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哪些糖尿病患者适合用中医

哪些糖尿病患者适合用中医

中医药治疗具有许多明显的优点,如改善症状明显,方便易行,无明显毒副作用,价格适中等,甚至在西医在一筹莫展的情况下都可能发挥良好作用,但在降低血糖方面表现不如西药出色。我们应当认识到每种治疗方法都有其局限性,都有一定的适应范围,不论病情轻重,单纯甚至盲目地追求一种治疗方法都不会收到最佳的效果,有时还会耽误治疗,带来不良后果。

因此,专家一致认为,中西医联手,“降”、“调”结合才能优势互补。

五种情况最适合中医药治疗

记者采访了多位治疗糖尿病的中医专家,他们认为在任何时候使用中医药配合治疗都是适合的,但临床观察显示以下五种情况疗效更为显著:

1.糖尿病前期

糖耐量异常的患者一部分会长期保持糖耐量异常状态,一部分会逐渐恢复正常,还有一部分会逐渐发展成为糖尿病。我国每年有大约10%左右的糖耐量异常的患者进展为糖尿病。糖耐量异常进展为糖尿病之前称为“糖尿病前期”,虽然还不是糖尿病,但同样存在高血糖损害和慢性并发症逐渐发生的可能性。对这部分人群,在认真进行饮食管理与运动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中药调理,可以对血糖和血脂进行有效干预,可以降低50%的糖尿病的发生率。

2.轻中度2型糖尿病

临床上时常可以见到轻中度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血糖不太高的老年患者,在饮食和运动的基础上可以单纯应用中医药治疗,就可以将血糖控制在满意的范围。

3.血糖控制良好但症状缓解不明显

临床上常常可以见到经过综合治疗后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仍然存在一些症状,如口干又不想喝水,疲乏无力,体弱多汗等气阴两虚的表现,西医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法,这时可以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可采用益气养阴、填补肝肾、清热利湿等对症治疗的方法取得良好疗效。

4.协助降低血糖减少西药的剂量

西药降糖的疗效肯定,但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有些患者为了将血糖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用的西药剂量比较大,而长期大剂量的使用西药必然给身体带来一定的损害。这时如果加用中药治疗,在方药合理的情况下可以逐渐减少西药的使用剂量,协助平稳降糖。

5.预防和治疗早期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常见有肾病、眼底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西医还缺乏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在综合治疗血糖控制良好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辨证论治,可取得良好效果。实验证实,西药加中药可以明显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如采用补肾固摄等方法治疗,可以使患者尿蛋白排出减少,保护肾功能,减少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采用补益肝肾、活血通脉等方法治疗,可以促进眼底出血渗出的吸收,提高患者的视力,延缓其发展;采用补益肝肾、舒筋通脉的方法治疗,能够明显缓解肢体凉、麻、痛的神经病变症状。

中医专家的三个提醒

1.不要擅自停、减西药

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部分中药确实存在一定的降糖作用,但降糖的强度和西药是无法相比的。所以不能在使用中药后擅自停用或减用西药。正确的方法是,在服用西药的基础上加用中药2~4周后,根据血糖的监测情况考虑是否减少西药的用量。有一些糖尿病患者因为看中医服用中药后,而自行停用西药,导致血糖升高,影响了病情的控制,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另外,临床上确实可以看到在使用中药后逐渐减少最终可以停用西药的病例,但以老年糖尿病患者居多,本身血糖也不太高,而且是在长年坚持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的基础上,并不是单独使用中药治疗的结果。(编者提示:中药和西药的服药时间要间隔30分钟以上。)

2.不要擅自使用偏方和验方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方药至今还在临床广泛使用,同时在民间还流传着大量用于治疗糖尿病的偏方和验方。对此,专家认为,有一些方药确实有一定效果,但效果绝对没有传说中那么神奇;有一些方药根本就没有经过临床大量使用,只是自行标榜为“验方”,疗效非常没有保障;还有一些方药含有剧毒成分,使用起来非常危险。由于生命只有一次,广大患者切不可抱着侥幸心理,“以身试药”,以免发生危险、造成悲剧。因此,专家建议,不要擅自使用中医方药,应该在糖尿病治疗经验丰富的中医师的评估、指导下使用。

3.不要盲目崇拜或者排斥中医药

中医在糖尿病治疗上有很丰富的治疗经验和方法,但是中医药只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因此不要过于盲目的迷信中医中药,更不能在绝望的时候把中医药当成“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心存不切实际的幻想。另外,中医由于其独特的医疗理论和思维方法,常常不被人理解和接受,有时会被人污蔑为“伪科学”,与巫医巫术划等号,这显然也是不公平的。用一颗平常心实事求是的看待中医药,是比较冷静、理性的方法。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治疗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给广大患者减轻痛苦,恢复健康,因此,不存在中医西医谁好谁不好的问题,也不存在谁强谁弱的问题。

猜你喜欢

  • 老年人容易发生癌症的原因有哪些

    任何年龄的人都可能患癌症,只是随着人年龄增长愈易患癌。一般40岁以上最容易患癌。专家指出这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其一,发生癌症之前存在一个时间较大的潜伏期。致癌因素作用于人体后,并不是马上就会发病,往往要经过15-30年的致癌潜伏期。一般为2

  • 胃癌术后饮食注意事项

    大部份胃癌病人手术切除后仍可继续享受正常生活,一般来说,饮食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胃癌切除术后,使部分病人不能保持原有体重,由于创伤或不能正常进食,使体内蛋白质,脂肪等消耗,致使体重下降,还可发生一些维生素缺乏病及胃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在胃癌

  • 中医辨证治疗胃癌

    中医辨证治疗胃癌的方法是什么,我国是胃癌大国,所以每年都会有数万人因为不同的因素而患上胃癌,又有数万人因治疗方法不当或者是治疗不及时走向死亡。专家说:因为患者年龄、病情、症状等各方面都有不同,所以患者患者不要盲目的用药治疗,一定要辩证施治。

  • 胃癌预防常识

    胃癌是全球范围内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死因,每年约80万人新发胃癌、75万人死于胃癌。亚洲地区的中国、日本、韩国发病人数最多,约占全球胃癌人数的3/4。胃癌是我国恶性肿瘤致死的首要原因,北方地区的发病率要高于南方。那么,胃癌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现在

  • 胃癌病人饮食

    一般来说胃癌病因饮食的原则是,首先在饮食中要保护胃黏膜,避免辛辣、油煎、生冷等,食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其次饮食中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增加优质的蛋白质和摄入量。胃癌患者在饮食中应该注意少食多餐,如每日分五餐进行。患者可多喝一些酸牛奶,酸牛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