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孔圣人的饮食之道

孔圣人的饮食之道

我国的饮食理论,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春秋时一些影响较大的学派,大都有与学术思想相关联的饮食理论。

对后世影响最大的饮食理论,当数儒家学说。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其饮食理论和他的政治主张一样著名。《论语》一书,是孔子言行的记录,其中就有不少关于饮食的内容,孔子认为“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即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要小心谨慎。他提倡并努力实践“发愤忘食”的精神,鄙视“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生态度。他曾说过“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对于那些有志于追求真理,但又过于讲究吃喝的人,孔子也采取不予理睬的态度。可是对苦学而不追求享受的人,则给予高度赞扬。他的大弟子颜回因此被他认为是第一贤人。做弟子的因不讲究饮食而受到夸奖,作先生的又如何呢?孔子自我表白道:“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可见,孔子在这里是以饮食为切入点,表达其“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

那么,生活中的孔子究竟怎样对待饮食呢?其实,孔子对待吃是很认真的,他认为饮食应注重礼仪礼教,讲究艺术和卫生,而不可太草率太随便。“斋必变食”,斋戒之日要改变饮食常规;“割不正不食”,祭祀时,必须按一定规格对牲体进行切割,否则不能进食;“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国君赐给食物,回到家里一定要坐端正了再吃,不可造次,以示敬重。这些言论都表明了孔子在饮食中对礼仪礼教的注重。“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饭菜要求做的越精细越好,这是孔子著名的饮食理论之一。

从孔子饮食之道可以看出,“吃”在儒家——其实包括所有的中国人——生活中的地位和观念上的影响,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注重从饮食角度看待人生。在中国,老百姓谋生的代名词就是“混碗饭吃”。旧时的为官为吏者,以及后来的“国家干部”,之所以一度为人羡慕,就是因为吃的是“皇粮”。现实生活中一些事业有成的人,面对别人的赞赏和恭维,常用的谦词是“为稻梁谋”。但不论哪个行当,混得如何,有责任感的男人,都必须要“养家糊口”。可见中国人的“吃”多有蕴涵,且意味深长,真可谓“怎一个吃字了得”!

猜你喜欢

  • 特禀质的中医体质特征

    特禀质就是过敏一族,容易过敏,特别是在春暖花开的时候。比如特禀质在面对灰尘啊,花粉啊,还有对我们这个家里养小宠物啊,吃的这个鱼虾螃蟹之类的过敏,这个类人特禀质比较多见,并且比较困扰生活,这个过敏体质与我们的生理缺陷和免疫力有很大的关系。

  • 气郁质总体特征

    气郁质常见于女同志,像林黛玉一样,这个心情郁闷,闷闷不乐。就是先天性的,闷闷不乐,形体消瘦。这些人那个形态是比较瘦弱,性格内向,比较敏感,比较多疑。

  • 湿热体质的常见表现是

    湿热体质年轻人比较多,多见于长青春痘这类人。它表现在口苦,口干,并且面垢油光啊,就是面部和头发有油,并且身体困重,形态呢是中等的,这类体质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心急,心情比较烦躁,这湿热质我们这个年轻的比较多一点。

  • 痰湿体质是什么症状

    痰湿质比较多见,我们常见的胖人,肥胖的人。痰湿体质症状表现为:口粘多痰,腹部肥满,肚子比较大,面色油腻,并且头发一面色油腻,性格比较稳重,这个舌苔厚腻,舌苔是黄色的,厚厚的白白的腻的,并且这些人喜欢吃甜食,喜欢吃肉类这些东西。

  • 阴虚质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阳虚质对应阴虚质,阴虚质最大特点是口渴。表现为,口燥咽干,手足辛热,并且形体偏瘦,大便干结,还有这个情绪方面,情绪比较急躁。这些就是阴虚质的总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