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脏腑经穴推拿疗法(三)

脏腑经穴推拿疗法(三)

【操作方法】

1.滑动指压法:用较强的压力抵紧胸穴,以穴位处的结节状或条索状物为中心,顺着肋骨下缘或骨的表面来回滑动手指,使病人有较强的触痛感。此法适用于重症、急症及对穴位按压不太敏感者。此外,治疗软组织疾患时,在局部反应压痛点上用大幅度的较强滑动,其滑动方向与患处的肌肉走向呈十字交叉,称之为“大幅度滑动指压法”。手指深入反应压痛点内,着力于深部,反复滑动,称之为“深部滑动指压法”。

2.持续指压法:以中等强度的压力持续抵压胸穴,不滑动手指。此法主要适用于轻症、小儿、体弱者或对穴位过度敏感者。

3.其他:为使穴位保持较强的反应,用手指抵紧穴位可做持续震颤动作。对于腰肢穴及位于肌肉丰厚处的经穴,必要时可利用短捧(一端圆钝,缠裹纱布)压迫代替指压。

【适应证】

脏腑经穴推拿疗法主要适用于一些痛症,如急性头痛、胸痛、腹痛,以及颈、肩、臂、腰、骶部的软组织损伤等。此外,对膈肌痉挛、心悸、昏厥、胸闷、喘息、胃神经官能症等常见病症,也有一定疗效。

1.胃病(慢性胃炎、胃痉挛、胃胀气痛、胃溃疡等):主穴取6对胃穴(常取胃1、3、4)。备用穴酌取背腹、腰肢、剑上、剑旁或敏感的腹穴1~2个。胃神经官能症加锁上2、岗上1;恶心呕吐加锁上l、2。

2.腹痛(主要用于治疗功能性疾患引起的腹痛,对器质性病变只能作为辅助治疗):病在上的多取上部腹穴;病在下的多取下部腹穴;满腹痛的上、下部敏感穴兼取。指压顺序是先上后下,重按腰、背部的反应压痛点;或在病人的腹部轻轻按摩,使腹壁放松,然后抓起脐部及其周围的腹肌连续提几次。上腹部及脐周围痛,选穴范围多在腹1~4穴,常用腹1、3,配穴为背腹、剑上、剑旁、腰肢;下腹痛选穴范围多在腹3~7,常用腹3、6,配穴为腰肢、1~2个敏感的腰腹穴;腹胀痛的配穴为胸3、胃3、腰肢。

3.胆道蛔虫病、胆石症、胆囊炎等引起的疼痛:背腹穴(双),配剑旁、胸3穴(右);或从腹1、3、6、7穴中选最敏感的一穴,配胸5穴(右)。

4.肾结石症引起的疼痛:主穴为腰腹4、腰肢穴,配穴为背腹穴和反应压痛点。

5.头痛:前额痛,主穴为剑上(或剑尖)穴,配穴为锁上1反应压痛点;枕部及头顶痛,主穴为岗上1、锁上2,配穴为剑尖、反应压痛点;偏头痛,主穴为锁上2、岗上1(双),配穴为剑上、锁上3、反应压痛点。

6.三叉神经痛:主穴为锁上1、2、3,岗上4穴,备用穴为胸肋5穴(上2穴)、剑上穴、反应压痛点。

7.牙痛:—上颌牙痛,取锁上3,加胸肋5穴第2对穴;下颌牙痛,取岗上3、4,加胸肋5穴(第l对穴)。

8.落枕:主穴为岗上1、锁上2穴,配穴为肩臂1、岗上2穴。斜方肌型以岗上1穴(此穴指压向脊柱方向作大幅度滑动)为主;胸锁乳突肌型以锁上2穴为主,并可于局部反应压痛点上作大幅度滑动指压.在指压的同时,要患者用力转动颈部,直到功能恢复正常为止,配以热敷则效果更好。

猜你喜欢

  • 久病重病当辨奇经

    秦淑芳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奇经八脉学说自古迄今,一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内经》以来,历代医家论著虽代有疏发,但多散在而不详,一些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往往把奇经理论归属为十二经或脏腑理论的从属部分而存在,把它在理、法、方

  • 四磨汤治胃脘痛

    王金亮 山西平遥中医院四磨汤出自宋代严用和之《剂生方》,方精药专,由人参、槟榔、沉香、乌药四药组成,具有破滞降逆,补气扶正之功,主治正气不虚,肝气横逆,上犯肺胃所致之气逆喘息,胸膈不适,烦闷不食之证。观当今之世人,多精神压力大,或见情绪失调

  • 扶阳复阴治虚痞

    潘树和 河北省承德市中医院《伤寒论》曰:“满而不痛者,此为痞。”痞即闭塞不通,心下(胃脘部)有堵塞不适之感。《景岳全书·痞满》:“痞者,痞塞不开之谓;满者,胀满不行之谓,盖满则近胀,而痞则不必胀也。所以痞满一证,大有疑辨,则在虚实二字。”“

  • 贮存好 防霉变——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7)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膏方要长期服用,膏方的包装储存直接影响膏方的疗效。如果膏方贮存不当,服膏时就会存在安全隐患问题。为了使膏方在服用期间保质而充分发挥药力以达到调补的目的,膏方的存放方法至关重要。在膏方制作后,首先让其充分冷却,才可加

  • “邪不可干”亦须避之有时

    刘刚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1年10月21日《中国中医药报》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一文,笔者认为,从养生学角度,强调扶正气的重要性是可以的,但是从《内经》原意来看,“正气存内”仅是“邪不可干”的基础之一。我们应当以《内经》天人合一的思想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