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重温“中医要独立发展”

重温“中医要独立发展”

我1984年开始读博士,业师董建华教授时任全国人大常委,每年都为中医发展呼吁,其基本观点是“中医要独立发展”。如果按照董老说的那样“独立发展”,20年后的今天,中医会是什么样子?

我跟董老读了3年博士,又跟他抄了两年方,5年时间里,我亲眼所见董老从来不用一点西药,治愈了许多西医治不好的疑难杂证,使我亲身体会到中医确切的临床疗效,也增加了我立志坚持中医临床的底气。

来到广安门医院后,我在内三科(心肺科)按董老的思路进行了临床实践,历时13年。其间,我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进修心脏内科一年,又去日本兵库医科大学和九州大学医学部进修心身医学内科。这使我能了解西医的检查、诊断和治疗方法,让我的中医临床研究做到了知己知彼。

经过进修学习西医,我进一步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如心身性疾病、器官神经证、疑难杂证和亚健康状态等,这些都是中医的优势病种。

中医应该像董老讲的那样独立发展,这样才能提高疗效,增强自信,有所作为,有为才有位。

中医院目前的问题是中药使用率偏低,西药占了70%,而中成药和汤药仅占30%。这主要是源于中医院的办院思想出了偏差。中医院应该是继承和发展中医的临床基地。但中医院的门诊设置和病房设置基本上是与西医医院接轨。以中医内科为例,中医内科下分为心血管科、消化科、呼吸科、肾病科、血液科等三级学科,诊断上完全按西医的辨病再加上中医的诊断;治疗上完全按西医的常规再加上中药治疗。这样,治疗效果肯定是有,因为是西医常规治疗,而中药有效无效说不清楚。

目前,中医内科问题最大。因为内科分化得太细,这有利于西医的局部医学的发展,不利于中医整体观的发展,不利于各种学派的争鸣。所以中医停滞下来了,中医内科西化了,优势特色消失了,变成二、三流的西医内科附加一点中药了。过去的老中医也没有了科室,随着年事已高,也自生自灭了。

应借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方法,首先要按中医的理论方法看病,建一些示范科室,逐渐普及推广。

我们医院的中医心身医学科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建科6年来,我们单纯用中药汤剂治愈了大量的心身疾病、亚健康状态以及一些疑难病患者。其中多为“三水病人”(即西医院治不好,中医专科治疗疗效仍不好,“第三水”来到心身科),还有许多“三老病人”(老板、老总和“老九”,即行政官员、企业家和知识分子)。6年的实践使我们对中医充满信心,专家和科室的知名度也大大提高,成了医院里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得最好的科室之一。

“三水病人”中的“三老病人”这一群体是最疑难的病人,他们往往既经过高级西医各专门科室诊治,又经过高级中医各专门科室诊治。这些病人政治地位高、经济条件好、知识水平高,经过我们的治疗,他们个个都非常相信中医,敬佩中医,他们认为中医是科学的,中医应该独立发展,中医应该发扬光大,中国应该为有中医这门科学而自豪。(摘自健康报 编辑:祁芳 作者: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赵志付)

猜你喜欢

  • 咳嗽久治不愈,别乱用抗生素!

    大家好,很多病人呢,得了感冒,或者上呼吸道感染之后,急性的炎症,通过吃抗生素啊和积极治疗得到控制了,但是咳嗽呢可能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变成了慢性的支气管炎,过敏性哮喘等等。特别到了立秋以后呢,那么秋季的这个时令呢,它主要是以凉燥为主,

  • 中医说的春捂秋冻是什么意思

    大家好,我们常讲啊,春捂秋冻,就是春天要多穿点衣服,秋天要凉一点。其实呢,也不完全。过去咱们说呢,秋冻,指的是可以少穿一点,然后为了让身体逐渐适应秋冬的这个寒冷的季节,但是有些部位大家还是要保护好,因为秋天的节气,主要是以凉燥为主,那凉呢,

  • 想知道自己哪里虚,赶快自查一下!

    第一啊,我们就是说常见的是气虚,气虚是什么呢?气呢,是推动人体活动的一种物质,就像我们看到这个火车一样,蒸汽火车它的气少了,它活动就差了,跑不起来了。那人也一样,人的气少了,气虚了,那首先表现的就是乏力,不爱动弹,倦怠,干什么都没精神,想使

  • 头汗多,一吃饭满头大汗,怎么回事?

    我们一般来讲呢,稍微活动之后吃点饭浑身大汗,什么问题呢?往往气虚造成的。这个卫气有固涩汗孔的作用。所以当气虚的时候,固涩不了,稍微活动一下汗就出来了。像更年期那个出汗是潮热发热,上来的快,下去的快。那么还有的呢是晚上睡睡觉,枕头湿了就是盗汗

  • 湿气重不用怕,五味中药健脾祛湿

    那我们看一下第一个,陈皮。陈皮首先呢它有行气健脾和胃的功效,同时呢稍微有点利湿的作用,它和半夏合起来还能够去痰。然后茯苓,茯苓这个药呢健脾,利湿兼固。但是呢在这里面呢利湿的作用更强一点,健脾的作用也有。同时呢还有一定安神的作用。白术,补气健