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经验小儿惊厥30例的护理体会

经验小儿惊厥30例的护理体会

「摘要」

目的

总结小儿惊厥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30例小儿惊厥患者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及细致的基础护理。结果

30例小儿惊厥患者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

惊厥是常见急症之一,婴幼儿多见,系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所致,常引起窒息、外伤。因此及时进行抢救,保持呼吸道通畅,供给足够营养,加强高热、皮肤护理和安全防护,密切观察病情对痊愈出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小儿惊厥;护理

惊厥是常见的急症之一,婴幼儿多见,系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所致。临床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呼吸节律不规整或暂停,伴紫绀、双眼球固定或上翻、凝视、斜视,全身或局部肌群强直性或阵发性抽动,多伴有大小便失禁。应特别注意的是新生儿惊厥动作与婴幼儿有很大不同,表现很不规律且常为局灶性,有时与正常活动不易区分。检查新生儿有无惊厥,必须在保暖状态下把婴儿衣被全部松解,仔细观察自然姿势和自发动作。正常足月儿肢体均有一定张力,以屈肌占优势,四肢保持屈曲状态,两手紧握拳,大拇指内收。由于肢体束缚被解除,皮肤受冷刺激,肢体即出现粗大震颤样自发动作,或徐缓的、无规则的,抽搐样的手足徐动,有时可见踝部、膝部和下颌的颤动,这些无意识不协调的动作是由皮层下中枢支配,在新生儿期出现并无病理意义,但应注意与惊厥动作区别。突然出现的肌张力改变,持续性的伸肌强直,反复迅速的肢体某一部位抽搐,以及阵发性痉挛是具有病理意义的。应及时抢救并加强护理。

1

临床资料

2001年1月~2003年12月,我科共收治30例小儿惊厥患者,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大13岁,最小仅1天。高热惊厥13例,病毒性脑膜炎2例,癫痫5例,颅内出血5例,缺氧缺血性脑病5例。

2

护理体会

2.1

保持呼吸道畅通

惊厥发作时应即刻松解衣领,取头侧平卧位,吸咽部分泌物,并托起患儿下颌防止舌后坠而引起窒息。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时,可采用超声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利于排出。

2.2

吸氧

惊厥时氧的需要量增加,吸氧可减轻缺氧与脑损害。

2.3

加强防护

抽搐发作要注意防止碰伤及坠床,必要时约束肢体,上、下牙齿之间应放置牙垫,防止舌及口唇咬伤。对抽搐频繁者应特护,减少不必要的刺激,室内光线宜暗,并保持安静。治疗护理操作集中进行,动作轻柔准确。

2.4

保证足够营养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饮食。对于抽搐后意识障碍者可选用静脉或鼻饲补充营养,鼻饲前要抬高头部并检查胃管在胃内方能鼻饲,鼻饲量及进入速度要适当,必要时先使用镇静剂后再鼻饲。同时应观察有无恶心、呕吐,痰多者鼻饲前吸痰,鼻饲后30min内不宜吸痰,以免诱发呕吐及误吸。

2.5

高热护理

高热引起的惊厥,应立即使用退热剂。中枢性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为预防脑水肿,以头部物理降温为主,采用冰帽,降低脑组织的代谢,减少耗氧量,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利于脑细胞恢复。其次为枕下、腋下、腹股沟放置冰袋,忌擦胸前区及腹部,在冰袋外包裹薄巾,防止局部冻伤;亦可用30%~50%酒精或35℃~40℃温水擦浴。

2.6

加强皮肤、口腔护理

保持衣、被、床单清洁、平整、柔软干燥,翻身时避免拖、拉等动作,防止皮肤擦伤。昏迷、大小便失禁的年长儿必要时留置导尿管,便后用温水擦洗臀部皮肤,并涂滑石粉,及时更换衣裤,防止皮肤感染及褥疮的发生。婴幼儿应选择质地柔软的尿布,大小便后及时清洗,更换尿布。为保持口腔清洁,每次喂完奶或进食后喂适量的温水以冲洗口腔。

2.7

病情观察

详细记录惊厥发作次数;发作前有无多汗、易惊、尖叫、发作时状态;惊厥持续的时间、间隔时间;发作部位及发作后的精神状态,有无嗜睡、昏睡或昏迷,注意有无发热、呕吐、腹泻、黄疸及皮疹。并观察血压、前囟是否膨隆、呼吸、瞳孔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脑水肿早期症状。反复惊厥不止时应及时通知医生,按医嘱给予脱水剂预防脑疝的发生,同时要注意有无休克与呼吸衰竭,以便及时协助抢救。

2.8

应用脱水剂的护理

持续而频繁的惊厥,往往并发脑水肿,应严格遵医嘱在指定时间内使用脱水剂,如20%甘露醇(按0.25~0.5ml/kg使用),注意输液的速度;一般在30min内滴完。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穿刺部位有无渗出,如有渗出应及时更换穿刺部位,即刻用2%普鲁卡因局部封闭,禁忌热敷。

2.9

使用抗惊厥药的观察

静脉注射安定应缓慢,避免引起呼吸抑制,注射过程中应严密观察呼吸有无频率、节律的改变。用10%水合氯醛灌肠时,应用蒸馏水稀释1~2倍,尽量保留1h以上,以便达到药物吸收。

3

小结

小儿惊厥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是病情濒危的临床表现。因此惊厥停止后,应配合医师做血糖、血钙、脑脊液、脑电图、头颅CT等检查,明确病因。并向患儿家长交待病情、诱因,指导家长掌握预防惊厥措施,促进患儿痊愈。

猜你喜欢

  • 金匮肾气丸治肺心病心衰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张某,男,72岁。1987年12月13日初诊。患者有咳喘病史40余年,近8年来咳嗽加重,动则喘甚,畏寒肢冷,面部及下肢浮肿,下肢浮肿为甚,按之没指,兼有心悸发憋。刻诊:气息短促,呼多吸少,面色晦黯,唇

  • 宣达渗利止吐泻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王某,男,13岁。2007年8月29日初诊,自入秋以来即感胃脘不适,时有吐泻,继之病情加重,现水浆入口即吐,米粒难进。口渴而喜饮,但愈饮愈渴,昼夜嗜睡,脉沉濡,舌红,苔白。此乃暑湿内蕴,胃阳不振,脾气也伤,

  • 避瘟用温初探

    张英栋 山西省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唐代大医孙思邈继承了历代医家对温疫的预防经验和诊治思想,提出了“瘴疠”、“温风”、”毒气”等病因,肯定了“毒”是传染病的主要病原,治疗上突出清热解毒。但提到避瘟时却倡用温药。避瘟为防病,“凡能依时摄生者,可居

  • 健脾清肠汤治习惯性便秘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方药组成:生白术60克,麦冬30克,生地黄18克,炒枳实30克,柴胡30克,元参18克,厚朴30克,熟大黄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3次服。此方为贵州名医石恩骏教授治疗习惯性便秘之专用经验方。石氏认为人体气机升降出

  • 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诊疗技术

    急性心肌梗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因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而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常伴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是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