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夏季寒湿更伤人

夏季寒湿更伤人

盛夏酷暑,人们都非常重视防暑降温,然而却往往忽视了寒湿之邪对人的伤害。殊不知炎炎盛夏,特别是夏秋之交的七、八月间(古称长夏),由于多雨,湿邪当令,所以寒湿之邪伤人更甚。临床实践证明,在夏季发生的疾病中,寒湿之邪引发的疾病往往占绝大多数。

寒湿之邪可致病

寒湿为阴邪,皆伤人阳气。寒邪具有重浊寒冷、凝滞收引、澄澈清冷等特点;湿邪具有潮湿、黏滞、重着不易速去等特性。湿邪致病有内湿、外湿之别:外湿是受外界环境中湿邪的侵袭而致病;而内湿则是素体脾肾阳虚,又遭受饮食生冷的侵扰,湿邪难于运化而致病。在夏秋之交,寒湿之邪最常引发以下疾病:

一为阴暑。古人认为,“暑月受寒,故名阴暑”,“静而得之者为阴暑”,是指白天或夜间休息之时,过于避热趋凉而感受风寒之邪,出现身热头痛、无汗恶寒、关节酸痛、胸闷呕恶、肌肉拘挛麻痹等症状。

二为夏季感冒。夏天多汗且食欲差,免疫防病能力下降。若避暑过于贪图凉爽,就易感受风寒湿邪而引发夏季感冒。以伤风为主者俗称热伤风,可见头痛、鼻塞等症状。以寒湿为主者称暑湿外感,其症身重,头痛如裹。其中以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症状为主者称胃肠型感冒。

三为胃炎肠炎。夏日睡卧贪凉,或子夜睡卧之时突然风雨交加又缺乏防护,或素体脾肾阳虚,又贪吃生冷瓜果,皆易引发胃肠炎。

四为关节肌肉病变。夏日贪凉,坐卧湿地,或居处卑湿,或涉水淋雨,或水中作业,或汗出沾衣,或头身大汗淋漓而突然用冷水浇头冲身,皆易导致风寒湿邪侵袭关节、肌肉,致使其疼痛沉重或拘挛麻痹等。

如何避免寒湿伤人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预防与避免寒湿之邪伤人呢?

1.改善居住环境。尽量避免居住在低矮潮湿之地。晴天应多开窗通风,阴雨天外面湿度太大时则应少开窗,或利用电扇、空调、电热毯、熨斗的除湿功能,以保证室内湿度不超过60%,保证衣服干燥清爽,免受寒湿之害。

2.避免外感寒湿之邪。夏日避暑不要过于避热趋凉,不要露宿室外或睡于室内通风处,午睡休息或夜间睡眠要避免电扇直吹人体,空调温度不要调得过低。天再热也不要赤身露体,睡眠时最好穿个背心,或用毛巾被将腹部遮盖,以免夜间感受风寒。还要尽量避免涉水淋雨,水中作业,汗出沾衣。头身大汗淋漓之时,切不可为贪一时之快,而用冷水浇头冲身。

3.调整饮食,少吃生冷瓜果。老人、儿童和体弱多病者尤其不可贪吃冷食冷饮,并应适当进食一些具有健脾厚肠除湿作用的药食,如扁豆、绿豆、薏苡仁、山药、芡实、赤小豆、莲子等。

4.年老体弱脾肾阳虚之人,必要时可采用温肾健脾助阳之剂,如以附子、干姜、白术、山药、茯苓、薏苡仁等进行调补,以增强体质,减少寒湿之邪伤人。(孙川)

猜你喜欢

  • 湿疹总是反复发作怎么办

    湿疹呢,比较痛苦,出水啊,又痒啊,大面积长了之后,整个脸上头上都是,看起来也不好看,最大的问题在哪儿?反复发作,尤其是在夏天啊,为什么呢?因为夏天湿重,什么叫湿疹?湿邪浸淫皮肤,今天呢,我就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湿疹方面的病例。这个患者呢,杨先生

  • 经络不通会出现什么症状

    经络中医来讲是整个身体气运行的一个通道,而且它对人体作用的确非常大,因为我们中医讲说人这个脏腑之间互为表里,比如说肺和大肠相为表里,心与小肠为表里,脾与胃为表里,这表里怎么实现呢?它怎么连接的?实际上就是通过经络进行连接,就研究咱们这个中医

  • 柴胡的功效与作用

    柴胡、味辛、苦,性微寒。归肝、胆、肺经。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退热截虐。采收加工除去杂质和残茎,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药材性状:跟较细,圆锥形,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靠近跟头处多具细密环纹,质稍软,易折断,断面裂平坦,不显纤维性,

  • 党参的作用与功效

    党参能益气养血、健脾、补肺生津,跟人参有类似的功效,但是药性平和,它补气而不上火,补水而不生湿,养血而不滋腻,所以还有个小人参的称号。正因为它的药性平和,所以跟各种不同药物的搭配都能起到不同的作用。党参配黄芪,适合虚咳气喘、易疲劳、抵抗力差

  • 天麻的作用与功效

    一、天麻富含天麻素、香荚蓝素、抗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其性辛温、无毒,有抗气绝、抗风湿、镇静、镇痉、镇痛、补虚、平肝吸风的功效,功能主治平肝吸风止痉。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抽搐、破伤风、头昏眼花、神经衰弱、风寒失痹、小儿经风等症。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