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我国天花粉产品后市场走势预测分析产业动态

我国天花粉产品后市场走势预测分析产业动态

一、分析2000年天花粉高价出现的原因

天花粉产于河北、河南、山西、山东、江苏、安徽及北京等省份,其中河北安国的产量较大,主销国内各个厂家,以广州中药一厂生产的消渴丸需求量最大。

天花粉在多个产区均是以家种为主,主要以分根繁殖为主,种子繁殖因生长期长,在农民生产中很少采用。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用分根方法发展种植,生长也需要2-3年的时间,平均下来纯收益不是很高,生产发展起来十分缓慢。长期下来,天花粉产量逐步下降。

天花粉有清热生津、消肿排浓的攻效,主治热疾烦渴、内热消渴、疮疡肿毒等症,尤其是经过现代医学技术的研究发现天花粉对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明显。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生产以天花粉为原料治疗方糖尿病的中成药厂家增多,天花粉的销量逐年增加,天花粉的产量受生产发展缓慢影响一直很难提高,致使供求关系难以缓解,价格不为断上涨,由1994年10月4-4.5元上涨到1995年5-5.5元,1996年6.5-7元,1997年7.2-7.5元,1998年9-10月12-14元,四年间价格上四个台阶,价格总体涨幅度达140%。

天花粉价格上涨,对家种生产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刺激了山区、丘陵、山地等不同区域野生资源被采挖。天花粉价格在1999年一度下走,由上年末的12-14元降至这一年11-12月份的6.5-7.5元,供给的增加转变价格的走向。

进入2000年,天花粉价格大幅上涨,由低价的6.5-7.5元升至9-10月份14-16元历史顶峰。原因是2000年,广州中药一生生产的消渴丸问世,提高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而糖尿病随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发病率也提高,糖尿病成为困扰人们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厂家产品问世,广告大力宣传,销量猛增,对天花粉需求扩大。

二、生产技术提高是价格调节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

天花粉因为生产技术的落后,不能满足需求增长的要求,创造天花粉的辉煌的历史,但是正是天花粉高价的出现,促使农民、科研单位加大科研力度,对天花粉的品种进行优化改良,提高生产技术,价格一路下走,由2001年初的11-13元降至2005年初的3.6-4.5元,四年间,又完成从高价走到低价的下跌全过程。

三、天花粉生产调减,商家的囤积,最终难走出需求不足的怪圈,涨价形势未持续,2006年价格再度下走。

天花粉生产技术提高,产量增加,但是价格不断下跌却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天花粉为瓜蒌的根茎,种易采挖难,投入的劳动力大,去皮速度缓慢费时。在2004年天花粉的种植面积开始调减,加上粮食的涨价,2005年农民种植的再减,致使商家纷纷入手囤积,价格由2月份的3.6-4.5元上涨到12月份的9-10元,十个月完成1994-1998年四年时间所走的路,辉煌再现似乎仅是一步之遥,但事实不是如此。

近两年,以天花粉原料的中成药在中成药受西药冲击下降的大形势下难逃其境,导致天花粉销量下降,需求不足,市上以前积压的陈货消化缓慢,进入2006年成为天花粉涨价不可回避的问题,这是其一。其二是厂家采购方式转变,提高了质量,致使销量进一步下滑,商家囤入手中的货难脱手,市上2006年春季收购的商家减少,成交量不足2004年同期的十分之一。

这两方面是天花粉销量下降的主要原因,进入2006年价格不升反降重要因素的一面。

四、天花粉2006年种植增加,后市不容乐观

天花粉1998-2001年的高价,生产技术提高,一是生长期由2-3年缩短至1年,单产量由300-400公斤提高到400-500公斤。

天花粉2005年涨价后,到2006年2-3月仍保持在8元左右,以此计算,毛收入在3000元以上,除去种秧(4元/公斤×50公斤)200元,二铵半袋70-80元等400元,纯收在2500元左右。

所以在河北安国的主产村南北辛庄和大伍女镇的各村,种植面积较2004年、2005年明显扩大,秋季产量增加,是商家众所周知的,产新可能因农民价低采挖不积极反弹,大涨不现实。

猜你喜欢

  • 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诊疗技术

    急性心肌梗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因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而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常伴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是冠

  • 活血化瘀治泄泻

    王金亮 山西平遥中医院王某,女,41岁。2009年9月13日初诊。腹痛泄泻1年余,大便日3~5次,便稀,有时带有黏连之物,伴腹痛,每逢情绪波动则腹痛腹泻加重,胸闷腹胀,嗳气少食。腹部触之,脐上有索条状块物,时有低热。舌质红,有瘀斑,苔薄白,

  • 施仁潮运用丹溪痛风方经验

    沈知行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人民医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施仁潮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临床30余年,灵活运用丹溪痛风方治疗痛风,取得显著疗效。现将其运用丹溪痛风方治痛风的经验介绍如下。论发病,重“热血得寒,瘀浊凝涩”元代名医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就设

  • 同病异治愈咳嗽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同病异治是辨证论治中一个重要而具体的方面。临床上常见同一种病,由于病机不同,所表现的证也不同,治法也各异。试举例说明。案1王某,男,47岁。1988年4月5日初

  • 麻黄何以破癥坚积聚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神农本草经》首言麻黄“破癥坚积聚”,其后诸家本草对此功效少有提及,并且高等中医院校五版教材《中药学》在附录《本经》麻黄条文时唯独删除了这一句。盖因其功效特殊,且临床应用又有辛温耗气,峻汗伤阴之弊,故而提及较少。直至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