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芳香疗法的原理

芳香疗法的原理

芳香疗法是运用芳香植物蒸馏萃取出的精油,以获得身、心、灵之整合性疗效,是辅助疗法中被护理人员使用第二位。精油含酮、酯化学成份,这些成分决定它的治疗特性,可透过直接吸入、沐浴、按摩等方式来使用,改善焦虑、疼痛、疲倦及伤口愈合等情形。精油如同药物一般,也具有神经、肝、肾等毒性,也可能造成皮肤过敏,不建议常规使用。许多研究提供精油疗效的证据,然而除了方法学上的争议外,仍有安全性及疗效上的争议,例如:精油与药物的交互作用、副作用、及禁忌症等,有待研究加以探讨确认,以提供精油使用的科学基础,并提高将芳香疗法正确使用於健康照护的可能性。

数千年前,人们引用天然植物达到保健、治病、增进性趣的功效,历经时代的淬鍊改良,演变成今天所谓的芳香疗法,其中最主要的成份,即是分别自花朵、树叶、果实、枝干萃取而来,因具有镇静、杀菌、收敛的特性,长久以来即被广泛运用在沐浴、护肤、按摩的美容文化中,甚至到今日,由于现代人承受种种来自环境、情绪、身体、精神的各种压力,导致文明病的产生,专家研究发现,采用植物源做为日常保健,可有效且无副作用的改善人们的压力及促进健康,拥有如此多的功效,难怪会掀起世界各地的另一股流行风潮。萃取出的精油,以获得身、心、灵之整合性疗效。精油是从植物根、茎、叶、花、种子、果皮中蒸馏出来,不是经由蒸馏提炼的就不是精油,且不应使用於芳香疗法中。由于芳香分子非常细微,很容易自皮肤渗透入血液、组织及分泌系统,所以有惊人且迅速的疗效,更因为若干精油的微粒分子作用类似荷尔蒙,与人体自身的荷尔蒙交相作用后,直接影响调理身心的反应,运用天然植物菁华,透过皮肤、经络到神经系统、荷尔蒙系统、血液系统、免疫系统,帮助人体身心纾解、调理新陈代谢,达到促进身体健康心理愉悦的功能。精油含有100多种以上的成份,精油化学组成决定它的治疗特性。

精油中的化学成分或分子经鼻子吸入到嗅蕾,或从神经刺激传达至脑的边缘系统,边缘系统中的杏仁体处理情绪反应,海马回则可以恢复记忆,在香味传递的过程中,具有重要功能。当吸入香味时,嗅觉经立即传递到边缘系统启动记忆,所闻到的味道和情绪反应结合,进而表现在行为上,而呈现高兴、生气、放松或是焦虑的行为。而当香味传递到大脑皮质的下视丘时,则会影响到自主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许多研究提供精油对改善性情绪状态的证据。Burnett、Solterbeck及Strapp(2004)报告薰衣草及迷迭香精油能减轻健康成人的焦虑。其他研究人员也发现薰方草及迷迭香精油对情绪改善的效用(Edge,2003; Gedney,Glover,& Fillingim,2004; Moss,Cook,Wesnes,& Duckett,2003; Park & Lee,2004)。使用薰方草精油泡脚也能改善癌症末期病人的疲倦(Kohara et al.,2004)。Wilkinson(1995)对接受缓和照顾的病人使用罗马洋甘菊(Roman chamomile),发现实验组病人的生活品质和焦虑状态明显比控制组病人改善。

猜你喜欢

  • 清寒之燥案——王和伯治疗秋燥胜气病医案(1)

    编者按:王和伯(1891-1970年),海盐石泉人。17岁从师于晚清名医金子久先生,是金氏二百多弟子中的佼佼者,1912年在石泉悬壶开业,1918年即名噪乡里,声誉鹊起。1934年,迁硖石行医。1963年3月被浙江省卫生厅评定为海宁最早的“

  • 久病重病当辨奇经

    秦淑芳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奇经八脉学说自古迄今,一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内经》以来,历代医家论著虽代有疏发,但多散在而不详,一些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往往把奇经理论归属为十二经或脏腑理论的从属部分而存在,把它在理、法、方

  • 四磨汤治胃脘痛

    王金亮 山西平遥中医院四磨汤出自宋代严用和之《剂生方》,方精药专,由人参、槟榔、沉香、乌药四药组成,具有破滞降逆,补气扶正之功,主治正气不虚,肝气横逆,上犯肺胃所致之气逆喘息,胸膈不适,烦闷不食之证。观当今之世人,多精神压力大,或见情绪失调

  • 扶阳复阴治虚痞

    潘树和 河北省承德市中医院《伤寒论》曰:“满而不痛者,此为痞。”痞即闭塞不通,心下(胃脘部)有堵塞不适之感。《景岳全书·痞满》:“痞者,痞塞不开之谓;满者,胀满不行之谓,盖满则近胀,而痞则不必胀也。所以痞满一证,大有疑辨,则在虚实二字。”“

  • 贮存好 防霉变——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7)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膏方要长期服用,膏方的包装储存直接影响膏方的疗效。如果膏方贮存不当,服膏时就会存在安全隐患问题。为了使膏方在服用期间保质而充分发挥药力以达到调补的目的,膏方的存放方法至关重要。在膏方制作后,首先让其充分冷却,才可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