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西瓜史话

西瓜史话

西瓜史话

如今,已落户于世界许多地方的西瓜,其“祖籍”为非洲东北地区。阿拉伯人称西瓜为Battekh,含两种意思,一是指贴近地面蔓生的植物,另一是指舔食的蔬果。考古学者研究认为,人类将野生西瓜改变为人工栽培,其历史至少已有四千多年了。因西瓜具有明显形色美的特征,所以在古埃及艺术家的绘画作品中,不乏西瓜之画面。

据康普顿(Compton)的《新世纪百科全书与参考集成》fNew Century Encyclopedia and Reference Collection)所述,在中世纪早期,西瓜之种子经非洲伊斯兰教徒携带传播到欧洲。其他文献则记述,大约13世纪时,欧洲一些国家的人民已栽种并食用西瓜了。约翰‘马利安尼(John Mariani)编撰的《美国食品与饮料词典》(The Dictionary of American Food and Drink)说,西瓜的英文名称Watermelon最早出现于公元1615年,该名称之含意为“水蜜瓜”,名与实颇为贴切。

西瓜之传人中国,据说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辗转经西域传人,故称“西瓜”。1973年,长沙马王堆一座公元前163年的汉墓。出土了一具未腐烂的女尸,其胃肠道内遗留有未被消化的西瓜子,证明最迟在距今二千一百多年前,中国已有西瓜了。

西瓜的形色与性味,汉代“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在《瓜赋》里描述为:蓝皮密理,素肌丹瓤,甘逾蜜房,冷亚冰霜。正因西瓜属寒性,故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寒瓜”之称。而彼时,西瓜在中国还比较少见,《南史·滕昙恭传》载:南昌滕昙恭“母杨氏患热,思食寒瓜,土俗所不产。昙恭历访不能得,衔悲哀切”。那时候,病人想吃西瓜,家人为之四处寻求却难以觅到,以致令人陷于“衔悲哀切”的境地。

北宋时,名画家张择端精绘之《清明上河图》,细腻地反映了当时京都汴梁的市井风光民俗,其中有水果摊上摆放出售西瓜的画面。加之民间有“怀远石榴砀山梨,汴梁西瓜甜到皮”的谚语,表明在北宋时,汴梁(今河南开封)一带的西瓜,以质优而颇负盛名。

西瓜有清热、解暑、止渴、利尿等功效,古代中医很早已将它用于医疗。元代名医朱丹溪的《丹溪心法》推荐以“西瓜浆水徐徐饮之”治疗口腔溃疡。元代营养学家忽思慧的《饮膳正要》称许西瓜“解酒毒”之功。明代医家吴有性的《温疫论》赞赏西瓜对高热烦渴患者辅助治疗之效。此外,西瓜皮制成的“西瓜翠”,煎汤内服有清热、解暑、利尿、消肿作用。

千百年来,西瓜因所具特色而广为大众喜爱,在历史上,人们对它写下了不少赞咏之诗句。南宋政治家、文学家文天祥,就曾兴致勃勃地写作了《西瓜吟》:“拔出金佩刀,斫破苍玉瓶,干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下咽顿除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短短几句,把西瓜的形色、质地、功效,生动地概括了。

摘自《上海中医药报》

文/傅维康

猜你喜欢

  • 贮存好 防霉变——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7)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膏方要长期服用,膏方的包装储存直接影响膏方的疗效。如果膏方贮存不当,服膏时就会存在安全隐患问题。为了使膏方在服用期间保质而充分发挥药力以达到调补的目的,膏方的存放方法至关重要。在膏方制作后,首先让其充分冷却,才可加

  • “邪不可干”亦须避之有时

    刘刚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1年10月21日《中国中医药报》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一文,笔者认为,从养生学角度,强调扶正气的重要性是可以的,但是从《内经》原意来看,“正气存内”仅是“邪不可干”的基础之一。我们应当以《内经》天人合一的思想为

  • 面瘫十二针治面瘫

    孙亚威 江苏省新沂市中医院满某,女,22岁,送货员。9月12日初诊。主诉:左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不适,说话时自觉下唇变厚5天。患者曾于7岁时得过面瘫治愈。5天前送货下乡,夜归着凉,晨起刷牙漱口发觉口角漏水,遂来我科要求针灸治疗。查:左额纹消失

  • 新生儿硬化病中医诊疗技术

    新生儿硬化病系新生儿指以皮肤皮下脂肪组织硬化、水肿为特点,同时伴有体温不升,反应低下,拒乳,以及全身各系统功能低下或受到损害的临床综合征,是新生儿期特有的一种严重疾病。病因主要与寒冷、感染、窒息,早产等多种病理因素有关。本病多发生于寒冷的冬

  • 鹿茸益胃散治疗消化性溃疡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方药组成:炙黄芪20克,茯苓20克,木香15克,槟榔15克,干姜9克,焦白术20克,当归25克,砂仁18克,石斛20克,黄连9克,炙甘草9克,党参20克,炒杜仲15克,苏梗15克,青蒿15克,鹿茸9克,山药2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