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为什么服用补药要在冬季

为什么服用补药要在冬季

冬季是一年四季中气候严寒,水冰地裂,自然界的动植物均处在眠伏收藏的寒冷季节。人体也同样顺应着自然界的变化,进入代谢缓慢、物质贮存的阶段,正如中医古籍《内经.素问》所言:“冬三月者为封藏”。就是说,到了冬季,人们尽管捂着厚厚的棉衣,但全身皮肤毛孔密闭,出汗较少,活动也少,摄入体内的营养物质也容易贮藏,再加上冬季饮食荤食量大为增加,正是养精蓄锐的大好时期,因此说,冬季是服用补药的最好季节。

另一方面,按照中医脏腑学说来讲,“肾”是人体藏精(贮藏营养物质)的重要器官。《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肾者,主蛰(即生机内藏之意),封藏之本,精之处也……,通于冬气。”冬季吃些补药,将大量的营养物质存于肾内,以保证来年春季的生机勃发,达到养生健体的目的,这就是中医“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即不得热性病)的含义所在。

俗话说:冬令进补,春天打虎。这种说法不仅符合中医养生学理论,也顺应了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客观规律。因为冬季进补,较之其他季节,对于平衡人体阴阳、疏通肢体经络、调和全身气血具有多的优越性。许多老人均有身轻体健,或者说能减少患病的次数。因此,每当冬季来临,许多体弱老人就准备吃些补品,这既有调理健身的性质,也含有中医“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内容。实际上,它已经成为我国民间传统的防病强身、扶虚补亏等“自我摄生法”的措施。

但是“补”是针对“虚”来说的,只有当身体正气虚亏,阴精不足的时候给予进补,则最为适宜。老年人由于机体生理功能减退,抵抗能力低下,一到冬季,往往阳气虚衰,表现为全身畏寒、手足不温、气短乏力等;倘若在阳气不足的基础上又兼有阴精亏损,也就是缺乏身体机能活动的原动力,那么此时的临床表现还可见有精神委靡、面色(白光)白、语声低微、舌淡脉弱等一派精气欲脱的虚象。因此,冬季对上述体虚老人运用“食补、药补”来加以调理,也就是中医所谓的“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以达扶正培本、“阴平阳秘”的目的是十分必要的。

不过,冬季进补必须因证因人而异,要针对不同的虚证,择用不同的补品。如阳虚者选用助阳之品,气虚者选用补气益气之品,就能获得预期的调治疗效。如果阳虚者反用寒凉滋阴补品,就会重伤其阳,虚之更虚;阴虚者反用温热助阳之品,将会耗伤其阴,于身体不利。因此,冬季进服补药之前,最好能得到中医师的临床诊察和指导,切不可盲目滥服。

猜你喜欢

  • 湿气重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湿气又被称为湿毒,体内湿气太重对我们的影响很大,对我们的生活、健康都会造成不良影响。湿气重的人常常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大便不肠、关节酸痛等症状。既然湿气对我们的身体危害这么大,那么它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一、湿气的产生分为外湿和内湿湿气

  • 八大招有效预防咽喉炎!!!

    咽喉炎主要是由于需要长期说话、唱歌、以及在饮食上特别不规律的人群比较容易患上的一种疾病。咽喉炎患者会感觉到咽喉部位发热、红肿甚至是疼痛,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对于精神方面也受到一定的影响,那么患上咽喉炎应该怎么办,下面小至就来跟大家分

  • 骨质疏松怎么办?可以试下食疗方法!

    骨质疏松,已成为我国名列前茅的常见慢性病,发病率逐年提高。现代医学对骨质疏松一直使用药物治疗和饮食保健的方法。那么如果患上骨质疏松应该吃些什么进行饮食保健?又有哪些食物是不适合平时食用的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骨质疏松发生的原因是什么?骨质

  • 这种当季水果不仅能乌发补肾,还能养颜抗衰!

    春夏之际,桑葚正当时。眼下又是桑葚上市的时节,对热衷于养生的朋友来说,这酸甜可口的果子,可是一味“良药”。早在两千多年前,桑葚就已是我国皇帝御用的补品,历代医家也极其推崇,在民间更是有“人间圣果”、“补血果”之称。中医将药食同源的中药称为“

  • 生活中那些可能加重湿气的坏习惯!

     夏季体内湿气太重,会导致我们身体不适、胃口不振、精神萎靡等症状。想要摆脱湿气,除了用一些中医祛湿方法祛除湿气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也需要注意。生活中的很多坏习惯,都可能会加重湿气。今天小编就跟大家聊聊,生活中那些可能加重湿气的习惯。会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