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追念吕炳奎先生

追念吕炳奎先生

吕炳奎先生(1914~2003年)已于去年末离开我们而仙逝了,吕老终生热爱中医,几十年来永远是站在中医的角度,为中医的事业喊与呼。在去年5月SARS为虐时他以90高龄要参赴前线。1955年中国中医研究院成立,1956年全国成立四所中医高等院校,我当时亦为筹委之一,在中医机构由无到有的过程中,我深深理解吕老的用心良苦,他为抢救中医说话,使中医不致萎缩消亡。他的逝世使我们中医界失去一位坚强的领导与带头人。

吕老自来京后就不时召见我们,我们也乐于向其请教与联系,由他那里得知中医发展的一些消息。他退下来后筹建民间中医协会,创建光明中医函授大学,分院遍及全国,他团结了一大批老中医,不时为学员面授,我每次都答应他的要求,为学员们短期讲课。他非常关注光明中医的前途,尽管光明中医函授大学与吉利大学合并,后终因不合教委要求而宣告解体,未完成吕老遗志,但十余年来的中医函授教育为社会培养了两万中医民间人才。

1990年,他听说我编写《医药丛谈》,就亲自为我写序:

吕 序

海洲医师幼承家学,自学不辍,广撷博采,抉微探奥,对中医中药学理论能融会贯通。近作《医药丛谈》一书,以中医药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总结了自己的经验,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条理性,体现

出理论与临床相符合,辨证准确,收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的效果。

当前我们中医界自身的任务,就是要下苦功把中医药学系统地完整地继承下来,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离开了系统的继承,就不可能发展,中医药学就会被历史所吞没。

海洲医师总结自己的经验,介绍给广大读者,这是一种贡献,写上几句,以表赞同。(吕炳奎一九九零年三月)

1993年吕老80高龄时,同道们为表达其为新中国中医事业所作的贡献,编撰了《吕炳奎从医六十年文集》,我写了一首小诗,表达了心情,“建国以来老领导,掌握政策明灯照,努力钻研创新路,前程万里指迷途;六秩艰辛为华夏,传统医学广泽被,呕心沥血持真理,国宝奇葩百花艳”。

吕老,你安息吧,中医药正在不断发展,中医振兴有后人!

猜你喜欢

  • 活血化瘀治泄泻

    王金亮 山西平遥中医院王某,女,41岁。2009年9月13日初诊。腹痛泄泻1年余,大便日3~5次,便稀,有时带有黏连之物,伴腹痛,每逢情绪波动则腹痛腹泻加重,胸闷腹胀,嗳气少食。腹部触之,脐上有索条状块物,时有低热。舌质红,有瘀斑,苔薄白,

  • 施仁潮运用丹溪痛风方经验

    沈知行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人民医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施仁潮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临床30余年,灵活运用丹溪痛风方治疗痛风,取得显著疗效。现将其运用丹溪痛风方治痛风的经验介绍如下。论发病,重“热血得寒,瘀浊凝涩”元代名医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就设

  • 同病异治愈咳嗽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同病异治是辨证论治中一个重要而具体的方面。临床上常见同一种病,由于病机不同,所表现的证也不同,治法也各异。试举例说明。案1王某,男,47岁。1988年4月5日初

  • 麻黄何以破癥坚积聚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神农本草经》首言麻黄“破癥坚积聚”,其后诸家本草对此功效少有提及,并且高等中医院校五版教材《中药学》在附录《本经》麻黄条文时唯独删除了这一句。盖因其功效特殊,且临床应用又有辛温耗气,峻汗伤阴之弊,故而提及较少。直至明代

  • 参芪地黄汤治慢性肾小球肾炎

    胡本先 陕西岚皋县中医医院朱某某,男,39岁,发现蛋白尿一年,在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佳。现尿蛋白3+,血压150/90mmHg,主诉腰膝酸软,舌淡紫,苔白,脉弦。辨证属脾肾两虚,瘀血阻滞。治法:健脾益肾,活血祛瘀。处方:生黄芪40克,党参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