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幼儿患暑热症秋季可不治自愈

幼儿患暑热症秋季可不治自愈

小儿暑热症,是炎夏酷暑时节婴幼儿常见的发热性疾病,多见于半岁至3岁的小儿。暑热症的发病原因主要是此年龄阶段的小儿身体发育不完善,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发汗机能不健全,体温调节功能较差,不能很好地保持正常的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以致排汗不畅,散热慢,难以适应夏秋酷暑环境所致。

小儿得了暑热症,表现为发热,烦躁,易哭,唇干舌燥,口渴欲饮,饮水量多,小便次数多、量也多,无汗或少汗,皮肤干燥灼热,食欲不振,精神委蘼,疲乏嗜睡,形体消瘦。而做血常规、大小便及其他功能检验时,又无病理性改变。因而医生常把暑热症的症状概括为“三多一少”:即多发烧、多口渴、多尿、少汗。发烧呈迁延性,热程可持续1至3月左右,只有到了秋凉之后,上述症状便可不药而愈。

尚未发现暑热症有传染性和免疫性。小儿患此病后,下一年仍可复发。有的患儿可持续2~3年,但症状多比上年度轻,病程亦较短。虽然暑热症可不治而愈,亦不会留下后遗症,但因暑热症发热不退,会使机体新陈代谢加快,消耗增加,抵抗力降低,若不注意加强护理,容易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也会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因此,家有暑热症患儿一定要加强护理。

首先,居室要通风、凉爽,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患有暑热症的小儿,由于次年夏季常可复发,因此在夏季来临之前,要鼓励小儿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以提高对环境变化及外界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在衣着上不要给小儿穿得过多过紧,要穿柔软、宽大的衣服,勤洗澡,勤换衣服和尿布,保持皮肤清洁卫生。患儿少汗或无汗时,可洗温水浴,每天1~2次,促使皮肤血管扩张以帮助散热。对发热较高的患儿,可用酒精擦身,促使体温散发。

其次,要注意孩子的饮食营养,饮食宜清淡,少吃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多给孩子吃高蛋白、高维生素而又易于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食物,如乳类、蛋类、肉类、新鲜蔬菜、水果等。

中药治疗暑热症疗效较好。通常可服用六一散、金银花露,或金银花、杭菊花煎汤代茶饮,能消暑热,解烦渴。也可自制防暑清凉饮料,如“三鲜饮”:鲜荷叶、鲜竹叶、鲜薄荷各30克,加水煎煮约10分钟,再放入适量蜂蜜搅匀,冷却后代茶饮,有生津止渴、清热解毒的良效。也可用金银花、栀子、山楂各15克,甘草5克,水煎,凉后当茶饮,可清热、去火、消暑、爽身。

需提醒的是,小儿患暑热症后,若体温持续超过39.5℃,并伴有惊叫、嗜睡,甚至惊厥等神经系统症状时,则应及时到医院诊治,以确保小儿健康成长。华平

猜你喜欢

  • 气血亏虚,先补气还是先补血?

    这是一个46岁的女性患者,她来的时候啊,主要症状就是这个,偏瘦,身体还特别困窘,每天觉得昏昏沉沉的,然后自己感觉呢,身体就是特别发凉,然后乏力,还容易紧张啊,入睡难,多梦,头昏昏蒙蒙的啊。眼睛他自己感觉是有点肿,但是不是明显浮肿那一类。然后

  • 脾胃不好,中医常用这三种方剂,看看适不适合你!

    那么首先第一个呢,就是四君子汤,我们叫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中医补气虚的啊,在方剂学当中,补气虚的第一方就是生猪、茯苓、甘草四味药,那么这个可以补人体气虚,这里边呢,我要跟大家说一个是中医这个补气呀和祛湿的关系,一般来说,气虚容易生成湿气,湿

  • 肝郁脾虚反反复复,用药没效果,看看老中医怎么调理!

    这个患者呢,是一个50多岁的一个女性,她来的时候跟我说,就是这个体质状况,就是怕冷,乏力,有时候打嗝嗳气,有时候呢还有胸闷,总爱跟这个女儿生气,这母女俩也总吵架,晚上呢失眠,她这个。情况啊,他之前呢,到那个诊所去看过中医,也吃过一段时间中药

  • 手脚冰凉,肚子总咕噜噜响怎么回事?

    今天我继续跟大家分享临床案例,这是一个女性患者, 59岁,她的主要症状呢就是口粘腻,口渴口干,颈肩腰痛,还有那个大便粘呢,肠子咕咕响,怕冷,移动的呢就汗出,入睡困难,多梦啊,有时候经常做噩梦,眼前还有飞蚊症,容易眼睛流泪,还有手指麻,手指和

  • 春季肝火旺盛,这五大症状,可千万别不当回事!

    大家好,春天呢,中医认为属木,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一些树木啊,草木啊都开始生长发芽了,那么这个时候呢,人体呢,也会出现这个木气偏旺的情况,人体的木呢,中医认为对应着我们的肝,肝属木,这个时候肝木偏旺,郁而化火的情况比较多见了,那么最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