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好

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好

环状混合痔属祖国医学“痔”的范畴。中医认为:“痔者,皆因脏腑本虚,外伤风湿,内蕴热毒,以致气血下坠,结聚肛门,宿滞不散,而冲突为痔也”。环状混合痔痔核多而大,为痔病的重症、难症。传统的外剥内扎术易导致肛门狭窄和排便困难。《湖北中医杂志》2004年第26卷第3期报道了广东省潮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郑少孟、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尚锦秀等临床采用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他们共收治了30例患者,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最小者23岁,最大者70岁,平均47岁;病程最短者14年,最长者27年,平均7年。临床均有不同程度异物脱出,伴有大便带血者17例。手术方法:病人取截石位或侧卧位,常规消毒、铺无菌手术巾,充分暴露病变部位。痔核较大的母痔区,用小直钳牵引外痔部分,在痔核基底部外端外延0.5cm处作“V”字形切口,从外括约肌浅层向上剥离外痔部分,至近齿线处改内收(即呈“八”字形切口),继续向上剥离至内痔根部约齿线上1cm处,提起剥离的外痔皮瓣及痔组织,用中号弯止血钳于内痔基底行纵形钳夹,7号丝线于钳底作“8”字贯穿结扎,使结扎痔蒂的平面略高于痔,痔核及结扎丝线暂不剪除,留作标志及牵引用。注意尽可能多地剥离切口两侧皮肤及黏膜下的痔组织,彻底止血。然后用肠线作齿线上黏膜半荷包状缝合,在结扎痔核根处,将荷包口收紧、结扎,再切除痔核。同法处理其他较大痔核,且使各痔核结扎点不在同一平面上,各痔核间皮桥不少于0.5cm。检查肛门肛管口径,以麻醉状态下能容纳两指为度,若肛管较紧,可行内括约肌切断术,以松解肛门肛管。再根据皮桥情况设计搭桥整形。将皮桥在齿线下约0.5cm处以外的皮肤呈弧形切口剪除多余松弛的皮肤,清除其下的痔组织及痔隐组织,然后用肠线对缝2~3针,使皮肤平整地贴于其组织上,同法处理其他松弛的皮桥。术毕,在长强穴注射长效止痛剂(亚甲兰1ml,1%利多卡因4ml),检查无活动出血后,肛内置排气肛管及红油膏纱条,盖塔形无菌纱布,“丁”字带加压固定。术后处理:配用抗生素、止血药3~5天;保持大便通畅,大便后用中草药(苦参、蛇床子、地肤子、黄柏、芒硝、土茯苓、白芷、桃仁、冰片等)煎水熏洗坐浴;便秘者口服麻丸仁,6g/次,2次/日。术后早期观察皮桥有无水肿,可用黄连膏等外敷消肿。

疗效标准: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症疗效标准》。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创口愈合;好转:症状及体征改善,创口未愈;无效:症状及体征均无变化。本组病例全部一次性治愈,结扎线在术后5~10天脱落,创面愈合时间为9~17天,平均13天。术后5例便秘者,经服麻仁丸缓解。未见术后大出血、感染及大便失禁等并发症。随访1年,未见复发及肛管狭窄等后遗症。

临床疗效证实:本疗法在较彻底处理痔核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了肛管皮肤黏膜区组织,不影响肛门功能及外观,痛苦小,疗效好,病程短,并发症少,是治疗环状混合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但对年龄较大、痔核反复脱出、括约肌松弛者应谨慎从事,以防医源性大便失禁。术后中药外洗方中,苦参、蛇床子、地肤子祛风清热、燥湿消肿;黄柏、土茯苓清热解毒燥湿;白芷、桃仁行气活血散结;芒硝消肿散结;冰片清热止痛。外敷黄连膏可清热解毒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祛风燥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

猜你喜欢

  • 归脾丸功效和作用

    今天就来和大家说一说归脾丸的其他的作用。归脾丸是中药著名的一个方剂,它的主要成分是党参、白术、黄芪、甘草、当归、茯苓、远志、酸枣仁、龙眼肉、木香、大枣等等的组成,它的作用是益气补血,健脾养心,所以它主要治疗的是心脾两虚,和脾不血,主治心慌、

  • 脾虚湿寒有齿痕舌怎么调理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个古方,用来解决脾虚脾湿、脾寒、脾积以及肝郁克脾等等的问题。这个古方其实就是实皮散,它是由槟榔、茯苓、白术等等组成的,可以健脾利水,解决脾虚脾湿的问题。其中呢,槟榔破积,降气行滞,作用于胃和大肠经,并且有降气行水的作用。茯

  • 痰湿体质应该怎样调理身体

    那么痰湿体质的人身体有什么特征呢?第一:腹部松软,赘肉比较明显。第二:舌苔厚,容易口干口苦。第三:皮肤出油比较多,容易出汗。第四:倦怠多思,少言懒动。大家发现有上述这些典型的特征以后,或许暗示你也存在着水湿之气比较重的问题,建议要及时调理。

  • 通气散的功效与作用

    肝气郁结在临床上常见有四类症状。第一,平常的唉声叹气,情绪波动比较大。第二,胸闷,胸胁胀痛,女性同志呢是乳房胀痛。第三,入睡比较困难,并且容易醒,梦多,头胀头疼。第四,嗓子里面总感觉到有异物,四肢沉重,乏力等等。出现了以上四种症状该怎么办呢

  • 木香顺气丸的功效与作用

    这个木香顺气丸,它的主要作用就是行气化湿,还有健脾和胃这样一个作用。我们都知道脾胃属于三焦当中的中焦,起到一个让浊物下行让清气畅行的作用。但是当湿邪阻滞脾胃以后,中焦交通的功能就被破坏,从而导致浊气不能下行,而有时候反而往上走,就会产生一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