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春季养生,重在养肝

春季养生,重在养肝

春天气候渐渐暖和,万物复苏,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然而春天也是“百草发芽,百病发作”的季节,如何才能防病健体,尽情享受大自然赐给的明媚春光呢?

春天为阳气升发、万物萌生的季节,此时身体新陈代谢旺盛,阳气升发,与春天的阳气相应,故历代养生家提出了“春宜养阳”之说。

春日重养肝──

中医学认为,春天养阳重在养肝!在五行学说中肝属木,与春相应,主升发,喜条达疏泻而恶抑郁。养肝首先必须要调适情绪。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不良的情绪往往会导致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下降,易引发精神病、肝病、心血管病,感染性疾病,甚至癌症。因此春天务必注重情志养生,保持乐观开朗豁达的情绪,以使肝气顺畅,达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养阳贵在运动──

春天,万木生长旺盛,正是采纳自然之气养阳好时机。而“动”为养阳的重要一环。在春天时候,尽量早睡早起到郊外踏青,享受森林浴。森林中生长着大量的绿色植物,有利于人的精神放松,消除人的视觉疲劳,听听乌语、闻闻花香,呼吸一下森林中的新鲜空气,自然能够产生愉快舒畅的情绪,或者到森林中做做体操,打打太极拳,舒展全身的筋骨和肌肉,如此融入心融入人自然中,正符合春日养阳的哲理。

顺应气候多变──

俗语说:“日孩儿面,一日三变脸”,道出了春天乍暖还寒多变的气候特点。在样阴晴不定的天气中,各种病毒也纷纷出笼,大举肆虐,使得感冒病人特别多,因此为避免呼吸道感染机会增多,应少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去。而对于有支气管哮喘体质的,为避免冷空气引起咳嗽加剧,尤注意颈部和胸背部的保暖。另外为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复发和意外,须特别注意春季饮食和留意工作不要劳累。

春天进补,尤应注意季节特点,选用扶助正气的生发补益元气的补品。这方面,人参就是最优的补气之品。中医认为,脾胃阳气虚弱而致之气短、疲乏无力、畏寒者,适用红参;疲倦乏力、口干则适用西洋参。其它如鸡蛋、牛奶、豆浆、蜂蜜等滋补良品,亦具有补虚损、强身益寿之效。

总之,中医学认为春季的养生之道在于“养阳”,而养阳又重在养肝。在五行学说中肝属木,与春相应,主生发,喜条达疏泻而恶抑郁,养肝的根本之道在于调适情绪。

猜你喜欢

  • 生姜的价值

    姜,也被称为生姜,姜,有独特的辛辣香味,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品,它可以使各种菜肴美味可口,味道香。吃几片姜或放一点姜,可以改善食欲,增加食欲,所以俗话说:米饭不香,吃姜。姜的辛辣成分主要有姜酮、姜醇和姜酚。它们具有一定的挥发性,能增强和加速血液

  • 黄芩、黄连、黄柏三药

    三黄,即黄芩、黄连、黄柏,是中医临床常用的清热解毒燥湿药。三者均有苦寒之味,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三者常相互配合,以提高清热解毒的力度,因此被称为三黄,因为它们都姓黄,但经过仔细研究,还是有一些区别的。黄芩是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中医

  • 食用枸杞需注意事项

    枸杞应干燥、通风,避免高温,防蛀。不要吃太多的滋补品,枸杞也不例外。一般来说,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右的古枸杞比较合适;如果想到治疗效果,最好每天吃30克左右。过黄过度熏制可使枸杞明亮,外观鲜红,但对人体有害,购买时应注意不要简单地注意

  • 食用山药应注意

    山药多用于解渴(糖尿病)和虚劳咳嗽。炒后食用可治疗脾胃不足和肾气不足。但有湿热实邪者(如大便粘滞不爽、小便短赤不利、舌苔黄腻等)不宜多服;山药有收涩作用,大便干结者不宜食用;山药淀粉酶不耐高热,不宜长时间煎炸;不要一起吃山药和甘遂,也不要和

  • 高血压-按摩3个穴位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临床上多采用西药治疗。虽然降压效果快,但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对于高血压患者,试着按摩穴位来帮助降压。以下是三个降压效果好的穴位。百会穴百会穴具有平肝潜阳、镇肝熄风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按摩百会穴可以调节微血管的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