胸闷、气短的情况,严重的还伴有疼痛,去医院检查做心电图都是正常,于是西医诊断为说你这是心脏神经官能症。只要有心慌,胸闷,气短伴疼痛的症状,无论西医诊断如何,中医都统称为胸痹,那中医治疗胸痹的思路是怎么样的?举个例子,我们北方冬

  • 高血压运动注意事项

    这些是高血压患者经常问的一个问题,高血压的血压都忽高忽低,控制不稳定的时候我不建议进行锻炼,或者是血压高于160/100mmhg汞柱的时候,建议你尽可能的保持静息状态,避免运动,等血压控制在平稳以后,低于150/90mmhg汞柱的时候可以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