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亡羊补牢尤为未晚——一部文学作品迟到的震撼

亡羊补牢尤为未晚——一部文学作品迟到的震撼

三年前,一部名叫《药铺林》(作家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的长篇小说出现在书界,此书在文学界和中医药界曾引起过一定反响。此文的创新与对中医药的真知灼见,让读书人大开眼界,大陆和台湾两家出版社都视它为“一部引能引起世界医学革命的奇作”,台湾出版社还号称为“一部你不容错过的巨著”。奇作也罢,巨著也罢,都有自家筐里没烂杏、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成分,尤其那些对中医药知之甚少或根本不相信中医的读者,更以为那些话是一种煽动,往好处说也是广告用语。

后来,央视播报的关于“非典”的新闻,让笔者突然想起了当时不以为然的文学作品《药铺林》。今天开卷再读,竟有一种迟到的震撼。

一是卷首“一点解释和说明”里的自封为气象学家的描述:“不过,这个连痰都吐不利落的老头儿快成气象学家了,我知道天气在一天天恶化,病毒在一天天泛滥。我不敢抬头看天,因为天上到处写着毒瘤……”有点虚张声势,但对自然天象的深刻关注可见一斑。

二是作品中用相当大的篇幅,在上下两卷里分别写到称之为“瘟疫”的流行性传染病,一次发生在上个世纪初,一次发生在上个世纪末,而两次都给人民带来了难以想象的损失。两次流行病病发之初都呈不可扼制之势,但中医药都有了相应的诊治措施。面对生死线上的患者,中医显示了苍生大医的德性和显著疗效。

文学作品一向对纠缠不清的情感情有独钟,关注科学好像是科普读物的事,作家李亦为什么关注起中医药学、流行性传染病来了呢?答案都写在书里。作者对上个世纪末流行性传染病的虚构,跟当下来势凶猛的“非典”如此相似,我不禁要问,是他成功的预言,还是文学想象的巧合。据说,李亦不是预言家,他自己的事都弄不明白,何以把这样一场“非典”(作品中不叫非典,他认为西医最会跟在疾病后面命名)提前几年发生在小说中?

今天,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在与“非典”战斗,因为许多的未知,大家仍然无从下手,而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又一次显示了它的科学性。以不变应万变的治疗方略和注意体质锻炼的预防思想仍然是面对“非典”的最佳策略。

李亦像个巫师,是他的《药铺林》谶语式的描述招来了“非典”,这大概是他的“罪过”,但这“罪过”也有好处,那就是让人们知道善待自然,如果不以此为训,“非典”的种类还会层出不穷再度出现。亡羊补牢,尤为未晚。

猜你喜欢

  •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究竟哪个更重要?

    但是在临床上,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病人,这个病人空腹血糖控制得很好,但是餐后血糖,他根本就没有监测,因为早上起来比较容易能想起来,早上起来没吃饭的时候,刚起来在床上的时候就可以给自己测一个血糖,然后吃完饭需要到两个小时的时候再测。这个情况就

  • 血糖高怎么降血糖?

    大家好,这个糖尿病,我们中医把它叫做消渴,本质上来讲,它是以阴虚为主的一系列并发症。那么有肺阴虚,胃阴虚,肾阴虚等等,那么总的来说是以气阴两虚为主的这么一系列的症状表现,那有些病人服用了很多降糖药,或者已经开始扎胰岛素了,但是这个血糖始终降

  • 如何判断阴虚?阴虚有什么症状表现?

    咱们这个人体,就好像大树一样,阴是什么?阴指的是阴液,就是我们体内的水液,气属阳,水属阴,那阴虚就是说我们的体内的水少了,就像大树一样,如果雨水少了,首先会表现出什么呀?就会表现出枝叶干枯,叶黄了,枝干变脆了,树叶上的水分变少了,表现到人体

  • 嗓子总有痰怎么办

    大家好,中医讲的痰,通常痰湿并称,首先是有湿,湿聚成痰,那么湿和痰是如何形成的呢?它主要是跟肺,脾,肾三脏有关,我们常说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肾为生痰之根。痰湿的形成跟这三个脏腑的功能异常有很大的关系。我们最常见的,就是肺部生痰,肺部

  • 秋凉伤人,三个部位需要保护好

    大家好,到了秋天了,秋天当令的邪气,是以凉,燥为主,那么从阴阳五行的角度来说,木火土金水,肝心脾肺肾,那肺属金通秋凉,秋燥,所以这个秋的凉气和这个燥性,特别容易侵袭肺部,那最近我也发现周围的一些亲朋好友啊,还有这个病人,这一波儿感冒的病人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