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扼住风魔

扼住风魔

本报记者 周颖

与家族遗传有关,爷爷80岁中风,父亲74岁中风,这一切,让已到中年的韩玮不由得担心,自己会不会也得中风啊!中风是否会提前到来呢?扼住这个危害健康的“风”魔,有什么好办法吗?

中西医不同认识

中医认为,中风病是在脏腑气血不足的基础上,遇有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烟酒厚味等诱因的作用,进而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在脑,发生风火、痰浊以及闭塞脉络等病理改变。临床上,该病以神志昏蒙、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语言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等为主要症状,好发于中老年人。

西医认为,脑卒中包括脑出血、脑血栓和脑栓塞,是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以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疾病。这种神经内科最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一般分为两大类,即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前者约占脑血管病总数的60%左右,后者约占脑血管病总数的40%左右。

该病由于发病急,来势凶,变化快,又有“脑血管意外”、“卒中”和“中风”之称。研究表明,这种病具有遗传性。

发病诱因有四个

应该说,中风患病率中老年人居高。但哪些中老年人容易得中风病呢?专家认为,气血虚弱者、阴阳失调者以及胖人容易得病。

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病呢?临床发现,中风一般发病都有诱因,大体上可以分为4种:

一是情志因素。人在怒、喜、思、悲、恐的情志活动中,过极便可引发中风。如一些人容易激动和伤感,往往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或痛哭流涕,或大发脾气,或欣喜忘形。随着病情发展,记忆力也愈来愈差。在5种情志中,暴怒是最为多见的诱因。中医认为,怒伤肝。人在暴怒时阳气上亢,气火冲逆,引起血液上涌,随即发生昏仆不遂的中风病。

二是劳累过度。这里指脑力、体力以及房劳过度。人在疲劳状态下,会出现头晕脑涨、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注意力无法集中等现象。亚健康、运动性疲劳、性疲劳等都属于这一类。中老年人过度劳累,脑细胞容易失去活力,造成血管通道受阻,因气虚血瘀导致中风。另外,人的身体在烦劳的时候阳气易动易升,很可能出现气血逆上的证候。还有劳累过度易伤肝血,血虚不能制约虚阳,从而引发中风。

三是饮食不节。过分贪吃膏粱厚味,将会超过中老年人脾胃所能消化的限度,在体内产生大量的痰热而中风;喝酒过多则体内温热郁蒸,助阳化火,也能诱发中风。

四是气候因素。专家发现,一年四季均有发病可能,但季节交变之时,特别是入冬骤然变冷或早春骤然变暖时候,发病者较多。这是因为骤然感寒影响血脉运行,气血失调而发病;肝血不足的中老年人在初遇春阳升发气候的影响,则加重血虚阳亢发生中风。

防重于治是关键

在大街上、小区里,我们经常看见年龄不到50岁的男人或口角歪斜,或走路颤颤巍巍,或坐在轮椅上。著名中医脑病专家王永炎指出,近年来,中风发病年龄提前,40多岁发病的人不在少数,同时,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因此,预防脑中风应从中年开始,从男人开始。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中风元凶。”专家分析,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饮食来说,从过去一个月吃一两次肉,变成了现在一日三餐吃肉,加上各种各样的营养品,中国人的身体一下子接受不了。从锻炼来说,一部分人从体力劳动者变为脑力劳动者,坐办公室多了,去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劳动的少了;从情志来说,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人们常常处在焦躁、忧虑、烦躁之中等。因此,得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的人不断增多。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脑中风的保证。”专家建议,应从各个方面着手预防,如合理的饮食与营养、积极的体育运动、充足的睡眠、良好的心态等。中医脑病专家程昭寰认为,预防中风,要过“心身关、治疗关、膳食关、生理关、锻炼关”。

他解释,心身关即注意身心调整,合理安排作息,消除烦恼,保持心情愉快;治疗关即定期检查身体,排除疾病,有了病积极采用药物进行治疗;膳食关即均衡营养,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安神养心,提神健脑;生理关即顺应生理周期,走向大自然;锻炼关即张弛有度,坐卧得体,适度活动,减轻疲劳。

猜你喜欢

  • 饿久了就不饿了,到底是因为什么?

    人饿的原因啊,是因为我们血液里面的血糖浓度减少,进而人体的体内的一些正常的生理反应,那么人就会感到饥饿,正常的情况下,人应该补充食物,如果这个时候不及时补充食物,人就会感到越来越饿,就好比车没油了,我们需要去加油才能开车,同样道理,胃里没有

  • 气血亏虚,先补气还是先补血?

    这是一个46岁的女性患者,她来的时候啊,主要症状就是这个,偏瘦,身体还特别困窘,每天觉得昏昏沉沉的,然后自己感觉呢,身体就是特别发凉,然后乏力,还容易紧张啊,入睡难,多梦,头昏昏蒙蒙的啊。眼睛他自己感觉是有点肿,但是不是明显浮肿那一类。然后

  • 脾胃不好,中医常用这三种方剂,看看适不适合你!

    那么首先第一个呢,就是四君子汤,我们叫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中医补气虚的啊,在方剂学当中,补气虚的第一方就是生猪、茯苓、甘草四味药,那么这个可以补人体气虚,这里边呢,我要跟大家说一个是中医这个补气呀和祛湿的关系,一般来说,气虚容易生成湿气,湿

  • 肝郁脾虚反反复复,用药没效果,看看老中医怎么调理!

    这个患者呢,是一个50多岁的一个女性,她来的时候跟我说,就是这个体质状况,就是怕冷,乏力,有时候打嗝嗳气,有时候呢还有胸闷,总爱跟这个女儿生气,这母女俩也总吵架,晚上呢失眠,她这个。情况啊,他之前呢,到那个诊所去看过中医,也吃过一段时间中药

  • 手脚冰凉,肚子总咕噜噜响怎么回事?

    今天我继续跟大家分享临床案例,这是一个女性患者, 59岁,她的主要症状呢就是口粘腻,口渴口干,颈肩腰痛,还有那个大便粘呢,肠子咕咕响,怕冷,移动的呢就汗出,入睡困难,多梦啊,有时候经常做噩梦,眼前还有飞蚊症,容易眼睛流泪,还有手指麻,手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