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端午民俗与保健

端午民俗与保健

阴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独有的传统节日。据《风土记》载:“仲夏端午,端,初也。”一天为纪念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举行的划龙船比赛,称为“端阳竞渡”,故始称“端阳节”。因为竞渡都在风和日丽的中午进行,后人便称为“端午节”。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包粽子的粽叶,是疗效甚佳的中草药,味性甘寒,有清热、止血、生津利尿、解毒消肿等功效。对于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不宜多吃粽子。

因为农历五月,历来被世人视为“毒月”,其时令已近盛夏,蚊蝇滋生,百虫活跃,各种常见病、多发病流行,给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我们的老祖宗们便总结出一套卫生防疫的好办法。端午节那天,家家户户站上悬艾蒿、菖蒲,或用雄黄、蒜头、菖蒲根浸洒于墙壁上,用苍术、白芷等多种燥烈中药,关门闭户,杂而焚之,以驱瘟除邪。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艾叶对多种细菌都有杀灭或掏作用,同时还能增强人体网关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从而达到驱毒防病的目的。

涂洒雄黄酒也是端午习俗之一。在端午节,将雄黄掺在酒里制成雄黄酒,甩洒在居室的墙脚和床下,具有较强的灭蚊和杀虫作用。按照气候规律,端午前后,我国南方很多地区都已步入梅雨季节,此时不仅气温较高,空气相对湿度也较高,风速则较小,天气条件有利于蚊蝇、害虫的活动和繁殖。而雄黄是一味解毒、杀虫的中药,内含有毒的砷盐成分,害虫闻之食之即会中毒,雄黄酒不可内服,否则对血液、神经、肝都有损伤。因为雄黄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而二硫化砷遇热后分分解为三氧化二砷,即砒霜。它是剧毒物,如进入人体,会破坏某些细胞酶,使组织细胞不能获得氧气而死亡,有损健康,大量饮用时可以致人死亡。

端午节这一天,苏州人有“采百草”的习俗,即采集药草存藏,以备疗疾,俗称“草头方”。

端午节,各地小孩子佩带香袋,堪称端午节中民俗卫生的绝妙一笔。香袋子把具有挥发性芳香的中药切成细茸,装在绣制的锦袋内,这绣袋既是精美的工艺品,又是祛病防疫的绝佳预防药物。香袋中所用的中药多由苍术、白芷、苍蒲、冰片、雄黄、樟脑等组成,对流行性感冒、白喉、水痘等传染病有积极的抑制预防功效。

猜你喜欢

  • 血糖高中医怎么调理

    糖尿病在我们中医把它叫做消渴,本质上来讲这是以阴虚为主的一系列并发症,那么有肺阴虚,胃阴虚,肾阴虚等等,那么总的来说是以气阴两虚为主的这么一系列的症状表现。那有些病人服用了很多降糖药,或者已经开始扎胰岛素了,但是这个血糖始终呢降得不是很理想

  • 知柏地黄丸适合什么样的人吃

    知百地黄丸呢,出自于清代的《医宗金鉴》是在六味地黄汤的基础之上加了知母和黄柏,经常呢用于治疗肾病,糖尿病,更年期综合症,男性的遗精,早泄,不育症等,这些疾病会表现为潮热,颧红,口干,烦躁以及失眠盗汗等阴虚火旺的人群。

  • 黄芪提高免疫力吗

    黄芪能够增强免疫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有很多这样的研究,所以很多人用它来泡水代茶,去预防治疗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反复的感冒,哮喘以及慢性胃炎等等。但是大家在使用的时候呢,把握好它的适应症很关键,凡是由于脾肺气虚而出现气短,乏力,自汗

  • 补中益气丸适合人群

    为什么说补中益气丸是办公室人群的常备药?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高压力,过度的用脑和经常熬夜,很多人就会出现胸闷气短,食欲下降,懒言啊,甚至于肛门下坠啊这些症状,这是中气耗伤的表现。而补中益气丸当中的白术、柴胡、人参、黄芪等这些药呢,可以益气

  • 吃辣喝酒就拉肚子怎么办

    很多人特别是男性啊,经常大便不成形,尤其是在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及喝酒之后,症状会更严重,很多人第一反应呢是用止泻的药物,但是效果往往不理想,有这种症状大多和肠道的慢性炎症,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等这些疾病有关系,所以说不能只是止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