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引发不良反应多抗生素中药

引发不良反应多抗生素中药

从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获悉,去年天津市共报告药品不良反应2323例,比2005年增加了2.56倍,每百万人口平均报告227例。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主任宋立刚表示,抗生素、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仍然位居不良反应报告前两位,但调查显示,有34%的人误认为只有一部分药存在不良反应,尤其是对于中药的不良反应是不少人的盲点,有的人甚至认为有病吃中药可以治病,没病吃中药可以健身。而且,本市进行的统计显示,50—59岁年龄组报告的不良反应最多,主要与这一年龄组的人群易患病、用药频率高且使用量大有关。

宋主任表示,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品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有时也会对人体产生一些毒副作用,这就是药品不良反应现象,任何药品都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目前,国际上对于药品说明书中的不良反应部分,其详细情况写到什么程度,还没有十分具体的规定,有的药品说明书中对该药品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写得很少甚至不写,实际发生的不一定少。目前,一些市民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知识还比较缺乏,在本市进行的调查中发现,34%的人误认为只有一部分药存在不良反应,尤其是对于中药的不良反应是不少人的盲点,有的人甚至认为有病吃中药可以治病,没病吃中药可以健身。

去年,位居不良反应前两位的药物仍然是抗生素类药物和中药,抗生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多的主要有两个原因:客观上抗生素类药物使用范围大,引起的不良反应也就相应较多;另外抗菌药物滥用、联合用药等不合理现象,也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中药引发的不良反应主要与人们传统观念认为“中药无不良反应”有关,其实中药的安全性问题很复杂,一些中草药会引起肾毒性与肝损害、过敏性休克、全身抽搐等严重的副作用,有些中药与其他药品还会有强烈的相互作用;还有一些中草药上有大量细菌及有害物质,如汞、铅等重金属物质,使用不当极易引起中毒。但一些生产企业利用公众相信中药的心理,为了扩大其销售量,在市场上大肆宣扬,有些药品说明书中也缺少“不良反应”项目。多方面数据显示,近几年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病例数在逐年增多,因此患者应注意对中药的合理使用,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现在有很多市民得病后习惯自己买药治疗,为了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市民进行自我药疗首先要对症,购药前应根据症状,结合自己掌握的医药知识,对疾病作出明确判断,也可向销售药品的专业人员咨询,以便准确选择药品。对于无法自我判断的疾病,则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同时,服药前要仔细看药品说明。正规药品说明书,需具有批准文号、药名、主要成分、药理作用与适应症、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禁忌症等内容,将其与自己的症状相对照,判别适用与否。遵照药品说明书,结合自己的性别、年龄、体重等因素,掌握用法、用量、次数、疗程。此外,要避免联用药物,药物品种越多,毒副作用越严重。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任何药物都有毒副作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非处方药物较为安全是相对而言的,如果病因不明、病情不清,还是上医院治疗为好。

猜你喜欢

  • 为什么脑梗容易在清晨高发?知道能救命

    脑梗死,又称为缺血性卒中,它是一种危害性比较强的脑血管疾病,轻则,手脚活动不利,重则,言语不利,半身不遂,甚至危及生命。那么清晨发作脑梗的机制,主要有两点,我今天给大家详细讲一讲。第一,就是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它是跟血压的波动有关系,那血液运

  • 高血压的人早上起床牢记三不做

    高血压病人除了日常规律服用降压药之外,早晨最不应该做的就是这三件事儿,第一就是起床过猛,或者这个早晨起来还没有服药的情况下。就开始锻炼身体,剧烈运动,这样,对血压会有一个很大的影响,会使血压迅速升高,严重的,会导致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因为我们

  • 如何判断脾虚还是脾湿?该怎样调理?

    咱们首先说脾虚,脾虚它主要的症状是乏力,气短,中医讲,脾主气,脾主要运化气血,脾虚的时候,当然了气不足,气不足就会乏力,气短,没有劲,胸闷。脾虚,脾胃是相等的,那脾虚的时候食欲不振,没有胃口,不想吃饭,吃完了之后,也觉得不消化,然后,会有大

  • 经常腰痛与这3个原因有关,教你有效缓解。

    第一个,就是劳累过度,主要是指重体力劳动者,还有久站久立久坐的这些人,通常重体力劳动者,要搬重物,那么这个腰就要吃力,长此以往,就会对这个腰椎,还有周围的肌肉造成损伤,那平时工作的时候,需要带上相应的护具,来保护这个腰部,久坐久立的人应该适

  • 血管堵塞4个自查小妙招

    大家都在关心自己的血管堵没堵,总会想很多办法去验证它,我们现在讲的常见的冠心病应该是冠脉堵塞50%以上才能确诊,那么一般出现症状,在75%以上,这个时候才考虑下支架,那下支架要造影,毕竟,还是有一些创伤和风险的,这个下完支架之后,暂时的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