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内经》始终不离神

《内经》始终不离神

邹钟宇 广东鹤山市中医院

《内经》在阴阳概念的生命规律前提下,将“神”概念广泛地运用于藏象、疾病、诊法、论治和养生之中,充分体现了作者将哲学中的神范畴引入医学领域的动因和指归。“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将“治神”作为指导养生和临床诊治疾病之首务;“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将“得神”作为藏象、临床论治及养生的指导标准,充分反映了《内经》的论“神”观念和价值取向。

“神”的概念十分广泛而丰富,就其内容来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指自然界事物的运动变化及规律;二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及现象的高度概括;三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志活动:此“神”乃狭义之神。

在藏象

藏象是谓:脏居于内,而形于外。它是以五脏为中心,联系诸腑、经脉、形体、官窍等的肝、心、脾、肺、肾五个系统的生理活动。《灵枢·本神》中论述神乃“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混合相搏乃生神。精气化生于脏腑,藏于五脏,所以神与五脏的关系尤为密切。神主于心,《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故说:心藏神。张介宾更是认为凡神皆为心所主。心主一身之神,分属于五脏。神由精气所化,精气藏于五脏,所以神又分属于五脏,而五脏又有“五神脏”之称,即《灵枢·本神》中所述:“肝藏血,脾藏营,心藏脉,肺藏气,肾藏精。”亦《素问·宣明五气篇》中所言:“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是谓五脏所藏。”可见神在五脏中各有反映,尤以心主一身之神而重于余脏。

在疾病

在以阴阳概念所表达的客观事物固有规律的观念指导下,《内经》所创立的诊法理论也广泛地应用了“神”概念,并且以此作为判断疾病,评价病情,预测吉凶的指标。病之言神,都存在着有神(又谓得神)、少神(又称神气不足或神虚)、无神(又称失神),甚至有“神乱”和“假神”等不同量级的病理表现。《素问·调经论(节选)》说:“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灵枢·本神》亦云:“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心病则神志失常,喜笑不休或悲。心脏如是,余脏亦然。

在诊法

论疾病的诊断方法,包括疾病的诊断原理、诊察方法与判断法则。“神”的概念被广泛用于诊断原理及作为判诊断疾病、评价病情的准绳和法则。因为四诊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都是生命活动规律在特殊状态(即病理状态)时的外在表现,无论是望诊所收集的五色、舌象、形体姿态、目光等数据,或者闻诊中的语言气息,或者问病人的饮食口味,或切脉获取的脉象等等,都存在着有神、少神、无神等标准。这都是病人整体生命规律在不同病理状态下的外在表现。无论是色之有神无神、舌之有神无神、脉象之有神无神、目光之有神无神,或者饮食口味、语言气息、形体姿态之有神无神,都有其客观存在规律,都是整体生命规律在特定病理阶段在局部的映射。正如《素问·脉要精微论(节选)》中强调:“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

在论治

作为判断整体生命规律之“神”的盛衰、多少、有无、真假的标准,可以进一步作为指导临床治疗的依据,这就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以及“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观点发生的由来和背景。针刺法亦要求“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内经》将人体正气对各种治疗措施的反应性及其规律也以“神”概之,如《素问·汤液醪醴论》中将病人正气衰微出现“针石不能治,良药不能及”的现象称为“神不使”即是其例。

在养生

养生又称为“道生”、“摄生”,是“治未病”的主要内容。《内经》在其确立的养生原则和具体方法时要求,务必做到“恬惔虚无”、“精神内守”,要“气从以顺,各从其所”等等,并据此原则,制定了顺应四时气候特征的“养神”措施。只有如此,才能达到“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的养生最高境界。

综上所述,《内经》自始至终均不离“神”之论述,充分反映了《内经》的论“神”观念和价值取向。

猜你喜欢

  • 肠息肉有哪些症状 怎么调理

    那么这种肠道的息肉尤其引起我们重视,之前跟大家科普过一句绕口令,说肠息肉一般呢,他不会转化为肠道的恶性肿瘤儿,但是肠道的恶性肿瘤儿多半是由肠息肉发展过来的,所以说我们在生活当中遇到这类问题,一定要引起重视。这是一位老年男性患者,他患有肠息肉

  • 湿热久除不去怎么办

    湿热久出不去,五个方法可以帮你把胃,肝,膀胱,大肠,关节的湿热赶去。这个脸上出油爱长痘,早晨起来口苦,一吃饭就肚子胀,胳膊腿上长湿疹,舌质发红,舌苔黄腻,这就是身体里边有了湿热。我们今天给大家分享五个方法,不管是湿热藏在哪里,都能把它赶出去

  • 肾阴不足有哪些症状

    中医有一句话叫阴虚则痛,阴液在体内起到滋养润滑的作用,那阴液不足,压不住阳气,就会产生虚火,虚火灼烧,我们身体就会隐隐疼痛。还有渗出水和体内的阴液息息相关,所以就会出现以下六个部位的疼痛。第一个就是腰痛,腰为肾之府,肾阴不足,不能温煦腰部的

  • 入睡难疏肝,容易醒调脾,睡不沉补肾!

    我们中医常讲辨证治疗,其实每一个人的体质不一样,导致失眠的问题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啊。有人入睡困难,翻来覆去整晚睡不着,有人睡着了之后他容易醒过来,一晚上醒来七八次,烦的不得了,甚至还有的人睡着之后人没有睡,差不多旁边有人喝水,他都知道似睡非睡

  • 龙胆泻肝丸能治疗这9种病

    第一个啊尿频尿急,夜尿频繁,小便灼热发黄,情绪激动,这个时候湿热下前潜尿液黄就是主要的标志,可以参考龙胆泻肝丸。第二个,便秘我们说到肠道津液不足,肝火烧灼,那这个时候会口干,口苦,口臭,舌苔黄腻。也可以参考龙胆泻肝丸。第三个,腹泻拉肚子,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