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桂枝方防治冻疮

桂枝方防治冻疮

桂枝是传统的发汗解表药,其味辛甘,性温,常用于风寒感冒、胸痹心痛、脘腹冷痛、风寒痹痛、痰饮、心悸等病证。此外,桂枝还是防治冻疮之要药。

中医认为,冻疮多由寒气侵袭,郁遏阳气,凝滞经脉,气血壅瘀不通所致,治疗以温通血脉、益气活瘀为主。桂枝可温通经脉、通阳化气,同时因含桂皮油、桂皮醛等有效成分,故能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有利冻疮愈合,常用验方有:

桂枝防冻方:桂枝15克,当归、白芍、川芎各12克,肉桂10克,干姜8克,党参18克,黄芪18克,鸡血藤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用10剂,可预防冻疮发生或复发。

桂枝葱白汤:桂枝50克,葱白10根,当归40克,红花20克。加水500毫升,水煎两次,以药液熏洗、浸泡患处。每日两次,每剂用两天,颜面及耳部可用毛巾浸药液敷局部。

桂枝乌头酊:桂枝50克,生川乌、生草乌各50克,细辛、红花各20克,芒硝40克,樟脑15克,60%酒精1000毫升。先将前5味研粗末,再与芒硝、樟脑混合,然后入酒精瓶内密闭浸渍7天,滤出药液备用。用时,以棉签蘸药液频频涂擦患处,每日2~4次。用于冻疮初发,尤适用于耳及颜面部冻疮。疮面溃烂者勿用。

桂枝加黄芪汤:桂枝、白芍各15克,生姜片10克,大枣12克,生甘草6克,生黄芪50克。加水1500毫升,煎沸,对局部先熏后洗,继而浸泡。每晚一次,每剂用两天,适用于各期冻疮。易复发者加白术、防风、当归、川芎各15克;局部凉甚加附子15克,细辛10克;溃烂者加黄连10克,干姜5克;痛甚加细辛10克,川芎15克;痒甚加防风15克,蝉蜕10克。

当归四逆汤加味:桂枝15克,当归、赤芍各20克,细辛、甘草、木通、生姜各10克,大枣5枚。加水500毫升,煎沸,对局部先熏后洗,继而浸泡。每日两次,每剂用两天,适用于手足部冻疮。

桂枝苏陈汤:桂枝、苏叶各50克,陈皮20克,加水500毫升,煮沸15分钟,去渣。待温度适宜时,以药液浸患处20分钟,每日3次。用于冻疮初起及手足部冻疮。

桂枝加芷黄汤:桂枝30克,白芍40克,生甘草15克,生姜30克,大枣7枚,白芷30克,大黄20克。加水煎沸10分钟,置渣液于盆中,待温度适宜时,反复多次熏洗、浸泡局部,每晚一次,每剂用两天。适用于手足冻疮未溃者。(尚学瑞)

猜你喜欢

  • 三甲散治肝硬化腹水

    笔者从事中医临床15年来,体会到要学好中医,须多读经典,兼阅中医各家学说,博众家之长,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学古人之法之方很有必要,但师古而不可泥古,古法古方亦可新用。笔者将名医吴又可的“三甲散”用来治疗肝硬化腹水多例,均取得较满意的

  • 膀胱咳验案一则

    冯某,女,43岁,2010年10月13日初诊。患者主诉平素怕冷,遇寒则咳,咳则遗尿,已达五六年之久,秋冬季节加重。数年来,屡次求医,中、西药物服用颇多,然疗效欠佳,因友人介绍,故来就诊。刻诊见舌淡胖,苔白微腻,脉沉迟无力,右尺尤甚。脉症合参

  • 小儿心力衰竭诊疗技术

    充血性心力衰竭或称心功能不全,由于心脏泵功能减退,致静脉瘀血,动脉血液灌注不足,心脏不能充分排出足够的血量满足机体代谢和发育的需要而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多为心肌病变或结构异常使心脏负荷加重而引起,如不及时治疗,往往导致死亡。小儿各年龄期均可发

  • 明辨虚实治寒热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载于《素问·至真要大论》。“寒之而热者”,指用苦寒泄热法治热证,病不愈反见热者,是指肾阴(真阴)不足之虚热,而非有余之实热;“取之阴”即治宜滋其肾阴(肾之真水

  • 血府逐瘀汤治夜间烦热

    杜昕 河北省中医院 袁红霞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黄文政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50年,尤擅长内科杂病。今总结其治疗一夜间烦热案如下。患者于某,年逾花甲。夜间烦热,不能成寐2月余。因丈夫新丧,昼夜悲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