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便血

便血

【概述】

便血又名下血、泻血。凡血从大便而下、大便前后下血或单纯下血者,统称便血。

【病因病机】

出血的原因大多与气与火有关。有因外感风热燥邪,灼伤肺络,迫血上逆;或系饮酒、过食辛燥之品,燥热蕴积于胃肠,郁热化火,扰动血络;亦可七情不调,郁怒伤肝,肝气横逆犯胃,损伤胃络,而致呕血;或因劳倦过度,脾气受损,脾不统血;气不摄血,出现呕血、便血;久热久病,伤及肾阴,相火妄动,迫血忘行,产生尿血等症。

【辩证分型】

(一) 湿热内蕴

多因湿邪外袭,滞留中焦,或恣食生冷肥甘酒醴,损及脾胃,聚湿生热,下移大肠,火热伤络。症见便色鲜红,或先血后便,排便不畅,肛门疼痛,脘闷腹痛,脉象濡数,舌苔黄腻。

(二) 脾胃虚寒

脾虚久病,中气不足,气失统摄,血无所归,离于脉道,溢于肠内。症见下血紫黯,甚则色黑,脘腹隐痛,面色不华,神倦便溏,脉细,舌淡。

【治疗】

(一) 湿热内蕴

1.治则:清热化湿,凉血止血。

2. 处方:承山、隐白、长强。

3.方义:承山属膀胱经,因足太阳经别之一支别入于肛门,故针此穴可清化肠腑湿热;长强为督脉之络穴,可通任督而利腑气,二穴配合,治下血有效,如《百症赋》云:“刺长强于承山,善主肠风新下血”。隐白系脾之井穴,善清脾胃湿热,为古人所喜用的治便血穴位之一。由于本型症情较急,取穴重在治标。

4.治法:三穴均用泻法。长强穴宜深刺,用气至法导出针感向肛门扩散。承山,手法不应过重,以免后遗不适感。隐白,取针后须挤恶血。

(二) 脾胃虚寒

1.治则:温中健脾,养血止血。

2.处方:太白、脾俞、中脘、气海。

3.方义:太白系脾经之原穴,脾俞为脾之背输穴,二穴配合以健脾统血;中脘乃胃之募人,温中消痛止血;气海助元,使统摄之功能更得以加强。本方着眼治本,健运中州,气血生化源源不绝,当能养血止血。

4.治法:气海穴以艾卷雀啄法温灸;中脘穴先施泻法, 后施补法, 以补为主;余穴均用补法。

5.古方辑录

《千金翼方·卷二十六、二十八》:“鼻衄不止,灸涌泉二穴,百壮”。“治吐血法,虚劳吐血,灸胃管三百壮;……凡口鼻出血者名曰脑衄,灸上星五十壮;吐血、唾血,灸胸堂百壮,忌针;吐血腹痛雷鸣,灸天枢百壮;吐血唾血,上气欬逆,灸肺俞随年壮”。“第七椎两边各五寸,主尿血;又灸大敦,各随年壮”。

《类经图翼·十一卷》:“血证 吐血:百劳、肺俞、心俞、(夏止五壮)、膈俞、肝俞、脾俞、肾俞、脊骨、中脘(虚劳吐血)、天枢、太渊、通里、间使、大陵、外关(刺)、足三里;……衄血:上星(灸一壮即止,一曰须七七壮,少则不能断根)、囟会(亦如上星)、百劳、风门、膈俞、脊骨、合谷、涌泉;……便血:中脘、气海,上二穴灸脱血色白,脉濡弱,手足冷,饮食少思,强食即呕,宜灸之,其效如神。凡大便下血,诸治不效者,但取脊骨中与脐相平,须按脊骨高突之处,觉痠疼者是穴,方可于上灸之,不疼者非也,灸七壮即止。如再发即再灸七壮,永可除根。至于吐血衄血一切血病,百治不效者,经灸永不再发;……尿血:隔俞、脾俞、三焦俞、肾俞、列缺、章门、大敦”。

《针经摘英集·治病直刺诀》:“治鼻衄不止,刺督脉痖门一穴,手阳明经合谷二穴,足阳明经内庭二穴”。

《杂病穴法歌》:“吐血尺泽功无比,衄血上星与禾髎”。

《针灸聚英·卷二》:“吐衄血:身热是血虚,血温身热者,死不治。针隐白、脾俞、上脘、肝俞。下血:肠血多在胃与大肠。针隐白,灸三里。”

《神应经》:“鼻衄:上星(灸二七壮)、绝骨、囟会;又一法:灸项后发际两筋间宛宛中”。“咳血:列缺、三里、肺俞、百劳、乳根、风门、肝俞”。“呕血:曲泽、神门、鱼际”。“便血:承山、复溜、太冲、太白”。“小便赤如血:大陵、关元”

【古案选介/名家验案】

咯血案

一壮年患嗽而咯血,发热肌瘦,医用补药,数年而病甚,脉涩。此因好色而多怒,精神耗少;又补塞药多,荣卫不行,瘀血内积,肺气壅遏不能下降。治肺壅,非吐不可,精血耗,非补不可。唯倒仓法二者兼备,但使吐多于泻耳。兼灸肺俞两穴在三椎骨下,横过各一寸半,灸五次而愈。

猜你喜欢

  • 失眠,分享两个核心要点

    那么在临床当中,失眠分为各种类型,有的人表现也不太一样,但是终归起来,失眠就有两个核心的要点,我们一定要了解。失眠的两个核心要点,在我看来,第一火热扰及心神,心神不宁它就容易失眠,第二点,心血不足,不能够濡养心神,这样也会导致失眠。那么这位

  • 肠息肉有哪些症状 怎么调理

    那么这种肠道的息肉尤其引起我们重视,之前跟大家科普过一句绕口令,说肠息肉一般呢,他不会转化为肠道的恶性肿瘤儿,但是肠道的恶性肿瘤儿多半是由肠息肉发展过来的,所以说我们在生活当中遇到这类问题,一定要引起重视。这是一位老年男性患者,他患有肠息肉

  • 湿热久除不去怎么办

    湿热久出不去,五个方法可以帮你把胃,肝,膀胱,大肠,关节的湿热赶去。这个脸上出油爱长痘,早晨起来口苦,一吃饭就肚子胀,胳膊腿上长湿疹,舌质发红,舌苔黄腻,这就是身体里边有了湿热。我们今天给大家分享五个方法,不管是湿热藏在哪里,都能把它赶出去

  • 肾阴不足有哪些症状

    中医有一句话叫阴虚则痛,阴液在体内起到滋养润滑的作用,那阴液不足,压不住阳气,就会产生虚火,虚火灼烧,我们身体就会隐隐疼痛。还有渗出水和体内的阴液息息相关,所以就会出现以下六个部位的疼痛。第一个就是腰痛,腰为肾之府,肾阴不足,不能温煦腰部的

  • 入睡难疏肝,容易醒调脾,睡不沉补肾!

    我们中医常讲辨证治疗,其实每一个人的体质不一样,导致失眠的问题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啊。有人入睡困难,翻来覆去整晚睡不着,有人睡着了之后他容易醒过来,一晚上醒来七八次,烦的不得了,甚至还有的人睡着之后人没有睡,差不多旁边有人喝水,他都知道似睡非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