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时有常位而气无必也——手足口病增多的运气学分析

时有常位而气无必也——手足口病增多的运气学分析

黄波 江苏省江阴市致和堂中医药研究所

“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化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之化之变也”(《素问·至真要大论》)。《黄帝内经》告诉我们,阴阳五运的运动变化规律是天地万物变化运动的根本规律,五运六气是有周期性规律的,天气的风寒暑湿燥火也是有规律可循的,疾病的发生与五运六气及气候变化有密切关系。疫病的发生、流行与异常的气候的变化有关。所谓“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素问·五运行大论》)。疫病非独立于风寒暑湿燥火之外的特殊疾病。运用《黄帝内经》运气理论分析预测疫病,对当今手足口病等疫病的防控具有很大价值。

根据运气学说,2010年庚寅年的运气是: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而今年初之气(1月20日至3月20日左右),主气是厥阴风木,客气是少阴君火。根据《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凡此少阳司天之政……初之气,地气迁,风胜乃摇,寒乃去,候乃大温,草木早荣,寒来不杀,温病乃起。”司天之火,加以客气之火,在风气偏盛之时,是气候偏热,温病容易发生的时期,也应该是属于温疫范畴的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及蔓延的时期。

按理应该是初之气手足口病容易发生,而实际上今年初之气手足口病发病相对平稳,而4月到5月,不到一个月时间,报告病例和死亡病例数据翻了一番。何以至此?

《素问·至真要大论》“时有常位而气无必也”,认为五运六气有常有变,有未至而至,有至而未至,有至而太过,有至而不及,有胜气、复气之异,有升降失常之变。

在预测疫病时“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素问·五运行大论》)。运气分析,需要全面灵活,不能胶柱鼓瑟。

观察今年实际天气情况,初之气寒湿重、气温低,是去年寒湿之气太胜,寒湿的运气尚未完全退位导致,而因此今年初之气的客气“少阴君火”被遏,此现象属于上年寒湿之气“至而太过”,属于非常运气,在此基础上,此期手足口病发病相对平稳。二之气主气是少阴君火,客气是太阴湿土,气候特点春雨绵绵,湿温互现。然而此期随着上年寒湿之气的退位,被遏的初之气的客气“少阴君火”、二之气的主气“少阴君火”,再加上司天之火三火叠加,从而导致此期与火热相关的手足口病发病增多。媒体报道中,手足口病发病的急剧增加,今年4月到5月,不到一个月时间,报告病例和死亡病例数据翻了一番,原因在此。

“疹是阳邪,性喜清解”,手足口病临床表现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治疗时要注重《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火郁发之”的思想,用药时注重辛散药物的外散和苦寒药物的内清相结合,可多选用葛根、柴胡、薄荷、升麻、石膏等具有辛凉解表作用的药物,以清热透疹。

链接

手足口病提前进入高发期

死亡数一月内翻番

据《新京报》报道,我国手足口病疫情今年提前进入高发期,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肖东楼透露,截至5月4日,今年已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427278例,同比上升超40%,其中死亡260例,同比上升142.99%,重症病例5454例,同比上升66%。

根据卫生部4月份发布的手足口病累计病例为19万余例,其中重症2119例,死亡94例。仅不到一个月时间,报告病例和死亡病例数据便翻了一番。

猜你喜欢

  • 湿气重怎么排湿有效

    症状:很多湿气重的人呢,都会有早起困倦,口臭,面容憔悴,舌边有齿痕,整个人每天都是浑浑噩噩地失去了活力,所以祛湿成了头等大事。那么如何祛湿呢?第一,饮食调节,我们可以吃一些利水化湿,健脾益胃的食物,像是山药,薏米,红豆,冬瓜啊等等都是可以的

  • 颈椎病的症状与治疗方法

    颈椎病的手法治疗,其中有一类就是椎动脉型颈椎病,那么它的症状就是一个头晕,经常我们说这种小关节紊乱,导致我们颈椎破坏之后,那么它就会出现椎动脉的供血这种不够,过性的痉挛,导致一过性缺血系列症状。这个很多病人到恐惧,脖子不太敢动,越不动越加了

  • 膝关节炎治疗最佳的方法

    膝关节炎的治疗呢,我们提出了一个三联疗法,传统上我们认为【三分治七分养】,现在我们发现其实更多的这个运动才是核心要素。我们改一个字,【三分治七分练】,这个一字之差含义不一样了,特别突出这种运动的这种效果,特别是我们说臀腿,大腿前面后面,里侧

  • 健脾祛湿吃什么药效果最好

    身体湿气重,常用的健脾祛湿六味药分享给大家。1.陈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除胀和胃的功效。2.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的功效。3.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功效。4.苍术:具有健脾燥湿、祛风散寒的功效。5.厚朴:具有温

  • 糖尿病的早期表现有哪些?

    很多人质疑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效果,其实中医治疗糖尿病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大家常说的三多一少症状,其实在很多中医古籍中都已经有记载。糖尿病的中医病机呢,主要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早期的表现呢,主要是以肝肾阴虚为主,到了糖尿病肾病的阶段,常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