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争议称阿斯巴甜有致癌可能性

争议称阿斯巴甜有致癌可能性

FDA认为,其在30年前就曾组织了一批专家对该产品进行了大量严谨的科学评估,其权威性不容否定,故拒绝对其重做临床试验。

阿斯巴甜(aspartame)是美国Searle公司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发上市的新颖的人造甜味剂,它是由天冬氨酸与苯丙氨酸等两种氨基酸原料所合成,其口感与白糖非常相似,但热量只有后者的1/20,且食后无糖精那样的苦味残留感,故产品一上市,立即受到众多食品生产厂商的热烈追捧,其产销量扶摇直上,到了90年代中期,阿斯巴甜全球销售额曾高达十几亿美元,由此创下有史以来化学合成甜味剂销售额之最。

据了解,阿斯巴甜不仅广泛用作各种食品的甜味剂,还被批准用于各种医药制剂里作为甜味剂以代替白糖。据悉,在咀嚼片、糖浆剂、速溶片、泡腾片等制剂中均添加有阿斯巴甜成分,以此取代食后会使人发胖的蔗糖。阿斯巴甜的问世,曾被西方食品学界誉为是20世纪食品添加剂研发的一重要里程碑。

但阿斯巴甜一早已广泛应用于食品与药品,而且全球销量第一的人造甜味剂却始终受到学者们的质疑。就在不久前,一名为CSPI(民间关心阿斯巴甜安全性研究小组)的英国学术团体又对阿斯巴甜提出新的指责——该产品有致癌的可能。据CSPI在网上公布的一份动物实验材料披露:他们在一年多时间里曾给4000只大鼠喂食了含有相当于人每天摄入量的阿斯巴甜的饲料。结果表明,经常摄入阿斯巴甜的老鼠,白血病、乳腺癌和淋巴肿瘤发病率显著升高,而对照组老鼠(未摄入阿斯巴甜)则一切正常。

英国CSPI学术团体的上述报道在美国引起极大震动。《华盛顿邮报》全文转载了这篇文章。据悉,美国一些卫生研究组织已联名向FDA提出申请,要求重做阿斯巴甜安全性评估试验。但据《华盛顿邮报》的最新报道,FDA已断然拒绝了上述申请。其理由是,仅凭英国CSPI极其有限的动物实验结果这一家之言,尚不能证明阿斯巴甜有致癌可能性,况且美国FDA在30年前就曾组织了一批专家对该产品进行了大量严谨的科学评估,其权威性不容否定。迄今为止,医学界尚未有人报道说,消费者在食用了含阿斯巴甜后有诱发白血病、乳腺癌或淋巴癌的现实病例。

阿斯巴甜已在包括美国在内世界绝数国家上市,其应用已有30年之久,至今世界各国均无有关该产品会诱发肿瘤疾病的报道。

FDA引用化学专家的话说,阿斯巴甜在进入人的消化道以后会自动分解成天冬氨酸和苯丙氨酸两种氨基酸,它们对人体都是绝对安全的。且FDA在几十年前即已做过阿斯巴甜致癌、致畸、致突变等“三致试验”,未曾发现任何问题(否则FDA不会批准其用于医药制剂中作为甜味剂)。所以FDA认为,没必要重做阿斯巴甜的安全性试验。

据美国媒体分析,实际上阿斯巴甜涉及到的产品至少有成千上万种,其应用范围覆盖糖果冷饮糕点食品/饮料业、医药(药剂制造业)、日用化学品(如牙膏等大宗产品)、烟草加工业和化妆品产业等等。一旦明令禁止阿斯巴甜销售(或暂停销售),将涉及到众多厂家的经济利益而犯众怒,所以,阿斯巴甜这一人工甜味剂在美国可谓是“牵一发而全身动”。美国FDA在涉及到影响巨大的美国食品工业(当然还有其他行业)的利益问题时也是慎之又慎,决不会轻举妄动,作出取消或暂停销售阿斯巴甜的决定。关于阿斯巴甜到底对人体是非常安全还是有致癌可能性,这一问题看来只能留给医学专家们今后去深入研究了。

猜你喜欢

  • 针对胃癌晚期有哪些治疗的方法?

    胃癌已经成为危害社会和人类健康的一大疾病之一,它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困扰。为了减少胃癌的发病率,我们应该掌握有关于胃癌晚期的治疗。由胃癌晚期手术治疗根治性差,预后也较差,对于体质弱,有转移的晚期患者来说,手术治疗多不做考虑。虽然消化道外

  • 大剂量叶酸可预防胃癌

    一项研究获得重大发现:每天服用大剂量的叶酸可降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关于这项研究的论文在最新出版的世界著名的权威性胃肠病学杂志《Gut》上发表。叶酸是一种存在于柑桔类和绿叶植物中的维生素B,公认缺乏叶酸可增加肿瘤发生的危险性,但人们尚不清楚大

  • 胃癌的护理要点与预后转归

    【护理要点】首先患者应有一个清新、温馨的生活环境,忌喧哗、躁扰;家属应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情感思想交流,不应歧视、冷漠患者,及时发现和排除患者各种烦忧。帮助患者戒除烟酒及其他不良生活习惯。患者的饮食应有规律,宜清香可口,富于均衡营养又易于消化。

  • 胃癌患者心理护理

    专家指出,肿瘤病人有4种常见心理问题,而如何解决这些心理问题,对于增强病人的安全感与康复的信心意义重大。角色紊乱一个人得了病,就迫使他由一个常态社会角色转换成病人的角色。他需要停止平时担任的工作,不能照顾家庭,反而需要亲人照顾自己。专家介绍

  • 胃癌的辨证论治与单方验方

    1、辨证论治(1)肝胃不和主症:胃脘胀满疼痛,窜至两胁,或嗳气、泛酸、呃逆、胸胁苦满,纳呆。舌质淡红或暗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治则: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2)气滞血瘀主症:胃脘刺痛拒按,痛有定处,或可扪及肿块,腹满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