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春季饮食养生方法

春季饮食养生方法

中医养生学认为:人体必须顺从春夏秋冬四季阴阳消长的规律,适应一年寒热温凉的气候变化,才能保持健康、长寿,而作为其中一重要组成部分的饮食养生,则要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和人体的生理特点,决定不同的饮食原则和要求。

春季是万物复苏、万象新的季节,也是人体生理功能新陈代谢最活跃的时期,营养需要量相应增加,如果维生素、膳食纤维等摄入不足,致使不少人出现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秘结等内热上火症状,再加上个时期身体的抗病能力比较低,很多疾病好发于这个季节,所以,春季的饮食就显得十分重要。那么,该怎样调整饮食,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呢?笔者认为,春季饮食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饮食要养阳

阳,是指人体阳气,中医认为“阳气者,卫外而为”,即指阳气对人体起着保卫作用,可使人体坚固,免受自然界六淫之气的侵袭。春天在饮食方面,要遵照《黄帝内经》里提出的“春夏补阳”的原则,宜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以使人体阳气充实,增强人体抵抗力。另一方面,由于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根,故在饮食上养阳,还应包括温养肾阳之意,所以在饮食上应多吃点滋补肾阳的食物,葱、蒜、韭等都是养阳的佳品。

饮食宜清淡

由冬季的膏粱厚味转为清温平淡,在动物食品上,应少吃肥肉等高脂肪食物,因为油腻的食物吃后容易产生饱腹感,人体也会产生疲劳现象。饮食宜温热,忌生冷。胃寒的人可经常吃点姜,以驱寒暖胃。

多食甜少食酸

唐代名医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当春天来临之时,人们要少吃点酸味的食品,多吃些甜味的,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补益人体脾胃之气。春为肝气当令,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肝属木,脾属土,土木相克,即肝旺可伤及脾,影响脾的消化功能。中医又认为,五味入五脏,如酸入肝、甘入脾、咸入肾等,因此若多吃酸味食物,会增强肝的功能,使本来就偏亢的肝气更旺,这样就会伤害脾胃之气,有鉴于此,在春季要少吃些酸味的食物,以防肝气过于旺盛,而甜味的食物入脾,能补益脾气,故可多吃一点,如大枣、山药、锅巴等。

多食蔬菜

经过冬季之后,有的人会出现多种维生素、无机盐摄入不足的情况,如春季常见患口角炎、舌炎、夜盲症和某些皮肤病等,这些大都是因为新鲜蔬菜吃得少而造成的营养缺乏所致,因此,应想方设法,适当增加饮食中的蔬菜比重。此外,从科学饮食的观点来看,春季还应强调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营养素摄入量的相对比例,以增强抵抗力,防止暴饮暴食,避免引起肝功能障碍和胆汁分泌异常。(王宇)

猜你喜欢

  • 生姜的价值

    姜,也被称为生姜,姜,有独特的辛辣香味,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品,它可以使各种菜肴美味可口,味道香。吃几片姜或放一点姜,可以改善食欲,增加食欲,所以俗话说:米饭不香,吃姜。姜的辛辣成分主要有姜酮、姜醇和姜酚。它们具有一定的挥发性,能增强和加速血液

  • 黄芩、黄连、黄柏三药

    三黄,即黄芩、黄连、黄柏,是中医临床常用的清热解毒燥湿药。三者均有苦寒之味,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三者常相互配合,以提高清热解毒的力度,因此被称为三黄,因为它们都姓黄,但经过仔细研究,还是有一些区别的。黄芩是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中医

  • 食用枸杞需注意事项

    枸杞应干燥、通风,避免高温,防蛀。不要吃太多的滋补品,枸杞也不例外。一般来说,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右的古枸杞比较合适;如果想到治疗效果,最好每天吃30克左右。过黄过度熏制可使枸杞明亮,外观鲜红,但对人体有害,购买时应注意不要简单地注意

  • 食用山药应注意

    山药多用于解渴(糖尿病)和虚劳咳嗽。炒后食用可治疗脾胃不足和肾气不足。但有湿热实邪者(如大便粘滞不爽、小便短赤不利、舌苔黄腻等)不宜多服;山药有收涩作用,大便干结者不宜食用;山药淀粉酶不耐高热,不宜长时间煎炸;不要一起吃山药和甘遂,也不要和

  • 高血压-按摩3个穴位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临床上多采用西药治疗。虽然降压效果快,但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对于高血压患者,试着按摩穴位来帮助降压。以下是三个降压效果好的穴位。百会穴百会穴具有平肝潜阳、镇肝熄风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按摩百会穴可以调节微血管的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