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人中白、人中黄 清热解毒治口疮 王杰临证用药经验拾萃(3)

人中白、人中黄 清热解毒治口疮 王杰临证用药经验拾萃(3)

戴海安 马红鹤 李政 新疆昌吉州中医医院

人中白又名淡秋石,秋白霜,为尿壶中自然沉结之固形物,白色经久而干者,性味咸寒,入肺、肝、膀胱经,能清热降火消瘀,用于治疗吐血、喉痹牙疳。人中黄又名甘中黄,为甘草末置竹筒内,于人粪坑中浸渍后的制品,性味甘寒,入心,胃经,能清热解毒凉血,用于治疗热痹、烦渴、斑疹、丹毒等。由于此类药物为污秽之物所制,人所恶之,而现行中医院校教材又极少提及,故年轻中医知之者少矣,而临床用之者更无。然临证中,王杰喜用善用此二药,常将两药配伍并用,取其清热解毒之效,常用于治疗口疮、舌肿、牙龈红肿疼痛等病证,每获良效。

病案举例

喻某某,女性,68岁,近年来反复出现口腔多发性溃疡,此起彼伏,多处服中西药治疗乏效。现患者口腔内多处溃疡,患处红肿疼痛,伴口臭,胃脘痞满不舒,嗳气,心烦,大便质稀软不爽,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处方:土茯苓30克,赤芍10克,人中黄、人中白各6克,白及6克,茵陈15克,桂枝4克,干姜2克,五味子4克,蚕沙10克,僵蚕6克,蝉衣6克,黄连1克,吴茱萸1克,白术15克。7剂,水煎服。

服上方后,上述症状明显改善。继予前方加马齿苋20克,继服7剂,口腔溃疡已愈,大便调畅,胃脘痞满消失。

按:此患者乃过用苦寒之品,损伤脾胃,脾胃中阳受损,脾虚聚湿酿热,成寒热错杂之证。故治疗一方面清热化湿浊,一方面温脾健中,巧用人中黄、人中白、白及以清热解毒,疗疮生肌而获佳效。

笔者在随师学习过程中,掌握了人中黄、人中白的使用经验,其后又验证于临床,亦收佳效。如近治刘某,男,69岁,因“慢性肾衰、尿毒症”于2009年8月收住院,入院后症见精神不振,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双下肢浮肿,脘腹胀满不适,恶心欲呕,口舌生疮肿痛,纳食少,大便偏干,舌质淡红,苔白腻,脉缓。中药辨证予以健脾补肾,活血利水,泄浊解毒之剂治之,药后神疲乏力、腰膝酸软、恶心欲呕、肢肿便干较前明显改善,然口舌生疮肿痛未见改善,患者又强烈提出治疗此症。故学习王杰经验,在方中加入人中黄、人中白各6克,6剂,嘱患者用药液漱口后,缓慢咽下。1周后,患者口舌之疮痊愈。

猜你喜欢

  • 活血化瘀治泄泻

    王金亮 山西平遥中医院王某,女,41岁。2009年9月13日初诊。腹痛泄泻1年余,大便日3~5次,便稀,有时带有黏连之物,伴腹痛,每逢情绪波动则腹痛腹泻加重,胸闷腹胀,嗳气少食。腹部触之,脐上有索条状块物,时有低热。舌质红,有瘀斑,苔薄白,

  • 施仁潮运用丹溪痛风方经验

    沈知行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人民医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施仁潮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临床30余年,灵活运用丹溪痛风方治疗痛风,取得显著疗效。现将其运用丹溪痛风方治痛风的经验介绍如下。论发病,重“热血得寒,瘀浊凝涩”元代名医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就设

  • 同病异治愈咳嗽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同病异治是辨证论治中一个重要而具体的方面。临床上常见同一种病,由于病机不同,所表现的证也不同,治法也各异。试举例说明。案1王某,男,47岁。1988年4月5日初

  • 麻黄何以破癥坚积聚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神农本草经》首言麻黄“破癥坚积聚”,其后诸家本草对此功效少有提及,并且高等中医院校五版教材《中药学》在附录《本经》麻黄条文时唯独删除了这一句。盖因其功效特殊,且临床应用又有辛温耗气,峻汗伤阴之弊,故而提及较少。直至明代

  • 参芪地黄汤治慢性肾小球肾炎

    胡本先 陕西岚皋县中医医院朱某某,男,39岁,发现蛋白尿一年,在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佳。现尿蛋白3+,血压150/90mmHg,主诉腰膝酸软,舌淡紫,苔白,脉弦。辨证属脾肾两虚,瘀血阻滞。治法:健脾益肾,活血祛瘀。处方:生黄芪40克,党参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