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脊椎骨质疏松症

脊椎骨质疏松症

一般认为,骨质疏松不能算作疾病,只有在骨质疏松的基础上,出现疼痛、骨折等一系列临床表现,方可称作骨质疏松症。本症是以骨量减少,骨强度降低为主要特征,是一种以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骨的韧带松弛和易于发生骨折的系统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妇女绝经后期更为常见,也是长期卧床患者的常见并发症。

临床上常常表现为原因不明的骨关节疼痛,尤以脊柱酸痛为主。体检中常发现于脊椎多节段有压痛,由于本病的骨数量减少,骨的机械强度衰减,故常可导致非创伤性骨折,或轻微外力即可发生某些部位骨折。

脊椎骨质疏松症的康复與預防,運動療法是重要措施。由於骨質疏鬆症的病因與發病機制目前尚未清楚,但某些內分泌系統的功能失調與骨數量變化確有肯定關係。

大量研究證明:太極拳運動可引起體內激素分泌改變,促進物質和能量代謝,以適應運動的需要。長期進行太極拳鍛煉,有助於腦─垂體─性腺軸功能的平衡,並促進骨鈣代謝,有助於骨質疏鬆症的防治。

上海學者研究證明:長期打太極拳的老人組,血液內分泌激素代謝活動水平,明顯高於不太活動的同年齡對照組。該運動同樣有利於絕經後婦女雌激素含量增加,糖對胰島素受體的敏感性增強,骨組織對甲狀旁腺激素的敏感性降低,從而使破骨細胞活動減弱。因雌激素能刺激成骨細胞增生和膠原合成,對骨質疏鬆的防治頗有功效。研究同時發現,在進行太極拳操練時,由於全身肌肉不斷進行反覆收縮運動,對骨組織形成良性擠壓,刺激了成骨細胞的活性,促進了骨的形成。又有研究發現:長期堅持太極拳鍛煉,不僅促進骨鈣增加,骨皮質增厚,同時也有利於骨內骨小樑順應力學需要合理排列。

脊椎骨質疏鬆症的養生康復,太極拳很有特色,動靜結合、高低起伏、又有平衡動作。運動強度可大可小,老少皆宜,既能訓練腰背、腿部的肌力,又練習了雙下肢諸關節本體感受能力,對防治老年性骨質疏鬆症引起的易於失衡跌倒,有顯著功效。

編者的話:據報道,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麥可歐文醫師在健康成人中試驗發現,經常打太極拳可以提高人體的免疫能力,對抗病毒的發作。

歐文醫師研究的對象係112名健康人,年齡在59至86歲之間。他把112名受試者一分為二,一半人每周打3次太極拳,另一半人則上課接受健康教育。授課的內容包括如何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以及講授如何消除心理壓力和緊張的種種辦法。然後兩組人員都接受水痘疫苗注射。在注射前後,受試者要定期驗血,以確定他們對此類病毒的免疫能力。經過6個月太極拳鍛煉以後,結果發現打拳組對抗病毒的免疫能力比上課組增高了將近一倍。在注射疫苗之前,打拳組的平均免疫能力與一些較為年輕的對照相差不大,但打拳再結合注射疫苗,他們的平均免疫能力就要比不打拳的人增高將近40%。

打太極拳為什麼會增進免疫能力,對外國科學家來說目前還是一個未解的謎。然而在太極拳的發源地中國,這種運動早已被中醫利用作為多種疾病的治療及康復方法,古今皆用。

香港近年也有學者對太極拳展開專題研究,並證實練習太極拳對骨質疏鬆症的防治有良效,本地社區也大力推廣,但比較局限在長者人群中推廣。隨著中外學者對太極拳與疾病關係的深入探討和研究,相信太極拳的功用會得到更進一步的開發和利用。

今天刊登的太極拳專題文章,作者袁紹良醫師年幼時曾跟隨全國十大名老中醫、楊式太極拳宗師吉良辰教授習醫、練武。楊式太極拳是太極拳的一個流派,它的拳架舒展簡潔,結構嚴謹,身法中正,動作和順,輕靈沉著兼而有之;練法上由鬆入柔,剛柔相濟,形成獨特的風格。

猜你喜欢

  • 清上镇下治耳鸣耳聋

    孙国印 孙君山 湖北省十堰市郑家沟社区卫生服务站李某某,男,36岁。2010年5月20日初诊。耳鸣,耳聋2周,伴头晕目糊,口苦咽干,五心烦热,易怒,舌苔黄腻,脉细数。此乃肝肾阴虚,肝胆火盛,热扰清窍所致,治疗宜清少阳郁热,滋阴镇下并用。处方

  • 经方时方合用治愈颈淋巴结结核

    李蒙 湖北中医药大学笔者跟随戴天木教授坐诊,深有感触,现摘录其用经方时方合用成功治愈颈淋巴结结核一例,以飨同道。王某,女,61岁,2010年5月4日初诊。自述右颈至锁骨上肿胀不适一月余。一月前发现右颈至锁骨上有一串珠样肿块,约5cm×3cm

  • 对中医治糖尿病并发症研究的思考

    梁晓春 北京协和医院中医学对糖尿病(消渴病)的认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消渴”病名及病因病机的理论首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消渴病的准确定义出自《古今录验方》;辨证论治形成于《金匮要略》;证候分类始于《诸病源候论》;三消分治始于唐宋

  • 乌梅丸治久痢

    王廷治 胥燕 四川省剑阁县中医院龚某,男,43岁,2008年2月25日初诊。自述其近半月来节日加餐,杯盘满桌,鸡鸭鱼肉,毫无口福,时常晨起腹痛腹泻,或溏或如水样,泻后稍舒,每日3~5次,病情时轻时重。服用柳氮磺吡啶或黄连素片、庆大霉素片等药

  • 感染性休克中医诊疗技术

    根据病因不同,休克分为感染性休克、低血容量休克、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等。各种病原微生物导致的感染达到一定程度造成微循环障碍时,可导致感染性休克。休克多属中医“脱证”范畴。病因病机(1)亡血失津:突然内外出血,如吐血、咯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