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华佗故里金秋游

华佗故里金秋游

在丹桂飘香的金秋时节,记者来到了神医华论的故乡安徽省亳州市,寻访这位名垂千古的医药圣贤的踪迹。华论,字元化,一名敷,东汉时期杰出的医药学家。他一生不慕虚名,潜心精研歧黄术,走街串巷,寻求方药,为百姓诊病疗疾,济世活人。在1600多年前他就用自己发明的酒服“麻沸散”施行剖腹手术,被尊为外科鼻祖。他还创编了在民间广泛流传的“五禽戏”,丰富了群众养生保健活动,开创了我国体育医疗之先河。由于华使的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后人颂扬他为神医。

在亳州闹市区的一条小巷内,有一座为纪念华佗而修建的庙宇——华祖庵。华祖庵始建于唐宋年间,乾隆辛已重修,嘉庆二年复修,同治年又重修。1981年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又将正殿、山门、耳房等按原貌进行了一次修复。

华祖庵由庙词、故居、古药园三个院落组成,占地面积8600平方米。该庙宇的大门是由青砖砌成的一座门房,虽不豪华,确在简朴的装饰之中透发着一股股灵气,与一般的民宅无异,由此也映托出了华陆这位伟大医药学家平易近人、时刻关心百姓疾苦的高尚品格。大门外有两座石狮雄踞两侧,院内古木虬枝盘空,殿宇辉煌,肃穆庄严,这里陈列着大量的医史文献和文物展品。华祖庵现在也是华防纪念馆的所在地,由郭沫若题写馆名的石刻,虽已现斑驳,但其书迹仍显神采飞扬之气息。

进入大院后,正面大厅堂内的神医塑像,热诚慈祥,倔强飘逸,神采奕奕。西院殿内,数组华论的彩塑蜡像,再现了华论这位医药学大师风采。东院修竹参天,华论自治事翘首昂然于院中,事悬楹联曰:“自是闲云野鹤,怡然流水瑶琴”,这是对华论一生的真实写照。

穿过庙词就是他的故居元化草堂,立于高台之上,雅典文秀。东厢名“益寿轩”,是华论当年诊脉疗疾的地方,室内悬挂着由当地书法名家书写的“华论乡土别传”。西厢“存珍斋”为其当年的药房,据说华论当年在这里种植了很多中药草,用屋后洗芝堂的清水来灌溉,后因在此屋内配制中药,故得此名。现屋内墙上挂着中国历代名医画像和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题词和绘画。

整个院落回廊相接,松苍柏者,竹翠梅寒,绿阴沉沉与庙调相映生辉。绕过圆廊,进入白药园,被垂柳吊槐覆盖下的药地,绿水晶莹,至善水输与曲桥玉立其间,碧影波光晃然进入水晶宫,一片竹篱柴扉间,满植芍药、牡丹、白菊、曼陀罗、玫瑰、棕榈等名贵中药草及花卉,可谓药圃流香,四季繁花争艳。神医阁、课徒馆、五禽戏坛、云路桥和诗壁诸景,掩映在碧水绿树间,古香古色,令人神荡,悠思千古。

华论虽然已升他千余年,但人们至今没有忘记他。尽管华祖庵处于宁静的小巷内,但每天都有不少游客前来瞻仰胜迹、缅怀先哲。不久前,台湾省中药商业同业公会联合会大陆中药考察团还来拜访,并立下“两岸携手,共创未来”的石碑一座。华祖庵已成为研究华使医药文化的中心、亳州的一处耀眼的景点。

猜你喜欢

  • 健脾又祛湿,这样才事半功倍

    夏天湿气重,气候是一个大因素,为什么很多人一直去湿,湿气还源源不断呢?甚至在干燥的秋季也是湿气满满。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脾胃比较弱,运化能力不足,很多食物进入身体没有变成气血精液,而是变成痰湿。所以对于脾虚的人而言,在祛湿的同时还要健脾

  • 预防湿气加重,这三种食物一定要少吃

    预防湿气加重,这三种食物一定要少吃。一、甘味的食物。干入脾,虽然能补脾益气,但同时也会助湿。因此,甘甜的食物、含糖量高、含淀粉类多的食物要少吃,比如桔子、葡萄、菠萝等,还有山药、红薯等健康食材也要注意吃法和适量使用。二、生冷的食物。天气逐渐

  • 根据体质饮食调理

    日常饮食要根据体质掌握好大方向,比如寒性体质要多吃温性和平性的食物,那么是不是虚寒体质都不能吃凉性的食材呢?不能这么绝对,可以适量吃一点应季的食材来调和气候对于身体的影响。比如夏天吃点空心菜,冬瓜,丝瓜清热解毒,可以加入生姜,蒜甚至胡椒粉来

  • 健脾除湿两味药

    有些朋友寒湿重,头面容易出油,小肚子大,平时还容易乏力,人昏昏沉沉的,精神不好,通常是因为脾胃的运化功能不好,吃进去的食物,水液不能转化成人体需要的精华和能量,而是变成了废物堆积到身体,不能很好的排出去,形成了痰湿淤阻的情况。我们可以用健脾

  • 颈肩酸痛该怎么治疗?

    由于我们长期低头或者伏案工作,造成的这个颈部肌肉劳损就会引起颈肩酸痛的症状,在排除了其他疾病之后,确诊是颈部肌肉劳损而造成的颈肩酸痛,治疗起来也非常的简单,这个大家在自己家里就可以完成。首先准备个热水袋,热水袋也充满热水之后啊,裹上毛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