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隋唐名医 历代名医(4)

隋唐名医 历代名医(4)

巢元方

隋代医学家。曾任太医博士,隋大业六年(610)主持 编撰《诸病源候论》。

孙思邈

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人,581~682年。人们尊称他为“药王”。他从小勤奋好学,七岁读书,每日背诵一千多字,有“圣童”之称。到了二十岁,已精通诸子百家学说。

张宝藏

张宝藏,字澹,唐栎阳(今陕西临潼)人,约生活于公元六世纪。唐贞观年间(627~649),宝藏年已七十,任金吾长,时太京李世民患气痢,诸医屡治无效,于是下诏征医方,宝藏曾患此疾,服乳煎荜茇方而愈,他具疏此方。太宗服药后,痢即痊愈。宝藏因此授三品文官为鸿胪卿,是我国医学史上官爵最高者。

崔知悌

崔知悌,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公元615~685年。崔氏出身宦族,历任洛州(今河南)司马、度支郎中、户部员外郎,唐高宗时升殿中少监,后任中书侍郎,公元670~674年为尚书右丞。公元679年官至户部尚书。

张文仲

张文仲,约公元620~700年。唐洛州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武则天光宅元年(684)为侍御医、后至尚药奉御。文仲通医理,尤工风与气之研究。他认为风有一百二十四种,气有八十种,若不能区分,会延误病机而致死亡。

王焘

王焘,今陕西县人,约生于公元670~755年,其曾祖父王珪为唐太宗朝宰相。祖父祟基,父茂时,王焘为次子。王焘幼年多病,年长喜好医术,有感于不明医者,不得为孝子,遂立志学医。

鉴真

鉴真,俗姓淳于,鉴真原籍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唐代佛学大师,公元688~764年。幼时家境清贫,长安元年(701)14岁时,随父在扬州大云寺(后改名去兴寺)出家,唐中宗神龙元年(705)他从道岸禅师受菩萨戒。

王冰

王冰,号启玄子,又作启元子。籍贯不详,约公元710~805年,公元762~763年为太仆令,王氏少时笃好易老之学,讲求摄生,究心于医学,尤嗜《黄帝内经》。

昝殷

昝殷,唐代蜀地成都(今四川成都)人,约公元797~859年,昝氏精医理,擅长产科,通晓药物学,唐大中年间(847~852),他将前人有关经、带、胎、产及产后诸症的经验效方及自己临症验方共378首,编成《经效产宝》一书,共三卷。

李珣

李珣,字德润,五代时前蜀梓州(今四川三台)人,生活于九、十世纪。李珣祖籍波斯,其先祖隋时来华,唐初随国姓改姓李,安史之乱时入蜀定居梓州。

韩保升

韩保升,五代后蜀(今四川)人,约生活于公元十世纪,生平籍贯史书无载。后蜀主孟昶在位时(934~965),他任翰林学士,曾奉诏主修《本草》。他与诸医详察药品形态,精究药物功效,以《新修本草》为蓝本,参考了多种本草文献。(王医)

猜你喜欢

  • 肚子响放屁多是怎么回事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说一个症状,经常肚子响,而且有的时候就想完之后就想放屁,那么今天给大家讲这么一个案例。李女士37岁,她的表现什么呢?腹胀肚,然后肚子里面就总是有气儿,然后呢下午的时候腹胀特别重,腹胀重后就想排气了,就是有时候能排出来,或者

  • 肝郁气滞和肝火旺的区别

    那么肝郁气滞首先肝的这种疏泄不及肝郁气积在一起,所以气机不通畅,这种情况叫做肝郁。那么他的表现是什么呢?是各种胀和不通的表现,就是胸闷啊,包括腹胀啊,无论肝郁和肝火表现都有易怒的情况,情绪抑郁郁闷啊等等。但是肝郁的表现就是郁更多一些,唉气,

  • 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讲一下关于手脚冰凉的问题。那么手脚冰凉我们一般来说认为它是脾虚,气虚造成的,那么有没有不是脾虚气虚造成的手脚冰凉的?有!是什么情况呢?中医讲热身厥一身,就是当外感热症非常重的时候,阻滞气机,虽然这个身体里面内部非常热,然后

  • 总是腿凉是什么原因

    大家好,今天呢跟大家分享一个关于腰腿凉的这么一个病啊。那么我们这个患者是一个男性, 50岁,他的腰腿比较凉,然后双腿特别沉,腰酸而且沉重,怕冷,舌头胖大,苔白腻,脉沉缓,尺脉比较弱,什么表现呢?表现为腰酸沉重,腰为肾之府,它和这个肾虚肯定是

  • 脾虚湿重怎么调理

    大家好,无论是养生啊,看中医啊,甚至说做一些这个理疗的时候,都会跟你讲你湿气太重了。那么湿到底是什么?我们之前也经常讲这个问题。首先湿最开始我们的理解是外湿,天地这种气候,中医讲叫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第二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内湿,内湿产生跟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