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中药配方颗粒剂

中药配方颗粒剂

如今,中医师开方又多了一种选择——中药配方颗粒剂。患者拿到的不是大包小包的中药材,而是一小袋一小袋的颗粒状中药,回家后只需用水冲服就行了。

那么,中药配方颗粒剂有什么特点,服用时有哪些应该注意的地方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这些问题。

什么是“中药配方颗粒剂”?

简单地说,就是把传统的中草药经现代化制药技术,提取、分离、浓缩、干燥,最后制成颗粒的形状。一般的中药材都可以制成配方颗粒。目前最常用的就有400多种,基本能适应临床处方的需求。

中药配方颗粒剂与传统中药饮片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不必煎煮,直接开水冲服即可,适应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具有用量少、易调剂、携带方便、作用迅速、成分完全等优点。它尤其适合经常住校、出差、或异地读书、工作的人服用。不过,颗粒剂也存在一些缺点,如有的颗粒溶解度较差,有的价格偏高等。

Tips: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颗粒剂有两种:一种是单味中药装一小袋,服用时根据处方具体要求,将不同小袋组合起来;另一种是先将中药颗粒按处方搭配好,然后包装成袋。

如何冲泡中药颗粒?

1.颗粒剂冲泡十分方便。如果是单味小包装,就将处方规定的小袋中药一一撕开(此为一日量,需分两次服),倒入一个较大容器里,加热水约300~500毫升,充分搅拌。如果是已经混合好的包装,就更方便了,取出一袋,加热水约200毫升左右冲泡即可。

2.冲泡水温一般在80℃~100℃。如果药放凉了,最好加热后再喝。加热可采用微波炉、烧煮等。

3.如果颗粒不能完全溶解,在杯底有沉淀,可在冲泡前先用热水将颗粒浸没,半个小时后再添加热水搅拌。实在不能溶解的,最好晃动杯子,将中药沉淀和水一起喝下去。无需反复放置火上煎熬。

怎样正确服用和贮存?

1.特别提醒的是,颗粒剂与传统中药饮片一样,一般每日服两次。早餐和晚餐后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服用较好。这段时间胃内食物逐渐排空,进入小肠进行充分的消化吸收。此时喝下中药汤液,就如同进入一个“过道”,减少了胃内逗留时间,避免了可能引起的胃部不适。有些患者,将应该一天内分两次服的量一次喝下去,这样也会让胃受不了。

2.不同人群服用方法也不相同。老年人夜晚解手次数较多,可将晚上的用药时间改在午餐之后。如果是学生或上班族,建议将颗粒剂随身携带,按时冲泡。不宜空腹或随早餐一起匆忙将药喝下,否则很可能会造成胃部疼痛或药物吸收不完全。给儿童服用颗粒剂,家长可以将药冲泡得浓一点,量少一点,待服完后再喝定量温水稀释。如果孩子觉得味道太苦难以下咽,也可在药液中放一些冰糖调味。

3.服药期间,不宜喝浓茶、咖啡等,以免影响药物发挥功效。

4.如果还剩下多余的颗粒剂,只需放在阴凉干燥处即可,不必放进冰箱。包装袋打开后应该立即服用,如果放置时间长,中药颗粒会受潮,沾在袋中不易倒出。

猜你喜欢

  • 泡脚对失眠有效果吗

    中医认为,人的足部有许多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的穴位,同时足底也是脏腑的重要反射区,再者脚为精气之根,所以用温热水泡脚,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散寒除湿,调理脏腑,平衡阴阳,对于脏腑功能失调所导致的失眠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痰湿和痰热的区别

    痰湿的人都是肥胖,而且湿气比较重,特别容易出现困倦、疲乏、浮肿的表现,这种体质人都考虑健脾祛湿。痰热是偏于出现热的表现,有的患者会出现咳嗽、咳黄痰、胸闷气喘、大便秘结、小便黄的症状,而且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这种体质人就要考虑清热化痰了。

  • 腿抽筋是缺钙吗?

    其实腿抽筋与缺钙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完全相对等啊,缺钙会导致腿抽筋,但是如果过渡劳累,比如我们平常不爬山,突然爬山了,然后夜晚回来以后就发酸,腿抽筋,肌肉抽筋,肌肉痉挛,这不是缺钙引起,而是肌肉疲劳引起的,所以这个腿抽筋不完全是缺钙引起的,

  • 吃完饭就想大便还拉稀是怎么回事

    吃完饭就要上厕所,大便不成型,跟脾胃虚弱以及肾阳不足有关。中医讲,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虚弱就不能收那水谷和运化精微,导致胃肠传导失常,或者因为肾阳不足,脾失温煦,导致运化失常,就会出现消化不良,吃完饭就要上厕所,同时还伴有大便不成形的现

  • 饭后走一走真的有好处吗

    中医认为,脾主四肢,主肌肉,运动四肢就是健运脾胃,所以饭后走一走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是刚吃饱饭,胃内食物量增加,胃处于充盈状态,此时走一走会增加胃的负担,对健康反而不利。所以最好吃饱饭后先休息20到30分钟,再出门散步。快转发给你身边还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