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中药过敏反应不容忽视

中药过敏反应不容忽视

许多人认为中药是天然药,多用无妨,其实不然。中药与西药一样可以引起过敏反应,有的过敏反应还相当严重,甚至因过敏性休克而致人死亡。据有关文献报道,可引起过敏反应的有单味中药,也有成药制剂,有关专家经调查发现,可致过敏反应的中药近百种,遍及注射、口服、外用等各种用药途径,其中注射用药较易引起过敏反应,而且这近百种中药致过敏反应与用药者的性别、年龄无关,但与用药者的个体差异(如用药者的遗传基因、体内代谢酶及免疫系统等差异)有关。

可引起过敏反应的单味中药有:血腥草、穿心莲、板蓝根、番泻叶、丹参、红花、大黄、山豆根、白僵蚕、三七、乳香、人参、冰片、紫草、雄黄、石膏、葛根、水蛭、地龙干、蜂乳、辛荑、苍耳子、大青叶、川贝、鸦胆子、胖大海、乌贼骨、熟地、柴胡、蟾蜍等。

可引起过敏反应的中成药注射液(或粉针剂)有:双黄莲、穿琥宁、清开灵、鱼腥草、普乐林(主要用于治疗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病症)、脉络宁、刺五加、茵栀黄、川芎嗪、肝炎灵、灯盏花、(复方)丹参、(复方)柴胡、复方当旧、复方地龙、蝮蛇抗栓酶、参麦、黄芪、华蟾素、血栓通等;口服药有:牛黄解毒片、银翘解毒片、快胃片、云南白药、大活络丸、小活络丸、牛黄上清丸、六神丸、桂龙咳喘宁胶囊、心脑舒通胶囊、清汗灵胶囊、水蛭胶囊、壮骨伸筋胶囊、地奥心血康胶囊、三九胃泰冲剂、极蓝根冲剂、心清宁片、络欣通片、复方丹参片、正清风痛宁片、银黄含片、大黄苏打片、复方桔梗片、复方甘草片、复方颠茄片、五味子糖浆、急支糖浆等;外用药如红花油、红升丹、二宝丹、洁尔阴洗液、京万红擦剂、筋骨宁贴剂、阳和膏、云南白药气雾剂等。

中药引起的过敏反应可见皮肤反应(如过敏性皮炎)、过敏性休克、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紫癜、药物热等类型,其中以皮肤反应最为常见,可表现为皮肤潮红、局部瘙痒、大片红包丘疹、灼热、固定性药疹、荨麻疹等,有时伴有发烧、恶把、、胸闷、烦燥不安、心律失常等。过敏反应中最严重的是过敏性休克,若救治不及时容易引起死亡。为此,人们很有必要认真关注中药引起的过敏反应,为防患于未然,应遵医嘱对症用药,并注意能口服的不注射,用药期间密切观察药物反应,尤其是过敏体质或体质虚弱者更须谨慎用药,一旦有过敏症状立即停药,症状轻者可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扑尔敏、苯海拉明、异丙嗪(非那根),或维生素C、钙制剂等治疗,症状重者如过敏性休克患者,应立即送医院给予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呼吸兴奋剂、升压、吸氧等综合救治。

猜你喜欢

  • 清寒之燥案——王和伯治疗秋燥胜气病医案(1)

    编者按:王和伯(1891-1970年),海盐石泉人。17岁从师于晚清名医金子久先生,是金氏二百多弟子中的佼佼者,1912年在石泉悬壶开业,1918年即名噪乡里,声誉鹊起。1934年,迁硖石行医。1963年3月被浙江省卫生厅评定为海宁最早的“

  • 久病重病当辨奇经

    秦淑芳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奇经八脉学说自古迄今,一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内经》以来,历代医家论著虽代有疏发,但多散在而不详,一些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往往把奇经理论归属为十二经或脏腑理论的从属部分而存在,把它在理、法、方

  • 四磨汤治胃脘痛

    王金亮 山西平遥中医院四磨汤出自宋代严用和之《剂生方》,方精药专,由人参、槟榔、沉香、乌药四药组成,具有破滞降逆,补气扶正之功,主治正气不虚,肝气横逆,上犯肺胃所致之气逆喘息,胸膈不适,烦闷不食之证。观当今之世人,多精神压力大,或见情绪失调

  • 扶阳复阴治虚痞

    潘树和 河北省承德市中医院《伤寒论》曰:“满而不痛者,此为痞。”痞即闭塞不通,心下(胃脘部)有堵塞不适之感。《景岳全书·痞满》:“痞者,痞塞不开之谓;满者,胀满不行之谓,盖满则近胀,而痞则不必胀也。所以痞满一证,大有疑辨,则在虚实二字。”“

  • 贮存好 防霉变——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7)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膏方要长期服用,膏方的包装储存直接影响膏方的疗效。如果膏方贮存不当,服膏时就会存在安全隐患问题。为了使膏方在服用期间保质而充分发挥药力以达到调补的目的,膏方的存放方法至关重要。在膏方制作后,首先让其充分冷却,才可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