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心率失常

心率失常

由于心脏兴奋波的发放紊乱或传导受阻,使心跳失去正常节律性,称为心律失常。常见心律失常有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停搏、早搏、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及房室传导阻滞等。其临床表现:窦性心动过速(窦速)除心悸、不安外,无其它症状,体征则从心率增快在每分钟心率100次/分-140次/分之间;窦性心动过缓(窦缓),心室率每分钟多为45-60次,也可低于40次,当心室率过慢时,常有疲乏、头晕、心悸、气促、胸闷、胸痛、心力衰竭和低血压等:窦性心律不齐,可有头晕、心悸等;窦性停搏时间较长可有昏厥;早搏病人常有心脏“突、突”地跳出胸腔的心慌感或心脏停跳的感觉,脉搏则有间断的缺如,脉搏次数少于心跳;阵发性心动过速是阵发性发作,突然发作,突然消失,可反复发作,发作时心跳每分钟可达150-220次,可有心悸,心前区不适,眩晕,发作时间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甚至数天;心房颤动可有心跳不规则、脉搏快慢强弱不一,次数少于心跳;房室传导阻滞可有心跳脱汇、心率变慢或心跳暂停,甚至每分钟心跳仅有20-40次,出现昏厥、抽搐。

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很多,可能是神经功能性的,主要是植物神经系统对心律的影响,如交感神经的兴奋,迷走神经张力减低或过高,但更多的病因是由于各种心脏病、心肌炎。大量失血、休克、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以及内分泌疾病等引起的心肌损害,使心肌缺血以及供给传导系统营养的血管发生病变而产生的。

本病的诊断依据,除一些典型症状、体征外,心电图的诊断很重要。必要时可用24小时乃至48小时的心电监护仪加以诊断。

本病的治疗是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和病因及其所引起的血液循环障碍与症状的轻重及其潜在的危害性而各有不同。轻者无需特殊治疗,严重者则需紧急处理。对抗异位心律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异位心律的药物治疗、电除颤、电转复与电起搏等电疗法,以及刺激迷走神经的各种操作法。同时应尽量采取适当措施以控制原发疾病和发病因素。

中医学中没有心律失常的病名。但与心律失常临床表现类似的症状在中医古代文献中描述甚多且早,如“心悸”、“怔忡”、“昏厥”、“虚劳”等病证中都有记载。心律失常中所出现的脉象,多为中医学中的结脉、代脉、促脉、疾脉、迟脉、数脉。心主血脉,藏神,其华在面。心气弱虚,心血失养,神不守舍而见心悸怔忡不安,心阳虚弱不能帅血上荣与四布则时见头晕,甚至昏厥,抽搐。心律失常的直接病位在心,和肝、脾、肾三脏关系亦甚为密切。情志所伤、痰湿、寒邪、气滞血瘀、气血虚衰等致病因素淫心阻脉,均可令心伤脉结。

[临床疗效]采用纯中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早搏711例,早搏消失者680例,好转10例,总有效率为97%;治疗心率不齐355例,显效310例,好转14例,总有效率91.2%;治疗房颤350例,均转为窦性,其中有5例因劳累后复发,一般服药在15—30天见效;治疗心动过缓256例,195例痊愈,好转53例,无效8两例;治疗心动过速265例,痊愈255例,好转7例,无效3例;治疗右束支完全性传导阻滞120例,痊愈110例,显效6例,好转4例。

猜你喜欢

  • 藏红花的功效与作用

    藏红花至明代传入中国,记载在李时珍《本草纲目》被列为药用,是一味名贵的中药材。那藏红花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对于月经量少、月经延后、经期腰酸腹痛、血块多、面色暗淡、脸上斑点比较多的女性尤为合适。那它到底怎么用呢?取四到六根泡水当茶叶,可以反复冲

  • 冬病夏治主要针对哪类疾病

    有些疾病适合在夏天治疗,因为夏天阳气比较旺盛,人体也与四时相应,人体的阳气也被激发出来,在这个时节适合有一些冬天易发的疾病,在这个时候治疗。第一个就是咳喘类疾病,很多病人一到入冬或者入秋的时候,就出现肺气的一些症状,比如说咳嗽,喘促,甚至哮

  • 血糖高中医怎么调理

    糖尿病在我们中医把它叫做消渴,本质上来讲这是以阴虚为主的一系列并发症,那么有肺阴虚,胃阴虚,肾阴虚等等,那么总的来说是以气阴两虚为主的这么一系列的症状表现。那有些病人服用了很多降糖药,或者已经开始扎胰岛素了,但是这个血糖始终呢降得不是很理想

  • 知柏地黄丸适合什么样的人吃

    知百地黄丸呢,出自于清代的《医宗金鉴》是在六味地黄汤的基础之上加了知母和黄柏,经常呢用于治疗肾病,糖尿病,更年期综合症,男性的遗精,早泄,不育症等,这些疾病会表现为潮热,颧红,口干,烦躁以及失眠盗汗等阴虚火旺的人群。

  • 黄芪提高免疫力吗

    黄芪能够增强免疫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有很多这样的研究,所以很多人用它来泡水代茶,去预防治疗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反复的感冒,哮喘以及慢性胃炎等等。但是大家在使用的时候呢,把握好它的适应症很关键,凡是由于脾肺气虚而出现气短,乏力,自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