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对冠心病患者的辨证施护

对冠心病患者的辨证施护

根据中医辨证理论,冠心病虽然病位在心,但与肺、肝、脾、肾密切相关。以气虚、阳虚或阴虚为本,以痰、瘀、火、寒、实邪为标,形成本虚标实,心脉瘀阻为主要病机。该病病机复杂,各型病症常可交替或综合出现,如心肾阳虚和痰瘀互结同时出现等。因此,护理时,不可局限某型某法,应当结合辨证实际,合理应用辨证施护。

一.心脉瘀阻型:证见心胸疼痛,痛连肩背、两臂,唇甲青紫,心悸不宁,舌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弦涩或结代(脉律不齐)。护理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调护原则。

1.保持心情舒畅,防止思则气结。

2.温水浴疗。嘱患者早晚用温水(40~50℃)泡脚1次,每次10~20分钟,促进血液环。

3.药物穴位外贴。据中医脏腑经络学说,外用而应内,可采用药丸穴位外贴法。药物选丹参、水蛭、血竭、当归各等分研位细粉,鲜地龙适量,捣烂与药混合制成丸状,贴于膻中、阿氏穴,外用胶布固定,每天更换一次。促使心脉通畅,可达到止痛目的。

二.痰瘀互结型:证见胸中痞闷而兼心痛时作,体胖多痰,肢体困重,眩晕心悸,舌胖、苔厚浊腻,脉弦或滑。护理以祛痰、化瘀为主。

1.忌食生冷食物。因为冷饮伤胃亏肺,则易生痰浊;且冷饮易使血行不畅。

2.药用贴穴引痰下行。取蓖麻子3~4粒捣碎,贴于双涌泉穴,外用胶布固定,1/天。可引痰浊下行、大便通畅、促进周身血液循环。

三.气阴两伤型:证见心胸阵痛,胸闷气短,心悸乏力,神疲懒言,心烦不寐,手足心热,劳累后证重,舌淡白或红少苔,脉细缓或数或结代(脉律不齐)。护理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为主。

护理内容主要是保证充足睡眠。睡前忌饮茶、咖啡、酒等刺激性饮料;按摩手心、足心各100~120次,可促进入睡。

四.心肾阳虚型:证见心悸而痛,胸闷,遇冷加剧,气短,神疲力乏,畏寒肢冷,舌淡白胖嫩,苔白或腻,脉细迟或结代(脉律不齐)。护理采用温肾助阳、通络活血为主。

1.注意保暖。冬季室温保持20~25℃,空气新鲜,避免直接通风,防止风寒外侵引起感冒。

2.艾灸助阳。用艾绒灸关元穴,垫鲜生姜片于穴位上,放艾绒点燃至皮肤有热感时,去掉燃绒,连续3~4壮,1次/天。可温助肾阳,暖胃健脾。

对于冠心病患者,在做辨证护理时,应把精神护理放在首位。因为“心藏神”,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神统帅着人之喜、怒、忧、悲、惊等神志活动,护理时做好思想疏导工作,使之心情愉快,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

猜你喜欢

  • 长期咳嗽久治不愈,不一定是肺有问题

    其实并不是这样,中医有一部经典《黄帝内经》,它所谈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什么意思?也就是说人体的五脏六腑有问题,有疾病,它都有可能引发咳嗽的症状,不单单是肺脏的问题才引起咳嗽。那么在临床的工作当中,我跟大家举一个例子,就是有很多患者

  • 慢性肺心病,中医怎么调理?

    这位患者是一位老年女性,已经83岁高龄了。说起这位患者她真的是我的一位铁杆粉丝,因为在近两三年,她每年都要好几次来找到我进行口服中药来调理身体,现在她状态非常不错,每天都能够生活自理,活动,锻炼都非常的自如。当时这位老者来找到我的时候,表现

  • 这个区间部位疼痛,当心是心绞痛!

    当时她就告诉我说,最近一段时间我只要一活动大劲儿了,我就是有的时候胃疼,疼一阵就过去了,有的时候表现出来牙疼,疼一阵也过去了。通常是前胸有一些疼痛的感觉,闷痛的感觉,上不来气儿,然后一会儿也过去了。这个地方疼的时候,家里就告诉我说,你这有可

  •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如何调理?

    他来找到我的时候,主要的临床表现就是重度的乏力,整个人特别没有精神头,我躺那儿或者是我坐那一会儿我就能睡着,什么事儿都不想干。再有就是消化系统的症状也是非常的典型,就是胃胀,有的时候会是胃疼,反酸,烧心,打饱嗝,感觉口干口苦,口里边有异味儿

  •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如何调理?

    我们中医概括为这种叫里急后重,然后,吃东西也不容易消化,总感觉容易打嗝,口里边总是有这种酸腐的气味。舌体胖大,边有齿痕,但是颜色是淡暗的,苔黄白而腻,脉沉缓无力。就是这样一位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这一段时间病情比较重,那么今天我通过这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