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冠脉内支架术后胸部发热治验

冠脉内支架术后胸部发热治验

丁元庆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患者,男,74岁。初诊:2007年6月23日。主诉:胸口以上发热、以下发凉1年。患者近1年经常感觉胸口以上发热,汗出多,以枕部明显,睡眠中或劳累后即发作,无胸闷心慌、头痛头晕。胸口以下发凉,无汗,右下肢明显,右上肢时有麻木,口干多饮,饮食睡眠尚可。尿频,夜尿3~4次,大便调。性格急躁,周身痛,痛无定处。既往冠心病史、心绞痛病史2年,已行支架置入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病史数年。现服用硝苯地平、辛伐他汀、鲁南欣康(单硝酸异山梨醇酯)、阿司匹林等治疗,吸烟饮酒多年。体格检查:轻度桶状胸,听诊双肺呼吸音略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68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右上肢浅感觉正常。其他神经科检查正常。血压:125mmHg/100mmHg。舌质红,中裂纹,苔黄腻,脉弦滑。

中医诊为内伤发热,痰热内蕴证。治宜豁痰清热,兼顾气阴。礞石滚痰丸加味:青礞石24克,黄芩12克,酒军6克,沉香粉6克,焦槟榔15克,厚朴15克,麦冬30克,炮附子6克,苦桔梗12克,泽泻24克,牛膝15克。6剂,水煎服,每日1剂。取药液约500ml,分2次温服。避免劳累,饮食宜清淡为宜,忌甘味与肥厚之品。

二诊:服药6剂,感觉两下肢皮温较前升高,枕部时有烘热汗出,如水淋漓;肩背部肌肉酸胀不适,受凉后右上肢易麻木,右下肢酸胀。饮食正常,睡眠多数时间尚好,但偶有入睡困难。初服上方时大便稀,现大便已恢复正常;小便和调,夜尿次数减少,每晚1次,周身疼痛较前减轻。口干多饮。另述双足无汗2年。舌质淡偏暗,苔薄白,边齿痕,脉沉滑。处方:半夏9克,陈皮15克,竹茹15克,川贝母9克,茯苓30克,麦冬30克,泽泻15克,炒枳实15克,厚朴12克,炙草12克,黑白牵牛子各3克。6剂,水煎服,每日1剂。

三诊:仍感胸以上发热,头汗多,颜面油光;胸以下发凉,周身时有窜痛,发作无时,部位不定,右侧肢体时有麻木。饮食正常,睡眠较差,大便日1行,粪质偏干;小便色黄,仍口干多饮。舌质紫红,边齿痕,苔淡黄腻,脉细滑数。处方:天麦冬各15克,百合30克,生地15克,沙参30克,地骨皮24克,白薇15克,黄芩9克,石膏20克,炒栀子6克,淡豆豉9克,竹叶6克,连翘15克。6剂,水煎服,每日1剂。

四诊:胸部以上发热已消失,饮食正常,睡眠良好,周身窜痛已明显减轻。仍感右侧肢体阵发性麻木,时感右下肢乏力;小便频,夜尿较多,3-4次/夜。口干多饮,大便正常。舌质红,舌边有齿痕,中裂纹;苔黄腻,脉弦滑数。处方:青礞石24克,黄芩9克,川贝母9克,天麦冬各24克,天竺黄12克,丹参15克,怀牛膝15克,全当归15克,天花粉15克,苦参6克。6剂,水煎服,每日1剂。

2008年12月10日,其胞弟来诊,告知其兄长胸以上发热诸症已愈,迄今已1年余,未曾复发。

按语:患者因冠心病心绞痛病史2年余,行支架介入治疗后发生胸部以上发热,从西医考虑,可能是支架置入后引起的不适或不良反应。就中医而言,则属于内伤发热之范畴。

“百病多由痰作祟”。患者高年男性,有烟酒嗜好,发热面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此为素体阳盛,痰热内蕴之躯,其来已久,痰热结滞深痼,非寻常化痰药物所能轻易去除,故首选礞石滚痰丸为基本方,加畅利气机,养阴滋液之品,宗“治痰先治气”之训,着眼于清热化痰,着手于畅利气机;以化痰为宗旨,以养阴为后盾,既可取效,又能立足不败之地。虽先后4诊,每次皆适当调整处方,但均不离清热化痰,开郁安神,畅利气机,养阴增液。步步为营,层层递进,渐获良效。

本案提示,痰热证治之不易,如何兼顾化痰与养阴,使化痰不伤阴,养阴不碍痰热,既是两难,也可相得益彰,其中经验,需要临床不断摸索。

猜你喜欢

  • 治百病皆以固护胃气为要

    牛群 甘肃省庄浪县杨河乡卫生院 孙芳芳 甘肃省庄浪县赵墩乡卫生院胃为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主受纳腐熟水谷,为水谷之仓、气血之海,与脾合称为“后天之本”。胃之受纳腐熟功能正常,表现为食欲如常,舌苔淡白,面色荣润,脉象不浮不沉、从容和缓、节律一致

  • 眩晕案——阎艳丽运用经方治验(1)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编者按:阎艳丽为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河北省第二批中医药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出身中医世家,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40余年,临床善以经方化裁治疗百病,其学生总结其运用经方治验五则,本版今起陆续介绍。陈某某,女,成年

  • 高热危象中医诊疗技术

    各种原因使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中医学认为,凡六淫邪毒、疫疠之气入侵肌腠,正邪相争,或内伤七情,饮食劳倦而致人体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调,表现以发热为主要症状,体温升高在39℃以上者,称为高热。临床可分为外感高热与内伤高热,以外感高

  • 活用经方治脑囊虫病

    苗小玲 河南中医学院经方研究所脑囊虫病是由寄生虫(猪绦虫为主)所传染的一种顽固性脑组织及大脑中枢严重损伤的颅脑内疾病,病人痛苦大,后遗症多。根据临床特征可分为脑实质型、脑室型、脑膜型及混合型。河南中医学院王付教授多年临床用纯中药治疗本病,取

  • 甘补脾胃当首分阴阳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喻嘉言云:“脾胃者土也,土虽喜燥,然太燥则草木枯槁,土虽喜润,然太湿则草木湿烂,以补滋润之剂,使燥湿相宜,随证加减耳。”补脾胃者,当使燥湿相宜,医者选方用药,当以甘味为主。《内经》指出:“五味入胃,甘先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