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仲景论消渴

仲景论消渴

蒋玉清 安徽省亳州市华佗中医院

消渴为临床常见症状,它以口渴明显为主,但又不尽同于糖尿病,也就是中医所讲的消渴病,消渴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及尿有甜味等临床表现,而《金匮要略》消渴篇,把口渴都归属于消渴,有口渴多饮,也有口渴不欲饮,但无论什么情况,它不外乎有五种原因:厥阴之消渴;气血津液不足之消渴;小便不利之消渴;小便利之消渴;阳明内热之消渴。

《伤寒论》326条:“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厥阴病是半表半里阴证,它以阴虚,津液不足为主,津液亏虚内无津液上承于口,故口渴,但它不是大渴欲饮水数升而不解,消谷善饥,尿多之消渴病,因它只津液虚而无内热,故稍稍饮水口渴即解。

《金匮要略》消渴篇:“寸口脉浮而迟,浮即为虚,迟即为劳,虚则卫气不足,劳则荣气竭。”饮食入胃,经过胃的消化吸收而化生水谷精微,古人称之为精气,精气经脾的运化,经血管而输送到全身四肢百骸,上承于口则口不渴。那么如果胃气虚弱,饮食水谷不能经过胃的消化吸收,胃中则无津液输送,无津液上承于口,故口渴欲饮。因它无内热,故不是糖尿病之消渴。当治以健胃生津止渴,方用四君子汤加减,药用党参、炙黄芪、白术、茯苓、山药、炙甘草健脾益气,当归、白芍补血养阴,葛根、天花粉、麦冬养阴生津止渴。

小便不利也能引起消渴,由于小便不利则体内废水不能够排出,新水就不能够吸收,组织里缺少水分营养,故消渴而不欲饮。《金匮要略》消渴篇:“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又论“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苦渴,栝楼瞿麦丸主之。”所以因小便不利之消渴,当利小便,使体内废水去,新水就能吸收,经过脾的运化而使津液上承于口,故口不渴。但利小便用以上两方当辨方证,对小便不利之消渴而有脉浮发热之表证,当用五苓散;对小便不利,渴而有水气,腹凉,而陷于阴证者,当用瓜蒌瞿麦丸,因附子温里,能够振兴沉衰,恢复肾的气化功能,则膀胱开阖有度,使小便利,旧水去而新水吸收,故口渴止。

肾气亏虚,则肾的气化功能失调,膀胱开合失司则小便反多,甚至小便失禁。《金匮要略》消渴篇:“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因肾阴阳亏虚,治当阴阳并调,故方用肾气丸,方中用附子,肉桂温补肾阳,振兴沉衰,恢复肾的气化功能,熟地、山药、山萸肉以滋肾阴,使肾之阴阳之气恢复,则小便恢复如常,津液当还胃中,胃中津液充足而能上承于口,则口渴止。

阳明病之消渴类似于糖尿病,糖尿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阴愈虚则燥热愈盛,燥热愈盛则阴愈虚。阳明病内热偏盛,热盛伤津,则口渴多饮。《金匮要略》消渴篇言:“趺阳脉浮而数,浮即为气,数即消谷,气盛则溲数,溲数即坚,坚数相搏,即为消渴。”又论“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由于胃热盛,热则汗出,热则小便数,津液内竭,故出现口渴多饮。治疗当以清热解渴生津,方用白虎加人参汤加减,方中以生石膏、知母清内热,党参、粳米、天花粉、麦冬、生牡蛎、炙甘草健胃养阴生津,使内热清,津液当还入胃中,则口渴缓解。

猜你喜欢

  • 眩晕案——阎艳丽运用经方治验(1)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编者按:阎艳丽为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河北省第二批中医药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出身中医世家,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40余年,临床善以经方化裁治疗百病,其学生总结其运用经方治验五则,本版今起陆续介绍。陈某某,女,成年

  • 高热危象中医诊疗技术

    各种原因使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中医学认为,凡六淫邪毒、疫疠之气入侵肌腠,正邪相争,或内伤七情,饮食劳倦而致人体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调,表现以发热为主要症状,体温升高在39℃以上者,称为高热。临床可分为外感高热与内伤高热,以外感高

  • 活用经方治脑囊虫病

    苗小玲 河南中医学院经方研究所脑囊虫病是由寄生虫(猪绦虫为主)所传染的一种顽固性脑组织及大脑中枢严重损伤的颅脑内疾病,病人痛苦大,后遗症多。根据临床特征可分为脑实质型、脑室型、脑膜型及混合型。河南中医学院王付教授多年临床用纯中药治疗本病,取

  • 甘补脾胃当首分阴阳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喻嘉言云:“脾胃者土也,土虽喜燥,然太燥则草木枯槁,土虽喜润,然太湿则草木湿烂,以补滋润之剂,使燥湿相宜,随证加减耳。”补脾胃者,当使燥湿相宜,医者选方用药,当以甘味为主。《内经》指出:“五味入胃,甘先入脾

  • 健脾祛湿解毒治脓疱性细菌疹

    马建国 山东曲阜第二人民医院蒋某,女,51岁。2010年12月3日初诊。述其2010年3月以来,在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双手掌指、足底开始起粟粒至高梁粒大小水疱,密集或散在分布,不久即变成黄绿色脓疱,有痒热感,反复而发9个月。其间曾去几家医院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