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慢性腰痛非独治肾

慢性腰痛非独治肾

包春华 倪诚 北京中医药大学

慢性腰痛是疼痛限于腰部一侧或两侧或腰脊正中的一种疾病,多见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等,具有持续性、反复性、难治性等特点。中医治疗慢性腰痛历来以补肾壮骨强腰为主法,有从肝、脾、督脉、带脉论治者,虽能取得一定疗效,但不能通用于所有慢性腰痛患者。笔者认为,在补肾壮骨的同时,综合运用补中、调肝、温督、通带诸法,恢复“筋-肉-督-带”的协调作用,是提高疗效的重要策略。

腰痛由“筋-肉-督-带”功能链失调导致。一般认为,慢性腰痛病位在腰,与肾、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密切相关,其病性属虚多邪少,而虚以肾虚为主。近年来,研究者虽认识到肝郁、脾虚、督阳虚寒、带脉失养在慢性腰痛病机学中的意义,但多是从单方面进行探讨,难免有失偏颇。

腰背之屈伸转侧有赖于肌肉、筋膜的收缩弛张。“筋为刚”,“筋”包括现代医学的筋膜、韧带和肌腱。“诸筋者,皆属于节”,筋附着于骨而聚于关节,是联结关节、肌肉的组织,故“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如“筋不能动”,关节的屈伸转侧受阻,则可发为腰痛。“肉为墙”,“肉”包括现代医学的肌肉、皮下组织。此外,督脉行腰背,贯脊,为“阳脉之海”,其为病表现为“腰脊强痛,不得俯仰”,甚则“脊强反折”,“脊强而厥”。带脉“横围于腰,状如束带,所以总约十二经脉及奇经中七脉也”,故“带之为病,腹满,腰溶溶若坐水中”。“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

慢性腰痛除与肾、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密切相关外,还涉及“筋-肉-督-带”功能链的多个环节。中医骨伤科学将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骶髂关节损伤等归属“腰骶部筋伤”也佐证了这一点。即便是像强直性脊柱炎等脊柱退行性病变,“也因脊柱于背部的正中央,中央有椎管容纳脊髓、脊椎和椎间盘构成的一种锁链式的柱状,有神经、神经根、肌肉和韧带、筋膜、血管等的配合,这些组织结构损伤以及发生病变就会直接或间接引起腰背痛”。这与我们的上述观点不谋而合。

调肝血可柔筋脉、通带脉

筋的功能依赖肝中气血的濡养,即“肝生筋”、“肝主筋”之意。肝之气血充足则筋力强健,故“肝为罴极之本”。若肝之气血不足,腰府筋脉收缩、弛张失调,即可发为腰痛。“带脉行于厥阴之分”,若举重伤腰,瘀血阻滞带脉,亦令人腰痛,表现为腰脊疼痛连腹,环如带状,不可俯仰。

笔者根据《伤寒论》芍药甘草汤治阴阳两虚之脚挛急,引申用于肝之气血不足,筋脉缩张失调所致的腰痛。临证时,将原方中芍药、炙甘草用量调整为白芍30克~60克,炙甘草10克~15克,并加赤芍活血祛瘀,木瓜舒挛止痛。考“腰痛如以带束引痛,此属带脉为病,用辛味横行而散带之结,甘味舒缓带脉之急”(《张氏医通·诸病门》);又“带脉瘀血,宜用甲己化土汤”(《血证论》),即芍药五钱、甘草三钱,以“(甘草)甘入血分而能缓中……得白芍药则补脾,甲己化土故也”(《神农本草经疏》)而名。临证时,我们按上法调整芍药、炙甘草用量,并根据《血证论》原方加减法加入川芎、当归、桃仁等活血通络之品,以利于祛除带脉之瘀血。

补中气可壮肌肉、主宗筋、引带脉

脾胃不仅主肌肉,还主宗筋,并引带脉。若脾胃气虚,肌肉失养而缩张失调可导致腰痛,表现为腰痛坠胀时轻时重,屈伸或劳作受力则加剧,喜温喜按等。

根据“虚则补之”、“损则温之”、“劳者温之”以及“脾宜升则健”的理论,可选用功善补中升阳的补中益气汤进行加减。方中黄芪“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人参助黄芪补中益气;白术“治死肌……和中补气”,“最利腰脐,腰脐利则水湿之气不留于肾宫”;甘草补脾益气以“长肌肉”。四药相伍,补中益气而壮肌肉。当归活血通络,且“润筋骨、皮肤”;陈皮理气调中,可使诸药补而不滞;为使脾胃之力直达腰肾,可去升麻、柴胡,加川怀牛膝、桑寄生、独活、千年健;为加强脾胃主宗筋作用,可合芍药甘草汤;若腰痛重着,“法当去腰脐之湿,则腰痛自除”,可加薏苡仁、白术;带脉虚寒,阴雨天气腰部重痛,兼见“腹满、腰溶溶如坐水中”,治宜温中健脾,散寒止痛,可合用肾著汤;如久痛不愈,当考虑活血通络之法,合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温通督脉可强腰脊

“督脉生病治督脉,治在骨上。”因此,治疗肾督虚寒之腰脊疼痛不仅要补肾,而且还要着重温通督脉。叶天士指出:“必辛甘温补,佐以流行脉络,务在气血调和。”其在治疗庄姓医案“督虚背痛脊高突”时用“生毛鹿角片三钱(切片),鹿角霜一钱半,杞子三钱,归身一钱,生杜仲一钱半,沙苑一钱,茯苓一钱半,青盐调入三分。”(《临证指南医案》)值得注意的是,该方在以枸杞子、当归身、杜仲、沙苑子补肝肾,强筋骨,茯苓、青盐引药人肾的同时,首用鹿角片和鹿角霜。叶天士认为:“鹿性阳,人督脉”;“鹿茸壮督脉之阳,鹿霜通督脉之气,鹿胶补督脉之血”;“古人每以通络,兼人奇经”。如督脉虚寒明显,脊背疼痛牵及腰胯,可用《温病条辨》参茸汤(人参、鹿茸、附子、炒当归、炒茴香、菟丝子、杜仲)加减。

笔者体会到,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等脊柱旁肌肉、筋膜、韧带病变,常需补中气与调肝血合用,兼以补肾;而论治腰椎间盘脱出症、强直性脊柱炎等脊柱本身的病变,则以补肾壮骨、温通督脉为主,结合补中气、调肝血,以阳和汤合乌头汤加减常能取得满意疗效。D4

猜你喜欢

  • 疑心病需要心理疏导

    我在临床上,经常遇见一些病人成天认为自己的身体有病,从心脏到血管到骨骼到大脑,到五脏六腑,特别怀疑自己得怪病、重病。通通检查一遍,也查不出什么大毛病来,但是还是不肯善罢甘休,继续换医生,换医院,做更多的检查。这个疑心病,其实不是身体生病了,

  • 合理的健康饮食很重要

    我不建议大家过度节食减肥,或者单一的饮食减肥,黄帝内经里面说:“平人不食饮七日,而死者,水谷精气津液皆尽故也”,也就是说一个普通人啊,七天不吃不喝,身体呢就会因为气血耗竭而终结,所以呢,合理的健康饮食是很重要的。

  • 晒太阳要多晒背

    晒太阳晒背。背部呢有督脉,督脉是“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气,反应脑,髓,肾的功能。晒太阳可以振奋督脉经络,帮助我们温通气血,对身体养生很有帮助。

  • 汗法适用于什么证

    《医学新语》记载啊,中医治病八大原则,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可见啊汗法非常重要,很多疾病都需要发汗,我们常见的风寒感冒就是往往汗出了热就退。汗法还有消肿透疹,去风湿等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啊发汗呢,以汗出邪去为目的,过汗则伤津耗气,所

  • 养生情绪很重要

    《三因极》讲,人得病有一个常见的病因是七情致病,喜、怒、忧、思、悲、恐、惊,喜则气缓,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怒则气逆,恐则气下。情绪对人的健康影响是很大的,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心情不好的时候啊,消化功能异常,要么呢喜欢暴饮暴食,要么呢不想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