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闲来品味茶文化

闲来品味茶文化

壶中日月长,可清大地心。一把紫砂茶壶在手,可谓悠然自得。

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是发现茶树和生产茶叶最早的国家,早在《诗经》、《尔雅》、《神农食经》等古籍中就有记载。翻阅一下中国古典名著,你能够发现:茶,不仅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而且它还同我国古老的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先凝碗面。一碗喉勿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身不平事,尽从毛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痛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首堪称千古绝唱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咏茶诗,出自唐代诗人卢仝的笔下。与李白一生爱酒一样,卢仝一生爱茶成癖。在这首诗里,诗人把茶的奇效和快感描绘得酣畅淋漓:饮茶不但能解渴,而且能文思泉涌,消愁解闷,甚至能飘飘欲仙,给人带来幻境!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因债务所累离乡背井独居镇江焦山别峰庵时,在作画之余,苦中作乐写出两首咏茶佳联。一首送给焦山自然庵作联并书:汲来江山烹新茗,买尽吴山当画屏。另一首书赠焦山海若庵:楚尾吴头,一片青山入座;淮南江北,半潭清水煮茶。这两首即兴所作的茶联,字里行间透出了画家对绘画艺术的无比之爱,茶韵和墨韵浑然一体,气魄之大,令人折服。

巨著《红楼梦》中,贾府上下处处能见喝茶的热闹情景。光是烹茶用水,《红楼梦》中就提到了好几种,有叶上露水、雨水、雪水。雨水烹茶,书中提到数次:妙玉招待贾母,惜春招待妙玉都是用“旧年蠲的雨水”烹茶。贾宝玉在《冬夜即事》诗里写道:“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妙玉招待宝钗、黛玉、宝玉等人喝“体己”茶,用的就是她五年前在玄墓蟠香寺居住时所收梅上的雪。用冬天取的雪水在夏天烹茶,真可谓中国茶道之一绝!

作为茶的故乡,我国人民自古就讲究饮茶。在生活中,各地人们还根据自己的习惯,辅以一些作料,使其具风味。

在湖南桃花源一带,有喝擂茶的习惯。擂茶的做法是:把茶叶、生姜、大米放入岩钵中,擂成糨糊糊,再冲入开水,又叫“三生汤”。擂茶对伤风感冒有奇效,还有健身作用。除了生姜的药用外,茶叶也功不可没。

在闽南及闽粤毗邻的城乡,盛行肉骨茶。茶客入座,店主便端上一大碗鲜汤,碗中有五六块排骨,然后再边吃肉骨边饮茶,茶叶多系福建名茶铁观音,滋味浓醇,馨香入肺,此茶已成了东南亚一带的风味小吃。海外华人每当喝肉骨茶时,总会引起对故乡的思恋,因此有这样的说法:“品饮肉骨茶,难忘故乡情!”

最使笔者留恋的是浙江北部一带各具特色的咸茶。笔者曾在这一带生活了10年时间,尝遍农家各色各样的咸茶。浙江湖州南浔镇一带农村,每当客人上门,主人就用晒干的胡萝卜干、青豆、橘皮、炒熟的黑芝麻、新鲜的黑豆腐干,加少许茶叶,放在茶碗里,用开水冲泡。盖子一掀开,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扑鼻而来。那红的橘皮、黄的胡萝卜干、绿的青豆、黑的芝麻,各种颜色错落有致、时沉时浮,片片茶叶舒展自如,简直是美的享受。而吃起来,香喷喷、咸嗞嗞,真可谓色、香、味俱佳。

离南浔不远的德清县三合乡的咸茶也别有风味。那里盛产竹子,农家招待客人时,用竹爿瓦罐专煮的沸水冲泡茶叶,然后用竹筷夹起腌过的橘皮伴野芝麻放入茶碗,再放些烘豆、笋干等,作料达15种之多。趁热品尝,边喝边冲,最后连茶叶一起吃掉。这里的人们常说:“橙子芝麻茶,吃了讲胡话。”意思是该茶有明显的兴奋提神作用。

此外,我国颇具名声的还有成都的盖碗茶、潮州的功夫茶等。关于茶的文化习俗,在我国真是讲也讲不完啊!

文/邬时民

猜你喜欢

  • 鹿茸益胃散治疗消化性溃疡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方药组成:炙黄芪20克,茯苓20克,木香15克,槟榔15克,干姜9克,焦白术20克,当归25克,砂仁18克,石斛20克,黄连9克,炙甘草9克,党参20克,炒杜仲15克,苏梗15克,青蒿15克,鹿茸9克,山药25克,

  • 急性脊髓炎中医适宜技术

    急性脊髓炎又称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是非特异性炎症引起脊髓白质脱髓鞘病变或坏死,导致急性横贯性脊髓损害。多发生在感染之后,炎症常累及几个脊髓节段的灰白质及其周围的脊膜,并以胸髓最易受侵。本病有三大临床特点:病损水平以下的肢体瘫痪;传导束性感觉障

  • 温中降逆治干呕

    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刘某,女,32岁。2009年7月9日初诊。半月来,经常恶心,吐涎沫,经医院诊断为神经性呕吐,服中西药未果。观其精神萎顿,面黄,就诊中干呕连连。舌淡,苔白,六脉沉细。治以温中和胃,降逆止呕。立方半夏干姜散:半夏10克

  • 详医嘱 服法当——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6)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膏方制备,“开路药”已服,脾胃功能得调,即可服用膏方。服膏调养当要遵医服用,如果医嘱不详、服法不当,膏方的疗效也会大打折扣。服用膏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服膏季节 一般来说,服用膏方多在冬至即“一九”开始,至“九九”结

  • 邹润安论柴胡

    “邹润安论柴胡”作者为四川自贡怡康中医诊所王昆文。《本经》谓柴胡“味苦,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积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出新”。在《伤寒杂病论》中,组成含柴胡的经方共9个,而且至今仍是临床常用方,其中最著名的有大、小柴胡汤,四逆散,鳖甲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