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引种药材四忌

引种药材四忌

王海君

“一年之季在于春”,对于农民朋友来说阳春三月正是播种的大好时机。中药材作为农业中特殊的经济作物,它的价值和地位远比其他农作物高,所以许多地区的农民比较喜爱种植中药材,特别是去年市场的复苏许多家种药材出现大幅度上涨也体现了药材种植已处于低谷,恢复药材生产已是绝好时机。近期许多药农朋友到亳州来考察了解如何种植中药材,可见种植中药材已成为老产区、次产区及新产区药农朋友今年增收的重要项目。要想种药致富,就必须全面了解,掌握药材的各种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预测未来的行情,样才能正确地选优汰劣,回避高峰,做到种则必成,成则必赢。为帮助农民朋友发展好药材种植,现将在药材生产中应注意的问题介绍如下:

忌概念范围不清 中药材属特殊经济作物,它的价值就是“多了是草,少了是宝”。前几年一些宣传误导,不少地方认为它和农作物没有什么区别,又加上一些种苗公司不负责任地大力宣传南北皆宜、好种易管等,使得一些地区盲目扩种,最终导致失败。种植中药材要认识它的特性及适应性。市场上需求最旺的药材为野生资源越来越少以及家种药材种植减少、用量增大的药材品种和一些药食两用的品种。所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环境的改变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发展药材基地要选择与市场接轨的品种,已经实施的GAP药材种植规范提醒广大药农种药材要走规模化、规范化的道路来占领市场,否则种出来的药材不能让市场认可就谈不上价值了。

忌片面追求经济价值高的品种 对于药农朋友来讲产值是他们最终的目的,那么药农朋友如何选择药材品种种植呢?可以自制一份可行性投资分析表,把资金、技术、利润、环境需要、人能力、知识水平等作为基本参数,如想当年收益,种植一亩太子参、何首乌、红花、板蓝根、菊花等需要把种苗款、投工、肥料、生长时间、亩产量、市场行情、效益分析等搞清楚。投资高收益的旱半夏、白术等品种,投资千元一年就可收入8000~10000元。也可以短养长,连年收益,比如种植牡丹、芍药需要3~4年收益,但可间作套种,套蔬菜几个月可收一次,还可套种棉花、花生、大豆等,可给牡丹提供生长所需的水、肥及改变土壤疏松度。另外也可借鉴一些老产区药农朋友的成功经验,找出种植药材的窍门,如种植白术用种子直播需要生长2年才能收获,而采用育苗移栽生长一年即可收获。

忌忽视自然条件及栽培管理技术对中药材的影响 近几年不少地区的药农和企业都建立过基地,并反应同一药材品种往往由于地点来源不同、技术不同品质差异很大,这说明中药材的质量不仅受品种本身遗传基因控制,同时环境条件和栽培管理对它也有很大的影响,如板蓝根普通品种和脱毒品种在土壤中有机质吸收和产出量等方面都是有区别的,施肥量甚至施肥方式的改变也能影响药材的生长。另外,播种期和采收期的稳定性也有固定的要求,板蓝根在南方地区播种过早提前开花,在北方播种过晚影响产量等。因此引种时一定要考虑上述外部条件对药材质量的影响,根据当地条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成方连片规模种植,提高并稳定药材质量。

忌与商家签订不公平的购销合同 建立优质药材基地时,我们要在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以优质产品为核心提高并稳定质量的基础之上,与厂商定好公平的购销合同,根据条件发展农业订单,采用“企业+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为确保购销成功还要注意公司从育种、种植、管理、到回收、加工销售,每个环节的可操作性,这样才能做到质优价优,提高效益。

资料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猜你喜欢

  • 海盐热敷疗膝盖

    膝盖是一个特别怕凉的一个结构,特别是中老年朋友膝盖不好,就会觉得这一着点儿凉马上就不行了。怎么办呢?教你一个妙招,就是热敷,热敷的时候可以简单就用海盐,这种盐袋子里面装的这种粗盐粒子,然后加热一下之后敷腿上就可以了。但是要注意一定不要烫伤,

  • 颈椎病怎么才能治好

    小针刀治疗颈椎病的效果是非常好的,治疗绝大部分类型的颈椎病。那么也可以配合中药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效果会更好,同时注意姿势。比如说我们常见神经根型颈椎病,还有一类很常见这个交感神经刺激。这一类的颈椎病,它这个症状从头到脚都会有,这一类效果是

  • 拉肚子减肥有用吗

    拉肚子是可以减肥的,但是它属于一种不健康的减肥方法,它减掉的不是脂肪,而是身体里的水分,对身体的危害较大。长期腹泻是吃进去的食物营养和水分没有得到充分的吸收就排出体外,容易导致脱水、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等疾病。导致腹泻的原因很多,如果腹泻

  • 四种食物越吃湿气越重

    一、含糖多的食物。中医讲,甘入脾虽能补脾益气,但同时也会助湿,甘甜的食物,含糖量高,含淀粉类多的食物,对于有湿气的人来说,不适合多吃。二、生冷的食物。中医讲,寒凉伤脾,伤脾后,脾的运化功能减弱,也容易促进湿气生成。三、油腻的食物。煎炸烧烤食

  • 熬中药前先泡药材

    需要煎熬的中药都建议尽可能在熬之前先泡10到20分钟,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中药材因骤然受热,使其表面所含的蛋白质凝固,细胞壁变硬,从而不利于水分渗入和有效成分析出,造成药效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