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温阳利水 祛痰化瘀治肺心病

温阳利水 祛痰化瘀治肺心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胸廓、肺和肺动脉血管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高,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室肥厚、扩张,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肺心病临床多见喘息气促、咳嗽、咯痰、心悸、水肿、胸闷腹胀、唇甲紫绀等症状,重者可出现昏迷、喘脱等危证。本病在我国发病率较高,患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多由慢性支气管疾病及肺部疾病发展而来;急性发作以冬、春季多见,呼吸道感染常为急性发作的诱因。本病属于中医“肺胀”的范畴,现已规范称“肺心病”。

辨治方药

中医认为,肺心病的发生,主要为肺病日久,痰气壅滞,导致心脉瘀阻,肺心同病。对本病的辨证论治,一般主张分为寒饮束肺、痰热壅肺、痰瘀阻肺、阳虚水泛、肺肾气阴两虚、痰蒙神窍等6型进行。

从临床实际观察,本病就诊时,多表现为如下两种情况:

1.心肺功能衰竭:主要表现为心悸,气促,胸闷,上腹胀满,水肿,紫绀,脉细数无力,或结代。多属阳虚不化水饮、痰瘀阻塞心肺证。治宜温阳利水、涤痰化瘀。

基本方药:制附片10克~15克,茯苓30克,白术、赤芍各12克,葶苈子15克~30克,桂枝、桃仁各10克,炙甘草6克,生姜5片。方中主以附子、桂枝、生姜,温阳化饮、强心通脉;辅以茯苓、白术健脾利水;佐以葶苈泻肺逐饮、涤痰定喘,桃仁、赤芍活血化瘀;甘草调和诸药为使。

临床辨证加减:气虚明显者,选加党参、红参;肾气亏损而吸气困难者,选加熟地、山茱萸、五味子、蛤蚧等;有阴虚见证者,去桂枝或减其量,加麦冬、太子参、五味子;痰多者,选加法半夏、陈皮、制南星、竹沥等;水肿显著者,选加麻黄、桑皮、大腹皮、汉防己、车前子等;瘀血证显著者,酌加水蛭,研末送服。

2.并发感染:临床表现,除了有不同程度的前述心肺功能衰竭证外,尚有畏寒,发热,头身疼痛,脉浮等表证及咳喘加剧,痰涎增多,咳逆倚息等症,属外邪引发伏痰内饮证。临床可分为寒、热两类证型。

外寒内饮证:咳喘倚息,痰涎量多而清稀,畏寒,头身疼痛,或有发热,舌质淡或淡紫色,苔白,脉弦或浮紧。治宜解表宣肺、温化痰饮,予小青龙汤加石膏:

麻黄6克~10克,桂枝、白芍、法夏各10克,干姜、五味子、炙甘草各6克,生石膏15克~30克。

小青龙汤是以治疗内有宿饮、外感风寒证而著称的经方,这里再加石膏,主要有两方面考虑:一是本病痰饮内伏日久,多生郁热,宜清透;二是生石膏性寒凉而降,味甘辛能透,配伍麻黄,既增其宣降肺气、止咳平喘之功,又可制约本方温热太过之弊,经临床验证,疗效也比较可靠。

痰热壅肺证:咳喘气粗,胸满烦闷,不能平卧,痰黄稠或白黏难咯出,身热,口渴,尿黄便干,舌暗红,苔黄,脉弦滑或数。治宜清热化痰、宣肺平喘,予自拟宣肺清痰饮加味:

麻黄、甘草各6克,杏仁、陈皮、法半夏、苏子各10克,桑白皮、茯苓、葶苈子各15克,蒲公英、虎杖各30克。

验案

胡某某,男,36岁。患者自6岁起即反复发作咳喘,一直未彻底治愈,近3年来咳喘加重,并伴有心悸、水肿,经西医综合医院诊断为“肺源性心脏病”。近因咳喘、心悸加重并双下肢水肿,转来我院。入院检查诊断为“肺心病并心衰”,经用青霉素、氨茶碱、速尿等药物治疗2天,未见缓解而请余会诊。刻诊:心悸,咳喘,胸闷气促,呼多吸少,张口抬肩,不能平卧,面唇青紫,双下肢浮肿,舌紫暗,苔灰带黑,脉沉细。诊为肾阳不足、水瘀内阻,予以真武汤加减:附子10克,茯苓、白术、生地各15克,赤白芍各12克,丹参20克,干姜、炙甘草各6克,嘱其浓煎频服,在1天半时间内服完2剂中药,配合低流量间歇给氧,停用其他西药。服2剂药后,气喘大减,已能平卧,小便增多,下肢水肿消去大半,停止给氧,继予上方加麦冬续服6剂后,诸证悉平而出院。

预防与调护

1.戒烟限酒,科学安排饮食起居,坚持适度运动。

2.气候骤变时及寒冷季节,注意保暖防寒,避免受凉感冒。

3.改善环境卫生,加强劳动保护,避免粉尘和刺激性性气体对呼吸道的危害。

4.积极有效的防治呼吸道疾病,及时控制感染。

5.加强心理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鼓励患者用力咳嗽,帮助其翻身、拍背,促使排痰。

猜你喜欢

  • 贮存好 防霉变——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7)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膏方要长期服用,膏方的包装储存直接影响膏方的疗效。如果膏方贮存不当,服膏时就会存在安全隐患问题。为了使膏方在服用期间保质而充分发挥药力以达到调补的目的,膏方的存放方法至关重要。在膏方制作后,首先让其充分冷却,才可加

  • “邪不可干”亦须避之有时

    刘刚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1年10月21日《中国中医药报》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一文,笔者认为,从养生学角度,强调扶正气的重要性是可以的,但是从《内经》原意来看,“正气存内”仅是“邪不可干”的基础之一。我们应当以《内经》天人合一的思想为

  • 面瘫十二针治面瘫

    孙亚威 江苏省新沂市中医院满某,女,22岁,送货员。9月12日初诊。主诉:左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不适,说话时自觉下唇变厚5天。患者曾于7岁时得过面瘫治愈。5天前送货下乡,夜归着凉,晨起刷牙漱口发觉口角漏水,遂来我科要求针灸治疗。查:左额纹消失

  • 新生儿硬化病中医诊疗技术

    新生儿硬化病系新生儿指以皮肤皮下脂肪组织硬化、水肿为特点,同时伴有体温不升,反应低下,拒乳,以及全身各系统功能低下或受到损害的临床综合征,是新生儿期特有的一种严重疾病。病因主要与寒冷、感染、窒息,早产等多种病理因素有关。本病多发生于寒冷的冬

  • 鹿茸益胃散治疗消化性溃疡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方药组成:炙黄芪20克,茯苓20克,木香15克,槟榔15克,干姜9克,焦白术20克,当归25克,砂仁18克,石斛20克,黄连9克,炙甘草9克,党参20克,炒杜仲15克,苏梗15克,青蒿15克,鹿茸9克,山药2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