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偎脓长肉”理论实践录

“偎脓长肉”理论实践录

脓长肉”理论实践录

“偎农长肉”是中医疡科常用的论之法则之一。在外伤、疮疡创面所附着的分泌物,称之为浓。脓的有无、质的稀稠、量的多少、气味、颜色的变化都是指导中医辨证用药的依据,脓多是脾气旺盛、气血充盈、抵抗力强的标志。

我们在临证中曾治一男性患者,因为穿孔在某医院手术,术后刀口不愈合,每日清创换药,常规应用抗生素达2个多月未愈。诊见:胸骨剑突下刀口约10cm×1.5cm,呈外翻状,部分缝合线尚未拆掉,刀口基低及两侧、周围组织呈青紫、灰暗。遂于外撒中药生肌散,敷以滋润生肌膏,隔日换药。二诊换药时,刀口槽内已全是淡黄色稠厚的脓液,创面亦不再青紫,如前换药。并嘱患者家属:“可能这一二日患者发烧,刀口处脓液将更多,不必惊慌,若体温不超过38.5℃不必处理,若超过38.5℃可用退热药即可。”果然当夜患者家属告:“体温39℃。”嘱咐用安乃近或肌注安痛定。三诊,体温已正常,脓液满刀口且外溢,创面亦鲜活。如此隔日换药连续约15次,刀口愈合。治疗中未使用任何抗生素。

《内经》谓:“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难愈合之外伤、疮疡,往往化脓与发热相伴而生。上例患者二诊时,我们曾断言:“可能发烧。”如果脓出发热不退则为坏证,难治。《外科大成》谓:“脓出多身大热不休者,难治。盖毒之得脓,如伤寒之得汗,汗出而反大热者为坏伤寒矣。”临床中凡遇脓出而热不退者均难治愈。正所谓:“脓因于热而成于湿,无脓不长肉,脓出热退,则毒散,食增,创口愈”。

现代西医对各种致病菌的认识不可谓不清,针对特定的致病菌而应用特定的药物治疗创口、创面的分类不可谓不明,但有时临床疗效并不尽如人意。而中医对各种类型伤口、创面,如:烧伤、溃烂、窦道、手术刀口等,不强调彻底清创,只是简单的擦拭创面的污物,用药之后,临床观察都有同样的病理过程:就是脓性分泌物增多,创口、创面组织鲜活,周围组织肿胀减轻、缩小、疼痛缓解,厚痂变薄,代谢旺盛,这个过程不因细菌感染的种类不同而发生变化,并且我们观察凡彻底清创的创口、创面敷用中药生肌散或膏后创面反而很就难以愈合。

中医治疗外科疮疡的机理不单纯是杀菌、抑菌,而是一个多因素(如增强机体防御能力、改善创口局部细胞的营养、活血化淤类中药改善毛细血管的循环状态等)共同参与组织再生的结果,这亦是中医疡科“偎脓长肉”的道理所在吧。

猜你喜欢

  • 补脾胃的中药方子

    一、(附子理中丸)用于脾胃虚寒二、(参苓白术散)用于脾胃气虚三、(香砂养胃丸)用于胃阳不足,湿阻胃气导致的胃痛四、(保和丸)用于脾胃不运,还伴有积食最后提醒大家一点,中成药虽然服用方便,但是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好还是在医生的辨证论治下指导

  • 脸上出汗怎么回事

    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是出汗的方式、汗量、汗色和汗味发生改变,则为病理现象,颇为某些疾病的前兆。正常情况人体的头面部容易出汗,因为头面部人体的一身阳气所在,头为诸阳之首,所以阳热之气首先表现在面部。因此,活动后,特别是大

  • 宝宝便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胃肠积滞有内热,大便干燥容易造成便秘。二,宝宝喝水少,蔬菜吃的少,进食纤维素的含量很低,肠蠕动弱,会造成大便秘结。三,宝宝拒绝排便,因为肛门有痔疮或肛裂,排便时疼痛,所以拒绝排便。长期不排便可导致大便更加干燥,不容易排出,形成恶性循环。

  • 脾胃不好的人应该注意什么

    第一,脾胃不好有可能消化功能比较差,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不吃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也不要吃过硬、过酸、过烫的食物。建议饮食易消化,适当摄入蛋白类食物,少吃油腻肉食。第二,注意三餐规律,饮食有节,千万不能暴饮暴食。第三,饭后要尽量适当活动,避免

  • 扭脖子咔咔响是什么原因

    扭脖子的时候发出响声,就是所谓的颈椎弹响,一般有四种原因会出现这样的弹响。一、颈椎关节间有小气泡。如果人体关节间的滑液之中存在气体的话,那我们扭转脖子时气体就会快速释放形成气泡,就有了我们听到的咔咔的声音。二、肌腱韧带与关节摩擦。长时间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