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酷暑盛夏须防热中风防病

酷暑盛夏须防热中风防病

许多统计资料都显示,一年四季有两中风高峰期:即气温在0cC以下的严冬和气温在32C以上的盛夏,而且气温越高,患中风的危险就越大。

中风是中老年人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其死亡率常占老年人死亡原因的第一位。导致中风发生的基本原因是血管病变(动脉硬化、动脉炎)、血液成分改变(血液粘稠度增加、呈高凝状态)和血流动力学改变(高血压、低血压、心脏功能障碍等)。导致中风的诱发因素很多.其中气候剧烈变化是重要因素之一

炎炎盛夏,当气温升至32C以上时,特别是相对湿度达到70%—肋%时,体温的调节则主要靠汗液的蒸发来散热,人体每天大约要排出1000毫升或多的汗水,虽然对人防暑有益,但其代价是通过血液循环比平时高4~5倍的血流量才能实现,而循环这样大量的血液,对老年人或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者则实在勉为其难。“额外”的血液循环负担,不仅会使血压进一步升高,有诱发出血性脑中风的危险;而当水分补充不足时,还会因血容量不足和血液粘稠度增高而导致缺血性中风;与此同时,由于高温散热的需要,人体的血液大量流向皮肤,这样势必更造成大脑血流量骤减,这对心血管调节功能不良及脑动脉硬化原本就供血不足的病人,会进一步加剧大脑缺血,从而诱发脑梗塞;高温酷暑易使人心情烦躁、动怒上火,这也容易引起血压波动而诱发中风。

此外,老年入由于大脑功能迟钝,体温调节中枢欠灵敏,气温相当高时才会感到心里热,故不少人在发病前住住疏于防范,这是十分危险的。

综上所述,面对漫漫长夏,中老年人做好防范中风的工作非常重要。除应重视防暑降温、调整情绪保持宁静平和的心态外,还应特别重视以下措施:

首先要注意多饮水,以每天尿量不少于1000毫升为准。夏天老年人常处于脱水状态而不自觉,因他们对缺水不太敏感,所以即使“不渴”也应喝水,以保证充足的血容量。宜喝些绿豆汤、菊花茶,清暑益气茶等,这对防暑降温十分有利;

其二不饥莫强食,天热胃肠道血流量相对减少,因而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这属于正常现象,应顺其自然少吃为宜,吃得过饱或饮酒会增加中风的机会。老人夏天的饮食宜清淡,只要有适量的主食及鱼、蛋、豆类等高蛋白食品,辅以充足的蔬菜、水果及一些有抗凝作用的大蒜、香菇、黑木耳等,就是理想的保健食品;

三要适当午休,以补足夜晚睡眠的不足;

四要注意气候骤变,特别是雷雨大风天气,须重视保暖;

五要特别警惕中风先兆。如天气本不太热,老人突然自觉很烦热,这是适应能力差易中风的信号。或突然出现一闪而过的头痛、眩晕或半身麻木,或出现心慌气短、精神萎靡、肢体感觉异常等,切勿认为这只是劳累所致,要想到这可能是中风的先兆。这时一定要注意休息,并及时去医院检查,遵医嘱服些抗凝药物,防止发生意外。

猜你喜欢

  • 四磨汤治胃脘痛

    王金亮 山西平遥中医院四磨汤出自宋代严用和之《剂生方》,方精药专,由人参、槟榔、沉香、乌药四药组成,具有破滞降逆,补气扶正之功,主治正气不虚,肝气横逆,上犯肺胃所致之气逆喘息,胸膈不适,烦闷不食之证。观当今之世人,多精神压力大,或见情绪失调

  • 扶阳复阴治虚痞

    潘树和 河北省承德市中医院《伤寒论》曰:“满而不痛者,此为痞。”痞即闭塞不通,心下(胃脘部)有堵塞不适之感。《景岳全书·痞满》:“痞者,痞塞不开之谓;满者,胀满不行之谓,盖满则近胀,而痞则不必胀也。所以痞满一证,大有疑辨,则在虚实二字。”“

  • 贮存好 防霉变——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7)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膏方要长期服用,膏方的包装储存直接影响膏方的疗效。如果膏方贮存不当,服膏时就会存在安全隐患问题。为了使膏方在服用期间保质而充分发挥药力以达到调补的目的,膏方的存放方法至关重要。在膏方制作后,首先让其充分冷却,才可加

  • “邪不可干”亦须避之有时

    刘刚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1年10月21日《中国中医药报》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一文,笔者认为,从养生学角度,强调扶正气的重要性是可以的,但是从《内经》原意来看,“正气存内”仅是“邪不可干”的基础之一。我们应当以《内经》天人合一的思想为

  • 面瘫十二针治面瘫

    孙亚威 江苏省新沂市中医院满某,女,22岁,送货员。9月12日初诊。主诉:左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不适,说话时自觉下唇变厚5天。患者曾于7岁时得过面瘫治愈。5天前送货下乡,夜归着凉,晨起刷牙漱口发觉口角漏水,遂来我科要求针灸治疗。查:左额纹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